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马琳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家   湖北省   创作研究   优秀作品   艺术创作   中国画   美术创作   美术作品   美术馆   中国美术  
描述: 我马琳,1964年生,河北保定人。1982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雕塑专业。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6届创作研修班。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首届高级研修班。现为北京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意大利 珠宝的的梦幻花园(二)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黄金珠宝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秋节   消费市场   改良工艺   珠宝   金银   月饼   艺术品   制作工艺  
描述: ,又是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在意大利人的心目中,珠宝只是一个美的载体,设计师丰富的创意构思赋予它们生命,把它们变为活灵活现的珠宝艺术品。自由的思绪点燃了珠宝设计师的灵感和想象力,跨越时光和国度
鄂宏水墨印象
作者: 方圆   来源: 活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道路   哈尔滨   画家   水墨   印象   中国画创作   广告设计   60年代  
描述: 作为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哈尔滨籍画家鄂宏走过的艺术道路可谓是跌宕而曲折。在他几近三十载的从艺旅行,历经了油画、书法、摄影、广告设计多重创作里程但最终这一切都归结到他今天的中国画创作上来。
唐风古韵入新诗
作者: 暂无 来源: 火花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其不意   意境之美   形式语言   思想观念   中国画艺术   表现题材   笔墨语言   深入生活  
描述: 今天参加山西文艺全才董耀章全集的研讨会,他博大精深,只能就抒情短诗方面谈谈自己拜读的收获。 董耀章先生在诗歌上做到了如他所说的:“新诗应与旧体诗相融相济,优势互补,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浅析“中国风”PC摄像头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 万福成   来源: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品设计   文化创造   PC摄像头   中国风  
描述: 作为人类创造性活动之一,产品设计本身即为一种文化。中国的文化艺术底蕴博大深渊,绚烂多姿。走进历史的深处,青花瓷不单是文人雅士所追捧的瓷器,也不单是周杰伦歌那种千娇百媚,诗意朦胧的意境,更是一种文化
2009年那些事儿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机电信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整体特征   空调市场   区域市场   中央   细分  
描述: 2009年,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把整个中央空调市场点缀得五彩斑斓,如低碳经济给大家带来了责任和信心;世博营销带来了惊喜和挑战;行业回暖给市场带来了积极和活力;轨道交通给品牌带来竞争和机遇;变动给行业带来了新鲜和困惑;整合给格局带来的变化和未知……
浅谈中国“蓝”元素的魅力
作者: 李雯   邱凤香   来源: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蓝”元素   审美与文化   现代设计  
描述: 2008年奥运会视觉盛宴上青花蓝在众多色彩冷艳绽放,展现出中国人阴柔含蓄,亲和冷静的民族性格与审美观念,此外在现实设计蓝色情节不断浮现,蓝元素的审美特质与文化内涵已成为现代设计提升文化意境的创作源泉。
中西方雕塑空间差异分析
作者: 宋阳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方   雕塑空间   差异  
描述: 雕塑作为人类思维和劳动的产物,除了自身所具备的三维空间以外,还承载着雕塑家的艺术理想。观众在解读雕塑作品的时候,还赋予其不同的涵义,实现了雕塑的艺术意义。本文以中西方雕塑空间为研究课题,对不同文化创造的雕塑空间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开国大典”邮票原图考
作者: 李世仪   来源: 集邮博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济深   刘少奇   中华人民共和国   董必武   毛泽东   郭沫若   宋庆龄   天安门广场   邮票   油画  
描述: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1959年10月1日我国发行纪7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五组)》"开国大典"邮票,一套一枚。邮票图案采用中国画家董希文创作的革命历史油画《开国大典》。单色、雕刻版印刷,原画神韵不减,备受集邮者青睐。
拍卖场上的邮票原作
作者: 客文达   来源: 集邮博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有限公司   国际拍卖   艺术品   纪念邮票   邮电部   拍卖场   美术作品   人民币   中国美术   油画  
描述: 新中国邮票,有部分图案取材于其他艺术作品。而这些邮票上出现的艺术品,绝大多数又来源于国有性质的馆藏。只有极个别的出自私人收藏。出于多种原因,少数曾登上过邮票的艺术品流向了拍卖场。由于邮票巨大的宣传作用,使这些艺术品的知名度陡然增长。这些艺术品在
< 1 2 3 ... 382 383 384 ... 420 421 42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