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中国「艺术」的流转:「艺术」辞汇概念转变初探
作者: 郑砚文   来源: 艺术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日交流   汉语辞汇   艺术   美学   美术  
描述: 「艺术」一词在今日常被用来翻译英文的「art」或「arts」,然而在中国古代却常指「技巧」、「才能」,特别是关於中国传统医卜方面的专业知能,非今日所指「具美学概念的『艺术』」,如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等。中外学者皆讨论过中国「艺术」辞汇在概念上的转变,但却咸少有专门研究追溯该词的使用及所蕴含的概念。考量文献资料类型复杂(丛书、笔记、文集等),本文主要使用正史文献追溯「艺术」辞汇的概念及使用,或许并不全面,但其由官方编纂的特性,相对具代表性、权威性,透过本文分析仍可了解中国的「艺术」辞汇原义,具美感「艺术」类型的发展,并从汉语辞汇发展的角度讨论十九世纪「艺术」概念的转变过程。
後现代摄影美学观
作者: 林芙美   来源: 艺术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日交流   汉语辞汇   艺术   美学   美术  
描述: 後現代攝影從八十年代起已由邊緣地位進入後現代藝術殿堂而成為主流;攝影藝術家的觀念和創作技術,都有重大的突破與變革而成為後現代藝壇非常重要的新象,此等新象值得深研與探討。後現代攝影藝術雖由繪畫、雕塑、戲劇等呈現複數型態的多面性,但攝影原始本質之一-紀錄,仍然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反除了可紀錄影像之外,又可製造特定內容及效果,紀錄與創作並置於同一畫面而產生的美學觀,是其他藝術所不能及。 以比較康德美學、海德格存在論、蘇珊.郎格藝術論、超現實主義及達達主義的精神特質而分析,從中發現其論說與精神特質都與後現代攝影藝術所追求的「自由」及「不確定性」不謀而合。後現代攝影美學觀充斥著自發性的矛盾與弔詭,攝影藝術家訴求概念,視創作為生活的一部分而力求與生活環境結合,攝影與生活的結合現象更可見於後現代攝影藝術之中,值得探索。
《北洋画报》中的日本形象
作者: 陈泽漪   来源: 时代报告(学术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日关系   中日交流   《北洋画报》   日本形象   图像传播  
描述: 20世纪20年代前后,由于印刷术和摄影术的改进,图像这一视觉传播通过画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北洋画报》被喻为当时中国传媒界的“北方巨擘”,内容涉及政治、军事、艺术、社会生活等诸方面,以图文结合的报道形式,向受众展示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民国社会.在其创刊的11年中,不乏对日本的报道.20年代至40年代是中国的多事之秋,内忧外患.尤其在日本不断加紧对华侵略的过程中,《北洋画报》通过编辑者的挑选重组将这一日本侵略形象展现在受众面前,对唤起名族意识和觉醒产生了重大影响.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