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世界最贵的五幅油画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小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赏析   散文   中国   《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   当代  
描述: 世界最贵的五幅油画
访胡絮青:老舍爷爷是个“小孩儿王”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小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赏析   散文   中国   《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   当代  
描述: 我家和胡絮青奶奶家都在安定门八号楼,爸爸和舒乙叔叔是好朋友,妈妈和于滨阿姨是好朋友,我呢,和胡絮青奶奶是好朋友。 奶奶每天都在楼下的小花园里晒太阳,我们这群孩子只要不上学,就在奶奶身边跑来跑去。奶奶可喜欢我们了,我们越淘气,奶奶越瞅着乐,奶奶越乐,我们就越淘气。有一天,刚下过一场大雪,奶奶乐呵呵地坐在石凳上,阳光一照,可好看了。我赶紧拿出速写本,给奶奶画起像来。奶奶站起来又坐下,站起来又坐下,一直等我画完了,奶奶才回家。妈妈说,你这孩子真不懂事,为这么张画儿,可别把老人冻病了。 过年的时候,我在一个小盘子上给奶奶厕了个胖娃娃。当天晚上,奶奶就送过来一张她厕的画儿。画儿上有红红的大牡丹,还有只绿嘴的小鸟。邻居们看了都说:“苗苗,你这回可是赚大了,一个小盘子,换来大画家一张这么好的画。” 慢慢的,我长大了,能看字儿书了,我看了好多老舍爷爷写的书,也看了好多别人写老舍爷爷的书。我猜想,老舍爷爷要是也能和胡絮青奶奶一块儿在楼下晒太阳,他该是什么样呢?我觉得,他也会和奶奶一样喜欢我们。 我真想多知道点儿老舍爷爷的故事,我还有好多好多关于老舍爷爷的问题想问奶奶。我就把这些问题记在一张纸上。奶奶看了说:“嗯,小记者,不简单。”于是,奶奶郑重其事地跟我约好,星期天早晨,就是奶奶每天晒太阳的时间,在楼下小花园里给我讲老舍爷爷的故事。 时间:l999年6月20日清晨 地点:北京安定门外东河沿八号楼 苗苗:最近,舒乙叔叔送给我两本他回忆老舍爷爷的书。其中有一篇《教子八章》,我喜欢极了。我觉得老舍爷爷最能理解我们小孩儿。比如他说,孩子就得天真、活泼,他一看见那些“小大人…小老头”,就伤心得想落泪。,可是我发现.好多大人其实都跟老舍爷爷喜欢的不一样,因为大人夸我们小孩儿的时候就爱说:“这孩子真懂事儿,像小大人似的。”您看,我说对了吧?我知道,舒乙叔叔小时候也很淘气,老舍爷爷把他淘气的事儿都写到书里了。奶奶,是我淘气还是舒乙叔叔淘气呢?老舍爷爷打过他吗?我实在想多知道一些老舍爷爷和孩子们的事儿,您能给我讲讲吗? 胡絮青:你老舍爷爷才一岁多一点儿,他的父亲就在八国联军打咱们北京的时候,让大火给烧死了。他的母亲要养活五个儿女,所以,老舍由小就懂得吃苦耐劳,懂得长大了要想法子养活母亲。你老舍爷爷十九岁从师范学校毕了业,就被派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是一个孩子头儿”。他喜欢小孩天真、活泼,随便玩儿,不愿意让孩子像旧式家庭里调教出来的,一个一个跟“小老头”“小大人”似的,坐在家里头,不让干这个,不让于那个,一动都不敢动。把小孩儿的天性给泯(min)灭了,他最反对。 我们有四个孩子,不分男女,一律平等。买来吃的一人一份,几个苹果,不分你大的我小的,一人一个。所以,这四个孩子,由小没打过架、拌(ban)过嘴。因为,他们是在和和平平的家里长大的,不是说,刚要干这个,就有人喊:“别动!”要不“啪”打一巴掌,我家里没有这样的事儿,孩子也不会因为爸爸来了吓得满处躲。你老舍爷爷说过,小孩儿非常懂得好歹(dai),明儿咱中国一定有希望。 