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国文坛】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永不凋谢的红玫瑰
-
作者:
朱开平
来源:
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柔中寓刚
冰心文学
《寄小读者》
花店
中国文坛
百年诞辰
小姐
长乐市
花篮
红玫瑰
-
描述:
冰心——我魂牵梦萦、由衷钦敬的文学家和爱国老人! 去年10月4日,正值她老人家100周岁诞辰(10月5日)前夕,我在福州鼓屏路玲珑鲜花店,订做了一个用100支红玫瑰编成的花篮,冒着阵雨,驱车30公里,赶到她的故乡长乐市的冰心文学馆,如愿以偿地献给了这位中国文坛的“祖母”。 4日上午9点,我在鲜花店订做红玫瑰花篮时,先在鲜红的绸带上写上挽联:“冰心老人万古长青。”店主林小姐看到挽联,惊喜地说:“花篮是送给冰心奶奶的,真是太好了!我在初中的课本上读过她的《小桔灯》、《再寄小读者》……”我问她:“你怎么看冰心老人?”林小姐说:“冰心奶奶心地善良,就像我的外婆。她爱我们,我们也爱
-
“渔佬儿”的生物酶穿越
-
作者:
路涌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杭育
上海
艺术馆
中国文坛
代表作家
生物酶
流派纷呈
小说
寻根文学
近二十年
-
描述: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还是比较喧哗的,风生水起,流派纷呈,各领风骚三五天。其中“寻根文学”着实也风光过一阵子,其代表作家就是李杭育。但近二十年里,他似乎不怎么写东西了,一会儿迷上音乐,一会儿又迷上了美术,想他在西子湖畔活得还是蛮滋润的。现在,李作家转身一变,以画家身份光临申城,于2月18日至28日,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举办个人画展,这让以往读过他小说的许多人颇感惊讶。 上世纪80年代,李杭育曾以《最后一个渔佬儿》、《流浪的土地》等“葛川江系列”小说著称于当代文坛,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赢得一席之地。但正如他的朋友、画家孙良所言:“杭育在近三十年中总会在某个时间突然地拿出完全不同的作品,任凭人们惊诧或着迷。”90年代起,李杭育暂时搁置了小说创作,醉心于西方古典音乐,还撰写了长达500多页的《唱片经典》,至今仍是许多古典音乐爱好者的重要参考读物。再后来李杭育又投身于影视艺术,不仅频繁参与央视和各地方台的纪录片创作,还悉心研究中外电影,撰写了《电影经典》。自2008年起,李杭育又一次“华丽转身”,开始画画,并于同年夏天在杭州举办过小规模的沙龙展“情·形·色”。 李杭育这次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展出的这组油画,被命名为“生命史·海洋与洞穴”。
-
刑罚的意味——《檀香刑》《红拂夜奔》《一九八六年》及其他
-
作者:
蒋丽娟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九八六年》
文学作品
刑罚
极端
王小波
暴力描写
莫言
意味
创作
作家
《檀香刑》
中国文坛
余华
成一
20世纪80年代中期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文坛对暴力的描写越来越多,甚至形成一种“暴力奇观”,其中出色的有莫言、余华、王小波等作家。与以往文学作品对暴力描写仅止于点到为止、一笔带过相比,80年代中期之后文学作品中的暴力描写开始趋向于工笔,作家在描写过程中甚至表现出某种迷醉状态。在诸多的暴力描写中,刑罚又是一大热点。刑罚带给人的是一种极端体验,在这种极端状况下,创作主体能够摆脱日常经验和日常
-
锦瑟无端五十弦——试论格非小说中的时间与记忆
-
作者:
何涛
来源:
山花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非小说
抽象雕塑
西方现代派文学
反传统
引论
摹仿
本体
先锋派小说
它是它
作家
典型性格
中介
叙事方式
体验过程
中国文坛
叙述故事
二十世纪
-
描述:
一、引论在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国文坛终于在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感召下,出现了先锋派小说。先锋派之所以被人认为“先锋”,是因为这些作家们反传统的叙事方式,他们对于“怎么写小说”远比“小说写什么”投入了更多的心血,在他们手中的小说不再是仅仅叙述故事或是展示典型性格的中介。小说本身成为本体的体验过程,恰如抽象雕塑——不摹仿什么,不代表什么,它是它本身。格非在先锋派中是非常独特的一位作家(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