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京剧表演】搜索到相关结果 18 条
-
“导入”的艺术
-
作者:
陶竞飞
来源: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艺术造型
首因效应
青少年学生
导入语
导入新课
京剧表演艺术
周敦颐
情感因素
爱莲说
-
描述:
定这个标题,曹老师说颇费了一些踌躇,很有一些惶恐,因为奢谈艺术,似乎是对艺术的亵渎.他又说,我要谈的“导入”——通过一番引导然后进入新课教学——这个环节很有必要作点艺术处理,姑且定题《“导入”的艺术》吧.曹老师说,我主张像写散文那样组织语文教学,写散文讲究布局谋篇,尤其认为写好开篇段很重要,故有“风头”之说.京剧表演艺术家很重视上场亮相动作,即上场后用富有雕塑感的艺术造型,集中而鲜明地突出剧中人物当时的精神状态.优美的亮相动作往往会得到观众的“碰头彩”,演员和观众很快进入兴奋状态,后边的表演大多进行得顺利.设若演员功底差劲,一亮相落个喝倒彩,即使后边花大力气也会留个大遗憾.曹老师认为,教师上一堂新课的“导入”部分和作家写文章的开篇,戏曲演员上场亮相动作一样非常重要,它有起头的作用,铺垫、烘托的作用,所以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抓好“导
-
“志坚耐苦 定可有成”——记上海青年艺术十佳之一言兴朋
-
作者:
罗允和
来源:
上海戏剧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评选活动
舞台
样板戏
五彩缤纷
上海青
京剧艺术
京剧表演艺术
实验室工作
摄像机
祖父
-
描述:
上海电视台,那宽敞而莫测的演播大厅。五彩缤纷的彩灯闪烁着、跃动着,撩拨得人心绪不安,坐立不宁。举市瞩目的上海青年艺术节青年艺术十佳评选活动,今晚在这里揭晓。摄像机瞪着那只一丝不苟的眼睛,沙沙地转动着,把这里的一切播向全市一千多万市民。他换上了便装,带着满脸油彩,静静地坐在五十名——哦,不!是四十四名(王晓东、詹曼华、汪齐凤、赵志刚和茅善玉已经捧走了十佳中前五佳的奖杯)候选人中,尽力回想着自己刚才演唱的那段《战北原》;他在检验自己,是否每一声、每一腔都唱熨贴了,是否都唱出了言派那特有的韵味……
-
走正路 启后人——著名评弹演员杨振雄的艺术成就
-
作者:
胡星
来源:
上海戏剧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感
舞台
评弹艺术
江南
武松
人物性格
艺术成就
演员
京剧表演艺术
盖叫天
-
描述:
杨振雄先生的长篇弹词《武松》,响弹响唱,说表清晰,富于雕塑感,以英姿神态取胜,幽静处如涓涓流水,豪放处如暴风骤雨。一九五二年,杨振雄在上海弹唱《武松》,连续二个多月,从“打虎”开书,到“血溅鸳鸯楼”结束,场场满座,座无虚席。当时,被誉为“江南活武松”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老先生是每场必到。舞台上的活武松来听书坛上的活武松一时传为艺苑佳话。
-
麒派、盖派、喜剧艺术研究小组成立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戏剧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人帮
领导
研究工作
艺术研究
京剧艺术
艺术团体
京剧表演艺术
学习研究
麒派艺术
喜剧艺术
-
描述:
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 以周信芳同志为代表的麒派艺术是我国京剧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在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表演艺术基础上,学习并吸收了兄弟剧种(包括话剧)、姊妹艺术(如雕塑、舞蹈和电影),大胆突破、勇于创造,融会贯通,具有民族风格的现实主义的表演体系。因此,它的影响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京剧生行行档的本身范围,而对我国的戏曲、话剧乃至电影的表演艺术产生了积极作用,并获得了一定的国际声誉。
-
梅兰芳、茅以升入党记
-
作者:
顾育豹
来源:
学问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茅以升
陈毅副总理
中国京剧院
铁蹄下
民族气节
促膝长谈
中国戏曲研究院
共产主义事业
京剧表演艺术
前半生
-
描述:
(一)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在长达8年的抗战中,隐居于沦陷区上海,蓄须明志,断然摒绝在日军铁蹄下登台演出,以此与日伪残暴邪恶的势力抗争,坚贞不屈,民族气节凛然,为世人所敬仰!转眼已是1959年的初春,梅宅书房里很暗,只有窗前一点光亮。梅兰芳披着一件深灰色的上衣,背门朝窗伏案认真地书写着。一连十多天,都是这样。他那凝重的神态,融合着书房里的色调,似是一幅庄严的油画。夫人进屋轻问;"何不请秘书笔录或整理呢?"
-
现场扫描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连环画
表演艺术
艺术家
造型艺术
摄影家
成就
豫剧
国画家
京剧表演
获得者
-
描述:
第三届"造型艺术成就奖"和"表演艺术 成就奖"评选揭晓 第三届"造型艺术成就奖"和"表演艺 术成就奖"评选揭晓并于2004年12月在京 举行颁奖仪式,国内10位艺术家获此殊荣。 "造型艺术成就奖"的获得者分别是故宫博 物院研究员徐邦达、漫画家廖冰兄、摄影家 邹健东、连环画家贺友直、雕塑家刘焕章、国
-
麒派花脸、武生和花旦
-
作者:
邓小秋
来源:
人民戏剧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旦
创始人
行当
袁世海
演员
京剧表演艺术
裘盛戎
周信芳
麒派艺术
唱腔特点
-
描述:
众所周知,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是老生行当“麒派”艺术创始人,然而,有趣的是不少学“麒派”艺术的人,并非都是老生演员。据说,周信芳曾讲过:“花脸演员裘盛戎、袁世海倒是很有‘麒派’特点。”裘盛戎早年曾与周信芳合作,耳濡目染,深得麒派艺术真髓,特别是他的做工,节奏强烈,边式凝炼,举手投足富有雕塑的造型美。看了他演的《秦香莲》中的包拯、《将相和》中的廉颇,都能欣赏到生动感人的“麒派”风貌。袁世海除了做工外,在租犷的花脸唱腔中也揉进了富有感情、色彩鲜明的“麒派”腔,《淮河营》中的唱腔就有《追韩信》中的唱腔特点。上海京剧院著名花脸演员王正屏无论唱、做、念都有“麒派”味,也可算是有成就的“麒派花脸”!
-
梅韵流芳——翰墨五彩纪念梅兰芳
-
作者:
文吉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院
中国艺术
周年
大师
梅兰芳
戏曲演出
京剧表演艺术
中国画
绘画
纪念馆
-
描述:
今年是京剧大师梅兰芳逝世50周年暨诞辰117周年,纪念他的活动也很红火,2011年10月,梅先生的儿子、77岁高龄的梅葆玖就亲率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四代梅派弟子同台献艺,通过四台专场演出来纪念梅兰芳大师。以戏曲演出纪念戏曲大师固是本色,有人办画展、出画集纪念大师。这是纯然的别出心裁呢,还是另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