老舍见着孩子就喜欢。你冰心奶奶有三个孩子,两个女的,一个男的。老舍一去,孩子们就喊:“舒伯伯,舒伯伯!来,给我们讲故事!”老舍就变着花样地讲。后来冰心说了,明儿你甭(beng)来了,你一来就抱着孩子,我们永远都插不上嘴,你呀就是一个“小孩儿王”! 苗苗:奶奶,有一次老师问我们长大了想干什么,有人说想出国当博士,有人说想当歌唱家、科学家,就我说还没想好干什么呢,到时候看,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于是,全班同学都嘲笑我,说我没出息。我曾经在书里看到,老舍爷爷说,他并不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当什么家,他认为当木匠、当瓦匠都一样有意思。我想,老舍爷爷要是听到我的话一定不会嘲笑我.您说对吗? 胡絮青:这点,老舍很有感触。比如抗战的时候,老舍一个人流亡到武汉,我呢,因为带着三个孩子,一个又刚出生,没法儿带着这么点大儿的孩子逃难,所以只好留在了沦陷(lunxian)区。那时候,我在女四中教中文,一来为了维持生活,二来为了照顾老舍的母亲。老舍来信说:孩子让他自由学,不要逼命似的让他学这个,让他学那个。大了之后,他要是有能耐,当瓦匠也好,当木匠也好,当工人也好,就是不让他做官,现在做官的尽是一些贪官污吏(li)。他曾经说过这个话。 苗苗:我听说老舍爷爷特别喜欢交朋友,而且还特别喜欢和拉车的呀、警察呀、胡同里的邻居呀交朋友。我真羡慕他,我们小学生除了上学,没有工夫和朋友玩。您能给我讲讲老舍爷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朋友吗?他们常来你们家吗?他们在你们家都玩些什么呢? 胡絮青:他是喜欢交朋友,他说,他这个人一辈子就离不了朋友。谁家里要是有个为难着急的事儿,他自己省吃俭用也得把钱送到人家手里头。挑水的来了,瓦匠来了,他就忙着给人家倒茶,陪着人家聊天儿。花匠来了,他就把家里的花芽子拿出来送给人家。看着拉车的车夫身上冷,就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车夫穿上。有个裱(biao)画的叫刘金涛,两人更是莫逆(ni)之交,只要来了,老舍不是说“走,吃小馆子去”,就是说“走,咱上东来顺涮锅子去”。他跟卖黄酒的也成了好朋友,一听说家里头来了朋友,连酒坛子、酒桶都扛来了,说:“喝酒!喝酒!” 那时候,咱们文艺界的朋友差不多都来我家吃过饭。有一回曹禺喝得溜到桌子底下去了,我把他拉了出来,呵,像纸似的那么轻,送他到北屋躺着去了。(大笑)老舍喜欢人多,朋友多了他特别高兴。挺热闹,我们家里头。 苗苗:我看到老舍爷爷的一篇演讲稿,他用了很多绘画的技巧来说明写作的技巧。奶奶您是画家,老舍爷爷也会画画吗?他喜欢绘画是不是受您的影响呢?他是一个虚心的学生吗? 胡絮青:老舍喜欢画儿,而且也喜欢批评画儿,但是他一笔也不会画。(笑)他写字很好,写篆(zhuan)字,金石字,喜欢练习着写。我画了好多扇面,他在背后写字,后来呢,他到日本访问,就拿这些个扇面送朋友。据说,巴金随文化代表团去法国、去日本,北京人艺出国演出,也都拿这个做礼物。 苗苗:我看到老舍爷爷的一篇演讲稿,他说他每天要写一千到两千字,鼓书写一百多句。我爸爸写稿的时候喜欢撕纸,我妈妈写稿的时候喜欢安静,我要是淘气,她就会发脾气。老舍爷爷写作的时候也撕纸吗?他写作的时候,舒乙叔叔要是淘气了,他会发脾气吗?他每天都写呀写。肚子里怎么会有那么多故事呢? 胡絮青:我跟老舍结婚的第二天早晨起来,他就跟我说,我有两件事儿要嘱咐你。凡是你看见我坐在那儿抽着烟发愣,你就不要理我。一来不是跟你闹别扭,二来跟你没有任何关系,我那是正在构思。这是头一件事儿。另外,我还有个怪脾气,只要早晨起来遇见什么不高兴的事儿,我这一天都别扭。所以,早晨起来希望你不要跟我过话,省得早晨不高兴了,这一天都不痛快。我说,不说话就不说话吧,我这个人向来都不爱招人不高兴。(笑) 后来,孩子们也都知道了他的这个习惯,一看见他抽着烟发愣,就都不出声儿了,让他写他的,谁也不打搅他。 