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人艺】搜索到相关结果 44 条
-
谈甘肃画院几位画家的创作
-
作者:
沉懋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界
山水画家
甘肃
笔墨语言
人格心理
书法表现
个人艺术风格
藏族牧区
敦煌壁画
参展作品
-
描述:
前不久,甘肃画院在中国美术馆推出了《西北风情甘肃画院作品展》。也许出于对甘肃古代艺术的尊崇或对当代画家的期待;也许地处内地的艺术少一些商品化的铜锈味,对这个来自大西北的画展,美术界的朋友或多或少带有几分好感和新奇,观展者络绎不绝。包括国画、油画、版画、书法表现形式的八十余幅参展作品,大多是在展前一年多的时间内画出的,可视为甘肃画院的最新水平。这为美术界了解甘肃美术创作现状提供了一次机会。从藏族牧区到陇原山乡、由长城古堡到大漠戈壁、从陇东高原到祁连雪山,展出作品多描绘西北的风土人情,洋溢着浓郁的地域气息。其间以巨幅多见,气势大、力度强,可以看出画家在整个创作
-
巧与绢人结缘的崔欣
-
作者:
杜染
来源:
社区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崔欣
民间工艺
绢人艺术
工艺美术品
北京
-
描述:
北京绢人是把雕塑、绘画、染织、缝纫、金工、木刻等多种技能融于一体的工艺美术品。它用金属丝作骨骼、棉花作肌肉、绢纱作皮肤、真丝作头发、布帛作衣裳,因此在轻巧美观、高贵华丽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绢人以其形态生动、服饰华丽享誉京城,可如今能耐下心来花几年时光把传统的北京绢人继承下来的人并不多,崔欣可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崔欣从十几岁
-
漫谈瓷都玉瓷文化
-
作者:
王怀民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彩绘
宋代
景德镇
先民
材质
文人艺术
陶瓷文化
瓷都
粉彩
-
描述:
作为举世闻名的瓷都景德镇,窑火至今已燃两千年。是景德镇原本并不起眼,隶属浮梁县,名叫新平镇。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并非《浮梁县志》记载不详。从出土文物考证,没见"人面鱼"的雅情,和兵马俑的气势。与悠远的彩陶文化、黑陶文化相比,它不过是一个无法用特定含义的文化概念命名的小弟。
-
当编剧遇上形体戏剧——观形体戏剧《吾爱至斯》有感
-
作者:
李茂云
来源:
影剧新作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人院
三人舞
北京人艺
性格类型
语言表现
孤独症
艺术形象
甲子园
复体
身体语言
-
描述:
形体戏剧自上世纪50年代在欧洲形成并发展以来,便在欧美及世界各地流传。运用人类最直接最纯粹的表达方式——身体语言、外在的情绪加上面具与戏剧形式进行有机融合,以动作为主体替代语言表现局限的形体戏剧(Physical Theatre),在国际戏剧界已成为业界颇具时尚的戏剧表演形式。尽管他的演剧形式内涵是那么丰富,令观众充满丰富的想象力,与角色共同来完成他们的舞台创造
-
城市雕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作者:
易乐平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文化
民族传统
审美观念
艺术风格
个人艺术观点
时代精神
-
描述:
我们应从本民族、本地域、该城市文化、该民众心理的多角度来思考雕塑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并关注雕塑家个人艺术观点与风格追求在城市雕塑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价值。
-
我的艺术人生
-
作者:
蓝天野
来源:
档案天地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茶馆
角色
导演
北京人艺
观众
演员
李苦禅
演出
话剧
电视剧
-
描述:
文工二团,解放后在北京人艺先后任演员和导演。曾演过几十部、导演过十几部话剧,参演过7部电影及约400部(集)电视剧。1961年起师从李苦禅、许麟庐学中国画。近十多年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
-
我的父亲戴荣华
-
作者:
戴雨享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艺术大师
陶瓷艺术家
景德镇陶瓷艺术
世界华人艺术
名人录
中国美术
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美术家
古彩
戴荣华
-
描述:
戴荣华:(1940-2017)著名陶瓷艺术家,江西省鄱阳人。1978年景德镇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1994年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世界华人艺术家大典”。1996年中国轻工业部授予“中国
-
黑人加勒比学派
-
作者:
刘七一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加勒比海地区
本土艺术
加勒比学派
黑人艺术
绘画
雕塑
-
描述:
黑人加勒比学派
-
谈陶瓷绘画家个人艺术语言的形成
-
作者:
龙德明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绘画
个人艺术语言
-
描述:
纵观画史,画家立足的前提便是个人艺术语言的形成,个人艺术风格的凸现。我们在认识画家时并非只看他的生平,亦非只注意他的艺术思想,而是更注重他的作品、他的作品风格特征,以及作品所传达出的个人艺术语言在画史上承前启后的价值与意义。本文正是笔者对陶瓷绘画家要形成个人艺术语言应具备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的论述。
-
“玲珑出自然”-《红楼梦》写人艺术与中国绘画技法
-
作者:
贺信民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脂砚斋
回写
凤姐
宝玉
《红楼梦》
写人艺术
遗貌取神
中国绘画
黛玉
曹雪芹
-
描述:
一部《红楼梦》,就是一幅千姿百态、色彩绚烂的人物长轴。曹雪芹擅长丹青,熟谙画论,《红楼梦》的写人技法,深得现实主义绘画之妙。传为他的一首《自题画石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这个“玲珑出自然”,不仅可能是他进行绘画创作的经验结晶,而且也可以看作是他进行文学创作、人物塑造的一个美学特征。笔者对此略陈愚陋,以就教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