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国山水】搜索到相关结果 323 条
-
中西合一的彩墨空间——杨延文山水画解读
-
作者:
康征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传统山水画
西方绘画
艺术家
吴冠中
中国画
绘画空间
山水绘画
审美内涵
中国山水画
-
描述:
以气韵、意境为审美内涵的中国画和以色彩美、形式美为内涵的西方油画成功地婚配,且生下健康活泼的混血婴儿,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自中西绘画有史交流以来,能够成为这一混血婴儿之父的艺术家寥若晨星,以我陋眼之拜观,卓然处期间的不过林风眠、黄永玉、杨延文三人耳。林、黄二老早有公论,此不赘述;杨延文者,其色也达情,其墨也达韵,其笔也通神,虽生于二老之后,却凛凛处其间,飒然大家也。
-
山水与风景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画法
风景
编者按
油画布
自然与人
展览
人文精神
作品
中国山水画
中国美术
-
描述:
编者按:时隔七年之后,"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于2005年7月12日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本届展览延续了上一届的主题"自然与人",希冀在这些作品中让人感受到一种真正的人文精神的弥漫。可以说,早在19世纪末,中国的画家们就开始尝试中西画法的融合运用,我们可以在
-
程式与意象
-
作者:
王镛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丘壑
创作倾向
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
笔墨程式
写生
意象
中国山水画
水墨山水
-
描述:
重视笔墨程式与追求表现意象,似乎是本次展览当代中国水墨山水与油画风景两种不同形式的创作的主要倾向。而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又都是依托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在复兴传统的路上可谓殊途同归。
-
灵感·笔墨·意境
-
作者:
季爱民
来源:
中华书画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军旅画家
名山大川
创作灵感
山水画创作
笔墨语言
现代山水画
太行山区
自然山川
李可染
中国山水画
-
描述:
推荐理由:当代军旅画家季爱民,主要师法中国现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的"李家山水",同时又博采众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浑朴刚健的山水画风格。季爱民重视写生,在游览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时亲身感受山水的淋漓元气,反复描绘自己生活中最熟悉的童年放牧时的苏北山村的景色和军营所在的太行山区的山水,笔端饱蘸故乡的野趣和军人的豪情。在他的山水画中,那些在"黑密厚重"的群峰墨韵中虚白透亮的山泉瀑布,那些层林尽染朱砂点点的秋山红树,那些稚拙可爱的水牛、牧童……都明显传承了李家山水的图式。
-
爱祖先血脉 强中华魂魄——李小聪陶瓷艺术
-
作者:
李绵璐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绘画语言
艺术作品
中华文明
陶瓷绘画
中华传统文化
陶瓷艺术
祖先
中国山水画
粉彩
-
描述:
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访问美国期间与哈佛大学生们说:"人类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西亚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的延续了下来。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
油画风景与中国精神
-
作者:
杨飞云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油画艺术
艺术家
印象派
西方风景画
中国画
中国风
中国山水画
中国精神
中国油画
-
描述: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早在隋代,就已出现独立的山水画,此后唐宋元明清伟大的山水画大师们表现自然和赞美自然,抒发内心,颐养性情,营造意境,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一千六百余年前,中国就已出现高度成熟的山水画理论,如南朝宗炳《画山水序》,其"畅神"与"澄怀味象"之重要,至今无可替代。中国山水画可谓人类绘画史上的一大奇观。西方的独立风景画出现比较晚,在我认识的范围里,透纳和康斯泰勃尔应该是比较早的风景油画艺术家。透纳的风景艺术有一种主题性、象征性和精神力量,康斯泰勃尔则在自然田园风光里加进了人文情怀,在此
-
从传统艺术精神的内核出发:咀嚼吴冠中关于风景画的三句话
-
作者:
王贵胜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散点透视
光色
山水画创作
构图
吴冠中
内核
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画
中国山水画
-
描述:
吴冠中的风景画(包括油画、水墨画),直接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流派的影响,也继承了他的老师林风眠在水墨画上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实践成果,在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富于创造性,令人耳目一新。吴冠中关于"笔墨等于零"的论断,让人觉得他似乎对于传统是排斥的,其实仔细分析他的风景画,他的风景画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割不断的血脉联系。画家乔十光在他的《谈漆论画》中谈到他的关于风景画的三句话,即"消灭天空,打到近景,不见阳光"。这不仅是吴冠中的绘画构图的经验之谈,更是他深谙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之后而作出的经典论断。
-
关于青绿山水——刘曦林对话牛克诚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绿山水
中国古代
古代文人
中国画家
色彩学
色彩表现
中国绘画
中国山水画
中国美术
日本画
-
描述:
牛克诚,1961年生于辽宁抚顺,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1994至1997年作为东京大学外国人客员研究员、日本国文部省特聘海外艺术家在日本进行中日艺术史研究与绘画创作。书法、篆刻、绘画作品多次参展全国大展、学术展等;多次担任全国性美展的评委或学术主持;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与中国工笔画学会联合颁发的“重彩画创作学术奖”;在东京、北京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故宫博物院等机构收藏;学术专著《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历史的展开》获国家图书奖等;出版有《牛克诚写意山水》等;作品被收录于《中国当代工笔画集》、《中国当代美术史·山水卷》等。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
关于“重新洗牌”
-
作者:
鲁虹
孙振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玩味
水墨艺术
水墨画
母题
感兴
荒谬
反讽
当代
作品
中国山水画
-
描述:
这是一个学术思想峰起的时代,有人说。极少数聪明的人可能真的掌握了所有问题的答案,而愚鲁的我们,还混沌在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冲突中,甚至自己与自己冲突。看着眼前的事物,无论多么熟悉,却有仿佛看着自己手中握着的牌却始终看不明白牌里面的道道的感觉,甚至连黑桃红心方片草花都无法分辩清楚。这是我所想到的鲁虹、孙振华两位先生策划“重新洗牌——以水墨的名义”展览的理由。于是,我们看到了这个展览。现代艺术家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传统水墨艺术,将“重新洗牌”话语里的调侃意味带入大多数参展作品中,机智亦或笨拙,则见各人涵养工夫。李险峰、许江、黄岩、张卫、胡又笨、尚扬、李秀勤等人的作品演出了一场以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为母题的戏剧;李晴的国宴(火锅料)在归纳前辈水墨意象的同时更是以喜剧的手法反讽了水墨画创作中母题陈旧因袭的现状。参展者的洗牌心态如张小涛所言:“我感兴趣的是对传统的误读和对当代浅表而快乐的物质化生活的误读,把传统和当代或作为一种资源和符号来消费,让语言和课题相互悖谬,他们之间有一种荒谬的错位感。古往今来的欲望都是相似的,并且有着延续性”。在所有的作品中,傅中望的“四条屏——都市景观”钢板雕塑以其独到的完整性和开放性吸引了我。它以水墨画轴为母题,
-
白釉雕瓷人物山水方印盒
-
作者:
张世元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欣赏
自然和谐
白釉
技艺
主画面
印盒
传统风格
中国画
中国山水画
侧面展开
-
描述:
,其余五面雕塑人物山水风景,盒盖面为主画面(图1),崖上松柏丛丛,崖下江中一条带蓬小渔船,船上坐一老者,头顶斗笠,垂钓江心。微
<
1
2
3
...
27
28
29
...
31
32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