苗苗:老舍爷爷在演讲会上说,中国的妇女其实很能干,就是因为家务事太重,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他还呼吁,当丈夫的应该多做一些家务,让妇女干事业。我爸爸在外人面前也这样说,可是,家里的事情还是妈妈做的。奶奶,老舍爷爷是这样的吗?他在家里干活儿吗?他支持您画画吗? 胡絮青:(笑)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 我们刚交朋友那时候,我在北京女师大上学,老舍存济南齐鲁大学教书,他常用工笔小楷的字给我写信。他的信向来写得非常幽默。他说:你是满族人,我也是满族人,你是正红旗,我也是正红旗,可是呢,你的父亲是旗里最大的头儿,是个正三品官,我的父亲是正红旗下的一个护兵。我们俩的出身是一个高,一个低,这要在过去,咱们是不能碰到一块儿的。可你由小就发愤图强念书,不依赖家里。咱俩都要强,都要自谋生存,所以,咱们才能处到一块儿。 有段时间,他是每天一封信,每天一封!写了一百多封啊!(笑) 有一回,我忙着写毕业论文,没给他回信。他来信说:你不要恼我,再忙,你哪怕就写一个字——“好”,我心里也就平安了。(笑) 老舍的屋子里头干净极了,他喜欢到琉璃厂买点子小瓶儿小罐儿,回来都是自己洗,自己擦,自己放好了。他喜欢利落,自己的被褥都是自己收拾,不爱麻烦别人。 苗苗:
秋千会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小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赏析   散文   中国   《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   当代  
描述: 一过年,村里就要举行秋千会了! 村头繁茂的大青树下,六根新鲜的松木,搭成高高的千架。松木采自点苍山。它青青的松枝上,曾经落过洁白的雪花,也停留过快乐的小鸟;它挺拔的树干旁,曾经有嫩绿的小草生长.也有艳红的山茶花开放。用它搭千架,又牢实,又稳当……哟,在很远就能嗅到它松脂的清香。 碧青的龙竹削成篾(mie)皮,细细的篾皮扭成粗粗的千绳。啊咿,大伙抬来了一个多么神气的稻草人!红辣椒的鼻子,螺蛳壳的眼睛,大大的嘴巴,笑掉了门牙……由稻草人“试千”,古老的风俗流传至今。你推过来,“平安无事”;我推过去,“吉祥如意”。 爆竹响起来了,唢呐吹起来了,阿山爷爷——村里年岁最高的老人来“开千”了!不用人扶.阿山爷爷就上了千绳。爆竹脆响,唢呐欢鸣。斟满酒的青花瓷碗举起来了:祝阿山爷爷健康长寿.祝村里的老人们健康长寿! “喝!”“喝!”大人们喝酒,娃娃们喝蜂蜜水。多甜的蜂蜜水呵,喝得太猛,娃娃们呛得直打喷嚏( ti)。 呵,呵,“抢千”开始了!“打一回秋千,平安一年”。大家都来抢秋千,大家都来抢“平安”。你抢过去,我夺过来;大呼小叫,又笑又闹。千绳悠荡,悠荡,到你手里,到我手里,到他手里!抢跑了冬天,抢来了春天。抢一片暖烘烘的阳光,在你脸上笑,在我脸上笑,在他脸上笑……呵,伙伴们推啊推,推我上了千绳!悠一悠,荡一荡,呼地飞上天,呼哟蹿下地。飞上天,和苍山一样高;蹿下地,溅起洱海水!呵,呵,你也来悠一悠,你也来荡一荡,我的伙伴阿菊、阿元、阿旺…… 哦,你问我为什么喜欢过年?过年了,村里就要举行秋千会了! 注:秋千会是云南白族民间节日之一。 (选自王林主编《作家与你谈课文》)
窗下的小湖
作者: 徐婧   来源: 新小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赏析   散文   中国   《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   当代  
描述: 的既美丽又清洁的变化,文章语言朴实。富有真情实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对优美环境的向往,对家乡的热爱。 (作者地址:江西省武宁县新宁第二小学五(1)班 指导老师:汪丽华)
