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塞上江南:水利双刃剑
作者: 刘丹   来源: 地球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延渠   塞北江南   土地沙化   集中产区   引黄   土地沙漠化   宁夏平原   塞上江南   水利开发   半干旱地区  
描述: ,交织出一幅"塞上江南美好画"的五彩画卷。宁夏平原是中国水稻集中产区之一,被誉为"塞上江南"和"西北粮仓",虽然地处我国内陆地区,降雨量稀少,但水量丰富的黄河恰好流经平原的全境。因此,只要因地制宜在平原上兴建水利工程,引黄河水灌溉,宁夏平原
甘肃大黄的栽培和加工法
作者: 高嶺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年份: 195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品   甘肃省   产量   山区   野生大黄   育苗   产区   宕昌   礼县   栽培大黄  
描述: 甘肃省为我国大黄主要产区之一,盛产于本省內祁連山区,岷山山区及甘肃藏族自治州。商品上所称之凉州大黄、岷州大黄、銓水大黄等,即系指产自武威、岷县、宕昌及天水專区的礼县一帶,品質較佳。据1955年統計
基于速率预测的三色标记算法
作者: 王卫东   高岭   张正娟   王杰   来源: 计算机应用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品   甘肃省   产量   山区   野生大黄   育苗   产区   宕昌   礼县   栽培大黄  
描述: 类器划分的网络流或者进入标记器的网络流进行提前1期流量预测,根据预测结果以及历史流量的均值进行加权后的结果对数据包进行标记.当源端可能进入TCP的拥塞恢复阶段时,按比例将网络中的可用带宽分配给服务聚集
市场情境中美术批评的一点设想
作者: 高岭   来源: 江苏画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品   甘肃省   产量   山区   野生大黄   育苗   产区   宕昌   礼县   栽培大黄  
描述: 市场情境中美术批评的一点设想
“唐代的茶叶产区”续辑
作者: 周靖民   来源: 中国茶叶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茶叶   全唐诗   贡茶   唐代   茶经   产区   云南省   茶谱   四川省   考证  
描述: 《中国茶叶》1982年第1期发表我写的“唐代的茶叶产区”后,受到了各地一些读者的注视,曾有多人来函要求提供新的情况。为了探索唐代茶叶产区的全貌,实有进行补充和修正的必要,故将近年来考证所得提出。陆羽
《宁红散论》
作者: 张旭霞   邹箫蒝   周榜师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区   铅山县   浮梁县   红茶   江西   武夷山市   安徽省  
描述: 一、宁红产区及源起 红茶发源于福建武夷山区,由崇安(今武夷山市)传到江西铅山河口,再传到修水漫江,又传到浮梁县及安徽省的东至,最后传到祁门.江西先有"河红"、次有"宁红",再有"浮红",这三种红茶
潮州茶具简谈
作者: 丘陶亮   来源: 广东茶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竹节壶   集中产区   枫溪   釉上彩   地域文化   陶瓷文化   中国瓷都   胎质   吴为明   古彩  
描述: 潮州是"中国瓷都"。枫溪是潮州陶瓷最集中的产区,也是茶具的集中产区。枫溪的茶具分为工夫茶具和中茶具两大类。这里的工夫茶具又分陶茶具和瓷茶具两大类,有纯陶制、纯瓷制、陶茶船冲罐配瓷茶杯、瓷茶船杯配陶
陶瓷产区城市人大工作联席会议召开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副主任   陶瓷   人大工作   邯郸市   景德镇市   产区   人大常委会   城市  
描述: 5月18日至20日,全国主要陶瓷产区城市人大工作联席会第十七次会议在邯郸市召开。邯郸市、潮州市、景德镇市、唐山市、淄博市、醴陵市、德化县等7个市(县)的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法库产区“苏泊尔”举行 陶瓷隧道窑项目点火仪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动化程度   启动项目   陶瓷隧道窑   高纬度地区   产区   点火   陶瓷生产设备   陶瓷工业  
描述: 辽宁陶瓷工业有限公司隧道窑启动项目点火仪式在法库产区陶瓷工业园举行。据介绍,苏泊尔集团于2011年在法库投资兴建的陶瓷项目,打破了高纬度地区不适宜陶瓷产品生产的常规,拥有迄今为止国内最先进、最环保
龙窑生产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 沈岳明   来源: 文物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泉窑   历代   青瓷   发源地   产区   浙江   原始瓷   瓷器  
描述: 明代以前,南方地区已广泛使用龙窑烧制瓷器。本文以在浙江发掘的龙窑为主,结合出土实物与档案资料,对龙窑的发展、窑炉的装烧量、窑场的生产组织制度、龙窑的排烟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龙窑自商代发展到唐宋时期基本已达到完善阶段,火膛、窑室、排烟室、窑门、投柴孔、窑前工作面等已齐全。窑具也有一个逐渐发展并完善的过程,大约在南朝或以后匣钵的使用标志着龙窑烧成方式的成熟。古代龙窑没有高于窑炉尾部的烟囱,其排烟室除了排烟还有控制排烟的作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