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6世纪 】搜索到相关结果 34 条
明清景德镇外销瓷的主要纹饰(上)
作者:
黄静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销
景德镇
全球化
16世纪
纹饰
中西文化
东西方文化交流
明清时期
描述:
明清时期是景德镇瓷业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是其瓷器外销最为兴盛的时期。随着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东西方各条新航线不断开辟,使中国的陶瓷外销也进入到全球化的时代。与此同时,明清时期也是中西文化互相交流与影响的第一个高峰。明清景德镇外销瓷的纹饰,体现出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互动的浓厚的时代特征。
世界各地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16世纪后期
世界各地
法国
警察
印象派画家
保险金
作品
盗窃犯
油画
描述:
包括法国的印象派画家勒努瓦(旧译雷诺阿)的一幅风景画在内的9件作品于上月在荷兰南部城市马斯垂克特的一个画廊被盗。作品中还包括16世纪后期佛兰德斯画家布吕格尔精心描绘的油画《猴子与铜盘上的鹦鹉》,以及法国印象派画家皮萨罗的一幅有河的风景画。这些作品的保险金总额是240万美元。警察认为盗窃犯是利用周末作的案。
油画创作与审美结构
作者:
陈志强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文化修养
艺术风格
审美理念
16世纪
艺术创作
审美结构
油画创作
经典作品
中国油画
描述:
中国的油画史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6世纪。但更准确地说,中国油画从20世纪才正式起步。审美结构作为画家审美理念、文化修养以及艺术风格的综合体现,它能预先确定画家视觉艺术创作的基本方式、格调和品位。当人们面对艺术大师的经典名作时,往往被作品中宏伟而富有张力的审美结构所征服而发出惊叹,这些经典作品尽管并不反映现代社会的人和事物,却依然能深深打动人心。由此可见,在艺术创作中,审美结构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题材的艺术创作中都很重要,因此,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那样,认真研究油画审美特性与油画艺术语言,这对中国油画的发展应该说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中,也有学者曾经提出伟大的作品要有“伟大的结构”(余秋雨语)等观点,亦即是从审美结构的角度对作品本身进行有效的探讨。
铁人精神——那年 那月 那日
作者:
刘艳辉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文化修养
艺术风格
审美理念
16世纪
艺术创作
审美结构
油画创作
经典作品
中国油画
描述:
铁人精神——那年 那月 那日
凝眸历史
作者:
刘艳辉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文化修养
艺术风格
审美理念
16世纪
艺术创作
审美结构
油画创作
经典作品
中国油画
描述:
凝眸历史
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
作者:
万明
来源:
历史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文明成长
全球化
中西交流
16世纪
描述:
16世纪,扩大到全球的海上贸易,连接起一个世界市场,也连接起一个整体世界,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时空巨变,全球化出现了端倪。此后,东西方文明都是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交融与迅速成长。作为中国瓷器代表的青花瓷传播到世界各地,引领了全球时尚潮流,构成了新的技术与知识融通过程,展现了新的世界性文化景观。与此相联系的,是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变迁。青花瓷确实参与了全球的时空巨变,可以引发我们关于文明成长的深度思考。16世纪独步世界的中国青花瓷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文明是怎样成长的。中西文明的相遇,不只具有血与火的洗礼,也有着融通,从而构成了一部新的全球史。
克拉克瓷器的历史与分期
作者:
莫拉·瑞纳尔迪
曹建文
罗易扉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度洋
克拉克
东南亚
历史
葡萄牙
航线开辟
16世纪
西班牙
瓷器
描述:
克拉克瓷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它是中国首次出口到欧洲的一种新型瓷器。在东南亚的航线开辟后,中国的平底帆船、葡萄牙的克拉克船以及荷兰和西班牙的大帆船,都曾装运过这种独特的器皿。其中有些船穿越印度洋抵达波斯,而有些船则穿越大西洋和太平洋到达巴西、墨西哥和欧洲(见附图)。
从《大卫》到《参孙》——15、16世纪的考古发现对米开朗基罗艺术风格的影响
作者:
翟晶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赫拉克勒斯
米开朗基罗
佛罗伦萨
考古发现
艺术风格
艺术家
样式主义
16世纪
《拉奥孔》
雕塑家
描述:
15、16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不仅是一个群星璀璨的伟大艺术时代,也是一个考古发现的伟大时代。这一时期发掘出许多古希腊、罗马的典籍和艺术品,为
古佛的微笑:日本雕刻大师圆空上人
作者:
范丽娜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格独特
独立创作
江户时代
现代艺术
16世纪
雕刻技法
日本
雕刻艺术
描述:
日本雕刻艺术史上,以僧侣身份独立创作的实例并不多见。生活在16世纪的行脚僧圆空,在全国各方寺庙中留下了数千件木雕佛像,其数量
简评弗朗德绘画大师凡·耐克及其绘画作品
作者:
李军苗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著名画家
耐克
绘画技法
16世纪
15世纪
大师
简评
描述:
让·凡·耐克(Jan van Eyck)或日阿纳·德·耐克(Johannes de Eyck)(1395—1441),早期荷兰画家,经常活动在布鲁日,可以说是15世纪北欧最著名画家之一。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他之所以著名是在于发明了油画。16世纪意大利他斯卡尼的艺术专录中提到让·凡·耐克发明了油画,然而事实的真相是,他在早期熟练掌握和使用这项绘画技法,并具有油画之父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