童年的滋味
作者: 王伊凡   来源: 新小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赏析   散文   中国   《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   当代  
描述: 童年犹如一幅色彩厚重的水墨画;童年仿佛一道五彩缤纷的彩虹;童年更像一个色彩斑斓的五味瓶。五味瓶里面装满酸、甜、苦、辣,让我记忆犹新, 酸溜溜 8岁那年,我拿着50元钱去买矿泉水。记得爸爸再三嘱咐:“抓住钱,数清钱,快去快回。”我点了点头。来到商店,我毫不犹豫地交了钱,又飞也似的回到爸爸身边,把钱交给了爸爸。,然后咕咚咕咚地喝起水来。回到家里,不幸的事发生了。当爸爸点钱时,发现少了10元钱。爸爸说我扣留了10元钱。我死不承认。爸爸宽厚的“铁砂掌”打在我的小屁股上,还怒气冲冲地把我赶出家门。妈妈找回了我,我进门时垂头丧气,突然发现了那张10元钱掉在门后,我跟疾手快,捡起10元钱扔给了爸爸。虽然爸爸向我道了歉,但我心里还是酸溜溜的。 甜蜜蜜 星期五玩电脑时,爸爸突然说:“恭喜!恭喜!”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当我知道我的《猩猩辩论会》在《全国优秀作文选》发表了时,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第二天潘老师叫我朗读给全班同学听,我刚读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整个人都醉了。当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会儿打开作文选自我欣赏,一会儿合上放在枕边。一直折腾到凌晨两点多才甜蜜蜜地睡着。 苦涩涩 我不停地打喷嚏,一串鼻涕流了下来,喉咙又痒又干,我就知道我又感冒了。我的灾难日又要来了。妈妈一知道这事,火急火燎地把我送进医院。到了医院,医生给我测了体温:40摄氏度的高烧。“打吊针!”“啊!”尖尖的针头扎进了我的手背——钻心的痛!望着吊瓶里的液体一滴一滴地注入我的体内,我皱紧眉头,想:这液体什么时候打完?两个小时过去了,吊瓶的液体才输完。一回到家,又要吃药,看到那五颜六色的药丸,我哭丧着脸。我扬起头,一把药丸往嘴里送,然后拼命喝水,有两粒药丸好像故意和我作对,粘在舌后跟不肯下去,苦得我直恶心。在痛苦中煎熬了3天,终于好了。这3天真是苦涩涩呀! 辣兮兮 作文发表之后,妈妈请我吃烧烤,全家都开开心心去吃“童师父”烧烤。我心想:“我今天要大吃一顿!”毫不犹豫地点了几样小吃:“老板,来根烤鱿鱼、一串炸豆腐,还要两个小南瓜饼……”我点的烧烤很快就做好了,我接过餐点,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嘶——辣死了,水,水……”就这样,我吃口烧烤,喝一口水……烧烤吃到一半,我的肚子就“咕咕”叫个不停。哎呀!痛死我了!我跑进了厕所。肚子真痛啊!唉,刚才就不应该让老板放那么多辣椒!回到家我一趟一趟地进厕所,一晚上拉了N次,肛门又辣又痛。真是辣兮兮呀! 童年的滋味,一半欢喜一半忧。点评: 小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四种滋味进行描写,把童年的生活写得有滋有味。每种滋味通过具体事例叙述,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的真情实感。文章构思新颖,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读来令人发笑。 [作者地址:江西余江县第一小学五(4)班邮政编码:335200指导老师:潘非凡]
倾听龙的声音等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小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赏析   散文   中国   《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   当代  
