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的现代风神
作者: 王镛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中国工笔画   简化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艺术   现代性问题   现代审美   西方现代艺术   优秀作品   艺术个性  
描述: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现代工笔画院承办的"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年前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因画展和画院冠以"现代"一词,而格外引人关注。现代工笔画院院长王天胜阐明了办展宗旨,即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审美的结合,立足当代,创作精品,推出新人。本届大展从应征投稿的数千件作品中最终评出参展的457件作品,特别是获
湖南工笔画:地缘优势与拓展之路
作者: 鲁雯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域特色   中国工笔画   地域优势   地缘优势   艺术家   湖南省   当代语境   题材   中国画   拓展  
描述: 在多元化的当代语境中,中国画的各个门类在进行各种探索。它们试图在更大的范围内对本门类的艺术形式进行丰富和拓展,打破狭隘的门类界限,在"大艺术"的召唤中试验多种可能性。工笔画也同样面临这些问题,在工笔画的研究和创作中,湖南画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们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形成了中国工笔画坛上不容忽视的湖湘力量。今天,需要追问的是,在当代语境中,曾经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湖南工笔画如何突显其独特的价值?如何在坚守地域特色的同时实现创新和发展?
张伟民作品选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生命   境界   中国工笔画   创作手法   教授   写意精神   中央美术学院   画面   人生  
描述: 理论家点评:张伟民的工笔花鸟画是诗的世界,他以画面的幽静、恬淡和唯美,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深深的依恋和淡淡的感伤。透过着意经营的花鸟形象,有意无意间传达着时代的气息,讲述自己对客观现实的理解,玩味着由个人经历和修养凝练而成的情调和趣味。——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广东·中山 诗意的栖居:张伟民花鸟画精品展
作者: 王凯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栖居   广东   自我   浪漫主义   工笔花鸟画   精品   作品   创作方式   心性  
描述: 11月5日下午3点,"诗意的栖居——张伟民花鸟画精品展"在广东中山市开幕。展览共展出张伟民作品80余幅,其中既有其扛鼎力作,亦有近期新品。在中国画界,张伟民是倡导工笔画应当具备"写意性"这一学术主张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工笔花鸟画家的他,在40年的从艺道路上一以贯之地秉承着这一理念,并实践着艺术创作之路。相比于当下工笔画过分求大、一味
顾生岳
作者: 池沙鸿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中国工笔画   浙江省   创始人   教学体系   中央美术学院   速写   中国画   浙派人物   作品  
描述: 关注原因"浙派人物画"全面继承中国画传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浙江美术学院在五位创始人中派定顾生岳和宋忠元两位专攻工笔人物画从顾生岳曾经风靡全国的速写作品看,他完全具备意笔画的实力,其造型功力在专攻意笔人物画的三位中也算上乘。但是,他服从组织安排,一直坚守工笔画创作他的工笔画追崇写意精神和现实风格,晚期的作品趋厚重,单纯,力求冲破工笔画日益纤细、繁琐、浮薄的积习,形成了独特的顾家风范。
海天东方微观写实主义绘画纵横谈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尔卑斯山   中国工笔画   写实主义绘画   东方   中国画艺术   印象派   湖南省   微观   中国美术   石头  
描述: 王朝闻(著名文艺理论家) 作品注重立意与造境、写实与构成的融合,有新意,有深度。从汉画像砖和大自然中找到启迪,绘画语言的探索有新的突破。 陈白一(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原湖南省文联执行主席、湖南省美协主席、湖南书画研究院首任院长) 我小时候,喜欢摸鱼捞虾。溪边野草、刺棚山花,常使我留连忘返,它有无穷的妙趣,至今仍念念不忘。 1985年,我去瑞士访问,在阿尔卑斯山上一家宾馆里,我看到了我想不到的、十分奇特的装饰:大厅的一面墙是古老的木屐,一面墙全是镜框,镜框里装的不是油画,而是各色各样的野花野草。是什么花,是什么草,大家都说不出来,但就是好看,美,一种乡野之美…… 从海天的溪石小鱼、古树野花系列,到许多叫不出名目的山花野草,至少我是叫不出名目的,确给我吹来了一股清香、一股奇异的野味,一下子把我带到阿尔卑斯山上,带到我童年的溪边。 这是了不起的创造,是打破常规的创新。 朱屺瞻(著名中国画艺术大师) 不依门户,不拘陈法,大胆创新而又能尽情尽理,吸收了西方印象派光与色的表现手段,但又明显不同于西方印象派的面貌,保持了中国民族绘画的精神,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的处理都体现了东方艺术的神韵,有中国气派,这是中国的印象派。
< 1 2 3 ...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