首页>
根据【关键词:人艺】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
直溯传统和反思文明的“和光同尘”
-
作者:
郝科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文明
人性
文人艺术
艺术家
传统观念
反思
创作
汲取营养
作品
艺术空间
-
描述:
,在东方文人艺术中汲取营养,通过带有现代印记的语言方式直溯中国古典的人文传统。 邱启敬的艺术是在不断的文化冲撞中生长起来的,他既不刻意追求当下主流创作的样式,也不一成不变的接受传统观念,而是在自身特立独行
-
再塑理性依傍的内心秩序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文明
人性
文人艺术
艺术家
传统观念
反思
创作
汲取营养
作品
艺术空间
-
描述:
在这个九月的一天,不阴不晴的一天中午,再一次来到长征空间。刘韡这个勤奋的艺术家又办个展了,怀着好奇与有所期待的心情首先进入了左面的展厅。但我又很快折回,因为正对门口的、被灰色帆布紧紧包裹的画框有一种特殊的历史味道。帆布底下的层层框架呈现出浅空间浮雕般的视觉效果,我留意到框架边缘帆布反复叠加的褶皱与固定走线挤压后存留的空气感,还有锈迹斑斑的帆布表面痕迹。暗忖:是时候进去看个究竟了。 庞大的装置暮地让我感觉自己缩小了。
-
什么是雕塑?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文明
人性
文人艺术
艺术家
传统观念
反思
创作
汲取营养
作品
艺术空间
-
描述:
什么是雕塑?这是一个在今天必须被回答的问题,如果对这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不做回答,就等于说我们的艺术知识和思维能力存在欠缺。 表面上看,我们都能明白一点雕塑是什么,但真正纠结起来,并不见得很清楚,这可以由我们的现有雕塑创作现状反映出来。 对雕塑的理解至少有三个层面:社会的一般认知,以为雕塑就是雕个人像、塑一个动物的形像,就算做雕塑了,它受到社会需求的制约,或者说是受到甲方的要求。我们经常在街头、街区里看到那些恶俗不堪、怪状连连的东西;或者在一些公园、机关里看到那些表达崇高理想的东西,如顶个球之类的。
-
成人艺术
-
作者:
乔宜男
来源:
报刊荟萃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体
走向
审美冲动
成人艺术
中国艺术
西洋绘画
绘画艺术
青年人
中国画
审美层面
-
描述:
37岁是许多西画大师的命坎,拉斐尔、卡拉瓦乔等在37岁结束了生命。近代油画大师梵高在37岁时用手枪向自己的胸膛开了两枪。他们都是在这个年龄达到了艺术的顶峰而走向了生命的终点。但37年的时间对国画而言是连起步的门槛都不会跨过的。齐白石57岁开始衰年变法,90岁达到艺术的辉煌,八大山人
-
超越与反观 邱启敬当代玉雕暨跨媒介艺术展
-
作者:
异悦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雕
寿山石
超越
艺术展
文人艺术
艺术家
当代艺术
人文传统
作品
跨媒介
-
描述:
craftsmanship break new ground in the new cultural context. 2012年4月15日至4月25日,“超越与反观:邱启敬(2006-2011)”大型个展在上海美术馆
-
追本溯源:《河山》系列油画创作随笔
-
作者:
姜超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河流
中国艺术
文人艺术
艺术家
八大山人
旅程
绘画
自然
油画创作
-
描述:
这组《河山》系列油画,表现的是我对家乡丹东的美好回忆。每一次归乡的旅程,望着车窗外那舞动的山河,仿佛线条在我的眼前起舞。山野波澜壮阔、河流婀娜多姿,炊烟晨雾、牛耕人语,这一切犹如与老友重逢,让我感到无限的温暖和踏实,唤醒了我的童心和无拘无束的天性——我的作品就是想表达这种心灵的自由与喜悦,让自然的光辉、夕阳下的云朵、随风飘摆的柳枝,在我的灵性中曼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