描述: )可能已经进化成人类的习惯。 (选自《每周文摘》) 1.智力题 她们各自在做什么 住在某个旅馆的同一房间的四个人A、B、C、D正在听一组流行音乐,她们当中有一个人
先当”摄影师“,再做小作者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小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赏析   散文   中国   《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   当代  
描述: 张库林 许多小朋友总感到作文没有东西写,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没有注意积累作文素材,所以我劝小朋友要当好一名生活的“摄影师”。 1.把观察的“镜头
对大自然的感恩
作者: 李汉荣   来源: 新小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赏析   散文   中国   《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   当代  
描述: 李汉荣 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报纸编辑,业余写作。在国内及海外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数千篇,入选80余种选本,从1997年至今,连续10年入选全国年度散文选本,出版《驶向星空》《母亲》《想象》《李白》《与天地精神往来》等诗文集,并多次获奖。 也许我在乡村长大,对大自然的感情就特别的丰富和深厚。我的家乡面山临水,一条小河绕村而过,小河西岸是虽不辽阔却很肥沃的狭长平原。 站在家门口,向南望是莽莽苍苍的大巴山,向北望是云缠雾绕的秦岭,那望不尽的峰峦引发我多少对山里山外世界的遐(xia)想。小时候,“望山”是几乎每天都要做的“功课”,望着、望着有时就“出神”了,似乎已经走进山里的林莽、溪涧(jian),看见了飞禽走兽,看见了云雾中的神仙——大多是外婆的故事和传说里的样子……长大一些了,“上山”又成了我时常要做的功课,有时随大人上山砍柴、采青,有时与小伙伴们一同进山采蘑菇、挖野菜,有时就几个小伙伴进山游玩,并不做什么,只是在山上奔跑,在溪涧戏水,在林子里听鸟声,在春日里五彩缤纷的花坡上被山野纯真热烈的美迷醉得如痴如狂,那些紫的、红的、蓝的、金黄的野花开得多么的安静又多么的热闹,可惜我们大都叫不出它们的名字,这么好看的花怎么就没有名字呢?于是我们就以那一点点识字不多的“文化”,以一腔满溢的纯真激情,为这些可爱的寂寞的野花们起名字:月亮花、星星花、细竹叶花、灯盏花……这些名字,除了我们,再没有人知道。但是,这些由我们命名的野花,却永远开在我们的记忆里。直到今天,我的内心都珍藏着那一片片纯真的山野,那童年的山野。有时,我和小伙伴们模仿大人唱山歌吼野调的样子,也在山峁峁上、山弯弯里大声吼叫,制造回声,高大深厚的山并不小看我们这些野孩子,我们喊什么,山就回应什么,我们喊一声妈——妈——妈,远远近近的山也紧接着喊妈——妈——妈,我们都笑起来,这么老的山也想念它们的妈妈,看来这世界谁都要有个妈妈。我们笑着、笑着,山也跟着笑起来,而且,笑声由近及远,一波一波,一直传到遥远的天边。于是我和小伙伴们就想:我们把千山万岭都逗笑了。这山多好啊!童年多好啊!那时候,曾经,我们为这个世界制造了多么单纯、美好的回声啊。 我们还在山里认识了许多树木、许多草,松树、柏树、榆树、青冈、桐树、槐树、核桃、桦树……灯芯草、蒿(hao)草、茅草、蓑(suo)草、狗尾巴草……每一棵树都有它站立的姿势,风雨中,它们摇曳(ye)着或惊险或委屈或勇敢或痛苦的身躯(qu),让我们朦胧地感受到一种叫做“命运”的东西,意识到即使是美好单纯的事物,一旦置身于世界,也必须承受和经历各种处境。