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于小平:重塑“东方性”
作者: 黄专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观念   当代性   青铜   造型方式   贾科梅蒂   外婆   东方性   作品   雕塑   小平  
描述: 真正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中国艺术家往往都能有形无形地感受到来自西方意识形态的压迫,这种压迫往往是以绝对和普遍的知识形式而存在的。从浅层次而言,这种压迫通常表现为某种流行的西方风格或样式的影
构建中国油画的古典形态
作者: 谢麟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形态   “后现代”   东方传统   初级阶段   现代观念   社会形态   东方性   文化背景   审美形态   中国油画  
描述: 当一些评论认为中国具有“前卫”性的油画作品已经在与西方“后现代”的“接轨”中走向了世界 ,并获得了“地球村”一员的“身份”时 ,另一些观点却对时下轰轰烈烈的“新表现主义”潮流抱着冷静的反思态度 ,认为中国油画热闹的表面下隐藏着危机 ,预见在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下 ,中国油画将面临着怎样发展的问题。于是 ,中国油画的现状及走向成为了世纪末的热门话题 ,“全面接轨”与“民族化”这两个反复使用过的词被再次提了出来。“全面接轨”看来只是一厢情愿的自欺 ,但“民族化”也是让人困惑的理想。因为多年来不少艺术家的努力并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民族化”论者起码认识到中国油画已进入了自身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转折时期 ,只有从民族传统中吸取营养 ,使中国油画真正具备“中国”的特征 ,从而面形成自己的面貌。从方向上看这是中国油画发展的趋势 ,但怎样“实现”民族化 ,中国油画的“民族形态”应是怎样的 ,却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极大的误区 ,如果不从根本上明确 ,即容易使中国油画走进“狭隘民族性”的死胡同。中国油画应怎样建立自己的体系 ,“民族性”的实质是什么 ,应是当下在认识上要解决的问题 ,这问题不解决 ,中国油画仍将在这种混沌中徘徊。...
重塑“东方性”
作者: 黄专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标本化   政治波普   现实主义   造型方式   艺术问题   东方性   身份认定   作品   雕塑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真正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中国艺术家往往都能有形无形地感受到来自西方意识形态的压迫,这种压迫又往往是以绝对和普遍的知识形式而存在的。从浅层次而言,这种压迫通常表现为某种流行的西方风格或样式的影响,如“波普艺术”(POP Art)之于“政治波普”,“坏画”(Bad Painting)之于“玩世现实主义”;而从深层次看,这种压迫又往往体现为西方对东方艺术的某种强制性、猎奇性和标本化的身份认定,如将中国当代艺术仅仅理解为“政治的艺术”。正是这种具体情境使中国当
艺术展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何香凝美术馆   陶艺家   艺术展   艺术家   雕塑家   东方性   艺术的社会功能   色彩构成   作品   雕塑艺术  
描述: 99年6月18日至22日,陈小丹等四位中国女艺术家与四位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瑞士的女艺术家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举办了《对话4+4》展。近两年,来上海定居的外来艺术家越来越多,正如英国艺术家Lovise Soloway所言,它的传统东方性、西方化和高技术色彩构成是如此千奇百怪和超现实。
田世信雕塑艺术略论:兼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东方性
作者: 平江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艺术   生命精神   原始艺术   艺术家   乡土性   民间艺术   美学范畴   东方性   中国当代   雕塑艺术  
描述: 中国当代美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年的演进,已经呈现出了多元的格局和相当的规模。艺术家在东西方文化的涤荡之中经过了痛苦的蜕变、艰辛的探索、勇敢的试验,将中国的当代艺术推向了继本世纪初的20年之后的又一个20年的兴盛期。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各种艺术风格流派和艺术观念的消长沉浮反映出了时代的精神走势和文化变革。到了本世纪的最后几年的艺术流变之中,“东方性”的问题终于从理论的呼唤迈入艺术实践的范畴。一 乡土性艺术在现代文化中的张力,在特定意义上是对文明的反驳和补充。因此民间艺术、原始艺术和乡土艺术对于现代艺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每当历史处于文明的转型和文化的更新时期,民间艺术、乡土艺术和原始艺术往往成为艺术家寻找的形式母题。这一点已为美术史所印证。例如西方的原始主义就曾是西方早期现代主义的一个概念。它的意思,按照马蒂斯的说法,就是返回到构成艺术语言的起点上去,追求单纯、粗扩又具有表现力的形式创造。 田世信艺术的早期乡土性风格,是他特殊的生存体验所赋予的。他生长在北京,并在北京完成了大学学业,然后被命运安排到边远的贵州山区生活了二十几年。文化古都北京和贵州山区小县城在文明程度上的差异,几乎可以说是两个对应的极点。这种人...
是否恰当
作者: 冷林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艺术   多元文化   自我身份   艺术家   概念限制   现代艺术史   雕塑家   东方性   中国近现代   雕塑艺术  
描述: 最近,我得知艺术策划人冯博一要举办一个雕塑艺术展,而且参加这个展览的九位雕塑家基本上都是新近出现的新人,这自然是非常吸引人的。对于雕塑这个领域来说,它不像绘画界那么活跃,尤其在和世界交流的过程中。这也许是“雕塑”这个概念限制了从事雕塑创作的艺术家的发展,使他们仍然在“雕”和“塑”的技巧里挖掘东方雕塑和西方雕塑的潜力,特别是在今天,寻找东方性似乎是在多元文化中进行对抗及进行自我身份证明的最有力的方式。 从这一点上看,不论是过去意义上传统老艺术家,还是新近崛起的年轻艺术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精力花在了这一方面。 这使我想起了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及更久远的中国艺术的一些在今天看来值得思考的问题。仔细想一下,对东方性的探讨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从来就没有间断过,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