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李强仕女艺术画盘(李强大师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经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釉下五彩   新彩   大师作品   玲珑瓷   瓷都   粉彩瓷   青花玲珑   如玉   颜色釉   古彩  
描述: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该地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著称。其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景德镇瓷器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
含铁原料与瓯窑褐彩青瓷
作者: 庄烈永   缪松兰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含铁矿物   褐彩青瓷   瓯窑   新釉下五彩  
描述: 本文追循浙江温州地区瓯窑褐彩青瓷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对陶瓷重要的传统着色剂——含铁的天然矿物原料、铁元素在青瓷胎、釉与彩饰中的作用进行了关注和论述,提出了对瓯窑青瓷、青瓷上的褐彩进行传承仿制和进一步创新的大致思路,尤其是提出要研制新瓯窑节能环保型中温釉下五彩,值得期待。
徐家窑:窑厂修复与工艺传承
作者: 张杰   来源: 中华民居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含铁矿物   褐彩青瓷   瓯窑   新釉下五彩  
描述: 景德镇是"中国瓷都"。从历史上来看,景德镇的传统陶瓷业起源于汉代。宋代,得益于高岭土的发现,景德镇生产出高品质的青白瓷,并开始在全国享有盛誉。元代,为满足朝廷的需求,景德镇兴建了大量窑厂,其生产的青花瓷远销中东与欧洲。明清两朝,皇家还在景德镇设立了朝廷御窑厂。明朝后期,朝廷逐渐放松对民间陶瓷生产的限制,民窑逐步发展
清宣统釉下五彩瓷
作者: 耀文   来源: 今日上海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朝   艺术风格   宣统年间   釉下五彩瓷  
描述: 釉下五彩瓷器是清末宣统年间出现的一种新式瓷器,是湖南醴陵地方窑烧制的,它与明清两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作为一个地方的瓷窑,在全国瓷业衰退之时,于传统制瓷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制出釉下五彩,并取得很大成就,为挽救当时中国瓷业的衰退做出了重大贡献。
醴陵釉下五彩的发明恢复与“三馆瓷”研制生产
作者: 张才军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南醴陵   师范学堂   釉下五彩   湘西凤凰   日本制   湖南巡抚   士文   翰林院编修   化制   瓷业  
描述: 湖南醴陵是中国著名八大陶瓷产地之一,清光绪三十年(1904)冬,湖南西路师范学堂监督、大名鼎鼎的翰林院编修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湘西凤凰人,受湖南巡抚赵尔巽派遣赴日本考察实业与教育。他发现日本制瓷工业发达,实现了机械化制瓷,产品质量标准划一、做工精良,已超越中国并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古老的制瓷业构成严峻的挑战和威胁。从日本考察回国后,经同科举人、好友、醴陵大学士文俊铎相约,到文的家乡醴陵进行实地考察。
特制毛主席生日用瓷——釉下五彩双面花薄胎碗
作者: 老虎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南醴陵   师范学堂   釉下五彩   湘西凤凰   日本制   湖南巡抚   士文   翰林院编修   化制   瓷业  
描述: 特制毛主席生日用瓷——釉下五彩双面花薄胎碗
特制毛主席生日用瓷
作者: 老虎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南醴陵   拍卖价格   釉下五彩   文化创意产业   保利   薄胎瓷   标王   日用瓷   艺术精品   万丽  
描述: ,这套由湖南醴陵特制的毛泽东生活用瓷,以1168.4万港元的价格被台湾买家拍走,成为全场拍卖价格最高的“标王”(图1、图2)。
一块田黄石的真情倾诉
作者: 黄锦萍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南醴陵   拍卖价格   釉下五彩   文化创意产业   保利   薄胎瓷   标王   日用瓷   艺术精品   万丽  
描述: 如梦方醒我的祖籍在福建福州寿山乡,是亿万年前火山运动的遗存之地。我的祖奶奶的祖奶奶是传说中的女娲,她把补天剩下的五彩石撒在寿山的田野、山林、溪河之间,天上的彩石就变成了各种五
真实的瞿秋白形象——《秋白之死》琐谈
作者: 陈铁健   来源: 当代电视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山环抱   秋白之死   革命道路   震落   立三路线   中国现代革命史   象泉   福建民报   下五彩   莫斯科中山大学  
描述: 六月,初夏时节的闽西。汀州西门外,青翠的罗汉岑下盘龙岗。瞿秋白仰卧在草地上。阳光下五彩光晕照在他的脸上,野花摇曳抚弄着他的面颊。他面对枪口席地而生,微笑点头:“此地甚好”。枪口缓举,硝烟缈缈,没有声响。一片静寂中,急流的溪水止于顽石上,飞鸟停在蓝天、两片被震落的树叶飘然悬在半空。在群山环抱的绿茵上,瞿秋白安详地仰卧着,显得壮美而圣洁…… 这是电视传记片《秋白之死》最后一组镜头。静谧,深沉,含蓄,凝重,悲壮。象诗一样美丽,象泉水一样清澈。一切都那么自然,熨贴。没有殷红的血泊,没有回荡的枪声,没有英雄就义时呼风唤雨的俗套。这样的套路,过去实在看得多了。
釉下五彩《得寿图》
作者: 徐国琴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釉下五彩  
描述: 釉下五彩《得寿图》
< 1 2 3 ... 9 10 11 ... 21 22 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