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是什么让我与众不同 评岳敏君创作
作者: 冀少峰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偶像   现实主义   艺术展   艺术风格   圆明园   艺术家   创作   作品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用传统的绘画、雕塑方式,不断复制自己的形象,是为了创造一个新偶像,就如同现在的电视、电影的方式。当形象在不断重复时,由于量的增加,而产生巨大的力量。一旦成为偶像,我便可以利用和应用我的偶像,并且不断地使用。偶像是有生命的,他时常影响我们的生活,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当代社会就是一个偶像社会,当代文化就是偶像文化。大笑的形象对我而言是一种保证,保证一切都会变好,就像佛教所承诺的来生完满。但现实并非如此,混乱而怪诞,很难让人有这样的信心。我决定用这个大笑的形象来提醒我圈子里的人,明天会更加美好。我有一个野心,以后让所有人都只要看到笑的东西就想到我,而且只能是我,不是别人。———岳敏君
江苏省政协和全国政协书画室在京联合举办《墨彩黄山》画展 贾庆林等观看画展
作者: 新华   来源: 江苏政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吴瑞   刘海粟   画展   现代美术教育   江苏省   画室   政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黄山   副主席  
描述: 10月13日至16日,江苏省政协和全国政协书画室在京联合举办《墨彩黄山——纪念刘海粟先生诞辰110周年画展》。1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张思卿、白立忱
回忆女红和美丽野性
作者: 李新生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女性主义   女画家   回忆   女红   女性主义者   艺术家   批评家   作品   牛仔裤   粉彩  
描述: 回忆女红和美丽野性
“我感谢这个国度,给了我们伟大的现实主义”——访著名诗人、俄罗斯油画收藏家伊蕾
作者: 张彬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文化   收藏家   著名画家   国度   现实主义   文学界   女诗人   俄罗斯文化   油画   感谢  
描述: “伊蕾把我们的俄罗斯梦搬到了中国。”一位中央美院的著名画家面对伊蕾收藏的俄国油画这样感叹! 中国的诗歌界至今像文学界不忘莫言一样不忘著名女诗人伊蕾。她怎么跟俄国油画联系上了? 她很小就喜欢普希金。欧洲文化的温暖和丰富,
一个世纪性的难题:中国油画的雅化
作者: 李海旺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现实主义风格   雅化   六十年代   绘画语言   苏联模式   绘画题材   中国油画  
描述: 一个世纪性的难题:中国油画的雅化
忻东旺:新现实主义的一面
作者: 贾方舟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现实主义   艺术道路   青年画家   中国   忻东旺   油画  
描述: 1995年,忻东旺的《诚城》在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上获得银奖,忻东旺这个来自山西的青年画家的名字也随之被画界所认知。在此之前,他虽然已有多次参展的履历,但还只是他走向成功的铺垫,因此,这件作品在他的艺术道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忻东旺的艺术进入对当代问题的思考,从而也进入学术界的视野。在此后的几年中,他的作品愈来愈成熟,愈来愈引人瞩目。
怀斯的乡土写实主义与中国“伤痕美术”
作者: 黄道宾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伤痕美术   怀斯   油画民族化   写实主义  
描述: 本文通过分析怀斯作品的三个特色及其对20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中国美术界的影响,一批艺术家成功地学习、借鉴怀斯的乡土写实主义,产生了颇具影响力的“伤痕美术”,在今天人们探讨、研究、甚至大声疾呼油画民族化的时候,我们回头看一下当初的罗中立、艾轩、何多苓等还是有必要的。
论汉代大赋与雕塑的美学思想
作者: 王荣敏   王莉娜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浪漫主义   雕塑   大赋  
描述: 本文对汉赋与雕塑予以横向层面的探讨,指出汉代大赋的铺陈手法追求雕塑中的方位性、空间感;汉代雕塑的艺术表现则具有大赋的浪漫主义特色;汉代大赋的精雕细琢与雕塑的气势古拙看似相反相对,实则互补相应。
只研朱墨写春山——张峰的雕塑
作者: 殷双喜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体   现代性   现代主义   形体   表现主义   创作   雕塑家   人文主义   古典主义   作品  
描述: 青年雕塑家张峰198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后留校任教。他的作品《晨雾》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泳》获得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银奖。有不少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奥委会、美国、英国、荷兰等多家画廊、雕塑公园及个人收藏。
浅谈印象派绘画与摄影的关系
作者: 章丛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库尔贝   印象派绘画   摄影作品   摄影术   印象派画家   古典主义   世纪初   肖像画   照片   马奈  
描述: 一、摄影的发明和印象派的发起视觉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理功能,但人眼对外部视觉的形象感知是即时的,这种视觉形象无法疏理现场,也无法完整再现。为了留住眼前的一些影像,人们在自己的文明初始之时便创造了绘画、雕塑等技巧。这些手段虽然保留了人类所见的一些影像,但这此影像的取得却是间接的,得通过人手一点点地去摹写、复制。如何能够直接捕捉眼睛所看到的影像,并能够长时间
< 1 2 3 ... 18 19 20 ... 53 54 5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