那些看起来柔弱、散漫的草,总是卑微地匍匐(pu fu)在地上的草,却养活着高大的生命。在山里,我们看见一群群牛,有时也看见马、驴,还难得地看见过熊。它们,据大人说都是吃草长大的,从古到今,一直吃着细弱的草,长成高大的躯体,或远或近地陪伴着人类。而我,不也是“人类”吗?我不也时常吃“草”吗?那些香脆的野菜,补充了我童年的营养,也丰富了我对世界的“味觉记忆”。我那时就隐隐懂得:这世界根本就不存在可以让我们去忽视或无视的“渺小事物”,连一株草都有亿万年的历史,都在为这个星球提供清新的氧、鲜活的绿和亲切的美。更有那名叫“柴胡”“前胡”“车前草”“马蹄莲”“白茅草”“灯芯草”的,它们普普通通安安静静地生长于山野,隐藏于林中水畔,它们像所有的草一样,也是朴素平凡的草。然而,它们同时也是伟大的药,它们是救命草!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告诉我,“百草都是药”。那么,我生长在山野里,生长在草色中,其实也是生长在药的庇护中。小时候,每当冬末春初或是夏末秋初,也就是换季的时候,我就按照母亲教我的方法,约上小伙伴到山里去采草药,熬上一锅“柴胡水”或“麦冬汤”,防病祛(qu)病、生津清火、明目养心。是的,百草都是药,大自然不仅为我们制造了日月星辰,制造了山岭河海,制造了五谷杂粮,还为我们预备了百草百药,大自然养育着我们的身心,也呵护着我们的健康,她对我们真是无微不至啊。 那各种各样的生灵,飞的、跑的、爬的,有许多也是在山里认识的。画眉、鹰、乌鸦、鹞(yao)、喜鹊、斑鸠(ban jiu)、兔子、蛇、山羊……在山野里行走,它们一点儿也不寂寞,身边、头顶都有鸟儿歌唱的声音和飞翔的影子。记得有一次走在山梁上,天上高高地停着一只大鸟——其实并没有停,它慢慢地飞,慢慢地在天上散步,它把它巨大的影子投下来,正好与我投在地上的影子重叠在一起,于是我也慢慢地走着,我的影子和来自天上的影子就这样交融在一起。当时,一种巨大的神秘、神奇的感觉笼罩了我:鸟不认识我,我不认识鸟,鸟在天上,我在地上,但是,通过阳光,在广阔的背景里,我和一个遥远的事物相遇了,而且,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阳光下,在世界的一个地方、一座山上,一个孩子和一只天上的鸟,他们的影子混合成同一个影子,在无声地移动……我当时并不明白这其中蕴藏的深远意味,只是觉得无限的神秘,无限的奇妙。直到今天,我也无法破译其中的寓意,仍然感到一种神秘的美感和巨大的心灵幸福、享受等非功利化的感知。那一刻,我的身心被“无限”充满,被“永恒”震惊,我感受的是人与更伟大的存在融为一体的纯粹心灵的喜悦。这种喜悦,带有某种“神性”,它深邃(Sui)广大却无以表述,它纯属心灵的感动…… 直到多年以后,一个春天的早晨,一声鸟啼唤醒了珍藏于内心深处的那一片纯真山野,于是我写了《山中访友》。是的,我不仅在想象中经常重返记忆里的山野。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经常找机会逃出城市水泥、钢筋、商业、市声的围困,直奔远山近水,直奔茂林修竹,直奔人类永远的摇篮和故土——大自然。在大自然里,我们才能找到世界本来的纯真和美好,当然,也同时会发现我们人类带给自然的伤害和痛苦,从而在找回童心的同时也找到我们应该承担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大自然不仅养育了我们的身体,而且以她的万千气象、万千事物养育了我们的心灵和美感,我们感恩她尊重她更要爱护她,她久远她完整,我们的家园才久远才完整,我们的心灵才久远才完整。 我还有一个体会:我认为,人的美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记忆,百分之七十来自大自然,只有百分之三十是来自文化和社会生活。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