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彩釉墙地砖腐蚀印花釉初探
作者: 文朝忠   来源: 中国建材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花釉   彩釉墙地砖   面釉   烧成温度   影响因素   印花图案   面张力   生产工艺   生料乳浊釉   始熔温度  
描述: 彩釉墙地砖腐蚀印花釉初探桂林建材陶瓷厂文朝忠在绚丽多彩的彩釉墙地砖中,腐蚀印花釉地砖一花独秀,深受用户欢迎。它古朴典雅,印花图案深深地凹入面釉下,具有浮雕般的艺术效果,一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但腐蚀印花釉地砖生产工艺比较难控制,生产中有时会出现腐蚀效果...
2000年《现代技术陶瓷》总要目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技术陶瓷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熔融石英陶瓷   2000年   隧道窑   BOS纤维板   羟基磷灰石   辊道窑   磨料水射流   技术陶瓷   彩釉砖釉料   复合乳浊釉  
描述: 2000年《现代技术陶瓷》总要目
浙江衢县元代窑址调查
作者: 季志耀   沈华龙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堆积层   窑址   乳浊釉   管家   元代   青白瓷   釉色   湖南   窑口   坞口  
描述: 1983年在衢县的大川乡、湖南乡、白坞口乡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不少古代窑址。这三个乡地处衢县南部山区,乌溪江水系,互相毗邻:有丰富的瓷土矿和森林资源。窑址设于这一带依山傍水,瓷土质地较佳,条件优越。一、窑址概况〈一〉大川乡窑址大川乡发现窑址三处:大珠村广坞窑址;庭屋村管家塘窑址;前林村窑山窑址。前林窑是明以后的白瓷青花;在距前林村东北2公里的廿里乡塘坞村碗窑亦发现一处明代青白瓷、青花窑址,其中的影青及各色
高表面张力超低温生料乳浊釉的研制*
作者: 李明   程小苏   曾令可   来源: 陶瓷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表面张力   乳浊釉   超低温  
描述: 通过探索各种原料的用量、烧成制度、球磨时间等因素对釉面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钾长石38%,石英18%,硼钙石19%,方解石12%,氧化锌11%,高岭土1.2%,滑石1%。最佳工艺条件为:球磨时间50min,烧成温度900℃,高火保温30min左右。
中国陶瓷书画展在太原举行
作者: 夏小波   来源: 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表面张力   乳浊釉   超低温  
描述: 本刊讯7月11日,中国陶瓷书画展在太原举行。   此次展览由山西工美协会、中国陶瓷书画院联合举办,共展出青花、粉彩和高温颜色釉质的瓷版画、摆件瓷器260件。这些展品融书画艺术、陶瓷技艺为一体,吸引了千余名书画和陶瓷收藏家、爱好者、高校美术学院师生参观。
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陶瓷》1990年第1~6期总目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釉   制品技术   卫生瓷   上釉   乳浊釉   压砖机   色釉料   建材科技   李士良   注浆成型  
描述: 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陶瓷》1990年第1~6期总目录
彩绘与三彩:浅析色彩缤纷的四川邛窑古陶瓷
作者: 李铁锤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绘   乳浊釉   色彩   四川   古陶瓷   唐三彩   唐代   釉下彩   化妆土   研究探索  
描述: 邛窑是四川最负盛名的古代陶瓷窑群,它最重要的窑群——十方堂窑位于距成都约80公里的邛崃市临邛镇南河乡十方堂村。十方堂窑是邛窑诸窑群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创烧于南朝晚期,盛烧于唐至五代,终于宋。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后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后经80年代的几次发掘,己知遗址东西长530米,南北宽210米,总面积11万平方米,由
沉睡上千年 一醒惊天下:邛窑瓷器精品赏析
作者: 吴宏放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绘   宋代   砖红色   绿釉   唐代早期   造型   隋代   白色乳浊釉   铜红釉   瓷器  
描述: 邛窑是蜀文化的骄傲,是中国后世五彩缤纷的彩绘瓷的拓荒者和先驱者。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浅见,难免挂一漏万,不妥之处,承蒙各地藏友专家赐教。在宋代以前,青瓷的制作和烧造一直处于我国瓷器发展的主导地位。四川邛崃县境内的邛窑,包括十方堂、尖子山、固驿山、瓦窑山等主要窑址,在南朝时就创烧出了青瓷产品,唐、五代时期达到鼎盛时期,直到南宋中晚期停烧,历经800余年。虽然从总体上考察,邛窑还是属于一个庞大的民窑青瓷体系,主要生产各类生活性实用青瓷器,但其中不乏烧造出了许多造型别致和釉色各异的值得文物和收藏界研究和珍视的精品。
天蓝釉钧瓷探秘
作者: 刘建军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钧釉   钧瓷   宋代   还原气氛   烧成温度   直接影响   釉色   乳浊度   蓝釉   热膨胀系数  
描述: 一、前言我国宋代钧瓷以它古朴典雅的造型、自然浑厚的胎质、具玉石光泽的釉质和五彩斑斓的釉色而著称于世。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宋钧釉属二液分相釉,它的主要特点是釉呈现乳光状态和具窑变现象。五十年代初期,陶瓷工作者在恢复仿制宋代天蓝釉钧瓷时,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往往是在釉中引入含钻色料,采用还原气氛烧成而得到天蓝釉。
长沙窑铜红釉上彩的显微分析
作者: 栗媛秋   杨益民   张兴国   张兆霞   姚政权   朱剑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釉上彩   乳浊釉   长沙窑   铜红彩  
描述: 长沙窑创烧于唐代,是隋唐时期外销瓷的大宗。已有研究认为,长沙窑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有两大突出贡献,其中之一便是最早在中国制瓷史上运用铜作呈色剂在高温中成功烧制出红釉和红彩等彩瓷。本文选取长沙窑铜红彩器作为研究对象,利用X荧光光谱分析、反射光谱、岩相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该样品釉彩部分进行了成分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样品是一件乳浊釉上施红彩的釉上彩器,釉面的乳浊效果由大颗粒分相和析晶导致的米氏散射而造成。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