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主】搜索到相关结果 1883 条
-
明朝会计的那些事儿
-
作者:
杨良成
来源:
天津财会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
明朝
封建社会
社会经济发展
会计
鼎盛时期
日常生活
-
描述: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明朝以徽商、晋商为代表的商贸、以苏杭一带为代表的手工纺织、以景德镇为代表的瓷器烧制等均很发达。伴随着经济
-
江龙陶瓷艺术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副主任
江西省
会员
陶瓷艺术
艺术交流
工艺美术
景德镇陶瓷
陶瓷美术家
-
描述:
江龙江西景德镇人,1962年出生,毕业于陶瓷学院美术系,系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艺委会副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陶瓷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协会理事,景德镇陶瓷商业联合会会员。
-
于庆华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报刊媒体
多媒体
专题报道
主要作品
江西省
宣传报导
中国当代
动物画
工艺美术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于庆华1960年生于景德镇。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陶瓷山水、花鸟、动物画创作,作品多次获奖并被诸多媒体宣传报导。其作品被《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家辞典》《景德镇陶瓷百家》载入,并被多家报刊媒体报导。2006年中央电视台CCTV国际频道《东方时尚》栏目对其作专题报道。
-
艺术语言的形态特征——陶瓷绘画艺术
-
作者:
王多华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观念
绘画语言
形态特征
陶瓷绘画
绘画艺术
陶瓷艺术
绘画主题
艺术语言
视觉艺术
形式法则
-
描述:
了各式各样的反映人们精神面貌的绘画主题。 一、陶瓷艺术语言特点 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同,其绘画语言的运用也肯定不同,这是毋庸置疑的。
-
余欣陶瓷艺术作品选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观念
绘画语言
形态特征
陶瓷绘画
绘画艺术
陶瓷艺术
绘画主题
艺术语言
视觉艺术
形式法则
-
描述:
余 欣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手。2009、2010年分别为中国陶瓷博览会设计金、银、铜奖奖杯;2011年为中国红歌会设计冠、亚、季军奖杯;2011年被评为十大最具增值潜力陶瓷青年艺术家。
-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深切缅怀毛主席
-
作者:
胡金平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诞辰
毛主席
纪念
周年
毛泽东
-
描述: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深切缅怀毛主席
-
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特征
-
作者:
陈娟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本要素
具体形象
表现形式
主要依据
形式特征
工笔花鸟画
艺术形象
重要组成部分
造型手段
传神达意
-
描述:
中国工笔花鸟画是具有很强形式特征的。探讨其形式的基本要素,寻找形式美的主要特征是学习工笔花鸟画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逐渐地在实践中掌握并充分运用工笔形式规律,才能
-
江志成论中国元素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
-
作者:
江志成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艺作品
传统陶艺
陶艺家
现代陶艺
中国元素
走向世界
运用
民族主义
传统文化
创作观
-
描述:
之时,开始注重材质、工艺、创意与中国元素的融入,在技术上力求精致,在观念上尽力糅合现代文明的资源,促使现代陶艺中国元素的运用一步步走向成熟。本文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陶艺作品,在分析和研究他们作品的基础上,说明中国元素它不是西方文化的简单补充,也不是狭窄的民族主义旗号,
-
肖鸥鸣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系
连环画
美术教育
陕西师范大学
主要作品
江西省
美术学院
艺术探索
陶瓷艺术
工艺美术
-
描述:
,同时在瓷绘艺术探索中得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前辈的指导。其主要作品《偏心的阿姨》在《光明日报》发表,连环画
-
走进敞开的“屋子”:论新世纪女性诗歌抒情主体的多向度拓展
-
作者:
白晨阳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世纪
抒情主体
女性诗歌
-
描述:
在女诗人探索自身历史命运的道路上,从80年代的建造一间"自己的屋子",到90年代的走出"屋子",尽管有得有失,但女性诗歌创作已经打开了更广阔的精神视域,成为其后新世纪女性诗歌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依据。新世纪的女性诗人以此为基础,遵循新的社会地位和历史身份,对自我进行重新设计和定位,更大限度地从幽暗卧室和内心独白中走出,去触及更宽广深厚的社会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