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刘溢:梦游在魔幻主义的交叉小径
作者: 沈嘉禄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艺术市场   中外交流   审美趣味   加拿大   古典主义   作品   小径   美术馆   中国油画  
描述: 即使是一直在各个画展晃荡的美术爱好者,对刘溢的名字也是有点陌生和隔阂的,因为他在之前的20年里,一直在北美的加拿大闯荡世界。而现在,当刘溢的画展继北京今日美术馆之后移师上海美术馆(1月31日至2月
人笔俱健,走向妙境
作者: 陈少锋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新境界   油画艺术   戏剧学   艺术家   吴冠中   印象主义   创作   第二代   高龄  
描述: 今年已经95岁高龄的闵希文先生是我国第二代油画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或许也是极少以这样高龄仍在执笔创作的油画家。中国人将“人书俱老”视作艺事至高境界,闵希文显然已经进入如此妙境了。 闵
张充仁纪念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闵行区   重大贡献   美术教育   纪念   水彩画   上海市   现代美术史   艺术大师   中西文化交流   雕塑  
描述: 张充仁在中西文化交流、美术教育和评论方面曾做出重大贡献,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艺术大师。为纪念雕塑大师张充仁诞辰105周年,上海市文广局、闵行区政府等日前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张充仁纪念展》。展品包括
一场玫瑰色的梦魇
作者: 马修.柏利塞维兹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欣欣向荣   艺术圈   艺术家   艺术探索   梦魇   绘画   作品   学习艺术   玫瑰色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对于欣欣向荣又充满着传奇的中国当代艺术界来说,方巍并不陌生,只不过他更多地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艺术商人或艺术圈儿的朋友,作为一名“艺术家”的经历却鲜为人知。 故事的缩略版是,在上海学习艺术后,方巍
“渔佬儿”的生物酶穿越
作者: 路涌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杭育   上海   艺术馆   中国文坛   代表作家   生物酶   流派纷呈   小说   寻根文学   近二十年  
描述: 《最后一个渔佬儿》、《流浪的土地》等“葛川江系列”小说著称于当代文坛,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赢得一席之地。但正如他的朋友、画家孙良所言:“杭育在近三十年中总会在某个时间突然地拿出完全不同的作品,任凭人们惊诧
美国人为何读懂了吴冠中?
作者: 沈嘉禄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美国人   中国文化   主导权   文化交流   画展   中国艺术   吴冠中   纽约时报   美术馆  
描述: 举办个人画展《吴冠——20世纪的中国画家》,这是他的作品第一次集结进入西方主流艺术阵地,也是吴氏水墨画为西方人审视并接受的肇始。第二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又为他举办了个展:《走向世界——吴冠中油
红与黑的戏剧性对比
作者: 郎红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比   西方艺术   中国文化   画展   水墨画   根宝   中国画   中国风   美术馆   中国戏曲  
描述: 专科学校,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长期任职上海博物馆,任教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早在七八十年代就活跃于上海美术界,见证并参与了当时的新艺术运动。他的作品在那个时候也是颇受观众和美术评论界好评的。不久他移民
古典是不落幕的时尚
作者: 洛勇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时尚   人物画   宋词   乡野气息   中国画   中国古典文学   女性形象   审美价值   上海画坛  
描述: 的尊严。这就是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观者都为何喜欢这一形象的理由吧。 马小娟是五零后,在以年资论资排辈的中国画坛,她还是个小字辈。1982年,她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1985年考入该系中国画工笔人物创作研究生,1988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光影透叠的花鸟新世界
作者: 孔明珠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传统工笔   工笔画   现代都市   工艺美   生长极   接力棒   蓬皮杜中心   花鸟   自然万物  
描述: 万芾在中国画坛上是一位难得的工笔花鸟女画家,自小学习绘画的她,天生一颗对大自然万物生长极其敏感的心灵,更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几位好老师,当她以优异的成绩在上海工艺美校毕业后,被留在母校教书,接过她所尊敬
季风送来青花瓷
作者: 孟晖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季风   纹样   青花瓷器   中国产品   汽车   非洲   创造活力   救护车   史迹   外销瓷  
描述: ”的说法,文章指出,由于印度洋贸易的发达,非洲东海岸早已星列着一系列繁荣的城镇。拉穆岛上的拉穆镇正是其中之一,季风年年带来波斯、阿拉伯、印度甚至中国的商船,然后又将它们吹送回故国。
< 1 2 3 ... 28 29 30 ... 447 448 44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