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6世纪】搜索到相关结果 34 条
-
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
-
作者:
万明
来源:
明清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文明成长
全球化
中西交流
16世纪
-
描述:
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
-
海外传真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海外
法国
启蒙时代
传真
16世纪
18世纪
青铜雕塑
-
描述:
法国:青铜雕塑 法国的雕塑大师主要诞生于16世纪至18世纪,比如古戎、皮隆、普瑞尔、罗丹、乌东……他们对青铜雕塑的贡献十分卓越,以至于许多同时代的意大利或德国同行都鲜为人知,以为当时所有的青铜雕塑都是法国籍。日前在法国卢浮宫展出的名为“法国青铜雕塑——从文艺复兴到启蒙时代”的展览,
-
月读天下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海外
法国
启蒙时代
传真
16世纪
18世纪
青铜雕塑
-
描述:
。” “美术馆不能仅成为象牙塔式的殿堂” 不久前,第五届亚洲美术馆馆长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18个国家的80余位美术馆馆长及相关专家,围绕“美术馆的亚洲模式及文化责任”这一主题展开了研讨
-
胸中丘睿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海外
法国
启蒙时代
传真
16世纪
18世纪
青铜雕塑
-
描述:
口述/杨明义整理/本刊记者孔祥祥高鹏图/杨明·义提供 除了古代绘画,王己干还收藏了很多好东西。虽然他以藏画名世,但事实上他的审美视野已经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如中国的青铜鼎彝、陶俑瓷马,甚’至非洲木雕、墨西哥陶塑,以及古埃及、罗马的雕塑。其中他最喜欢的还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奇岩异石。这可能和他是苏州人有关系,从小就是看着园林里的石头长大的。 我那时候常常陪他去买石头,他就像小孩子一样,见到喜欢的石头就走不动路。有一次我开车带他出去逛了整整一天,最后买了好多石头,总共大概花了几千美元。我们都特别累,他过意不去,最后很难得地请我吃了—‘次饭。 他买石头就是挑自己喜欢的,不管价钱高低和别人的评价怎样。那次我们买了很多石头还得到了一次抽奖的机会,他竟然了一等奖,是一块很大很好的石头。但是他看了看,却说不喜欢这块,倒是比较喜欢二等奖的那块石头,问能不能换成二等奖,搞得人家哭笑不得。还有一次他看中一块石头,嫌太贵了没有买,后来卖石头的打电话给他,说那块石头可以送给他,但请他帮忙到拍卖会上拍下另外两块石头。这本来是很常见的事情,双方都不吃亏,但王己干一口就给回绝了:“我不喜欢那两块石头,我为什么耍去买?”这就是他天真、直率的一面,完全不懂这其中的关系。 王己千的山水画其实就是来源于他收藏的石头,看那些山石的肌理,完全就是那些石头的样子。石头给了他灵感,他画的是心中的山水,就像他作品集的名字“胸中丘壑”。 (注:本文作者杨明义系著名画家,上世纪80年代曾到美国学习,期间租住王己千的房子,二人交往甚密。)
-
我的雕塑我做主
-
作者:
洪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开朗基罗
艺术
事物
色彩
16世纪
绘画
雕塑
-
描述:
早在16世纪,艺术圈内就出现过对不同媒介材质(主要是绘画和雕塑)究竟孰轻孰重、优劣高低的争论。达·芬奇认为绘画胜过雕塑。他解释说,理性的色彩或绘画可以如实地由色彩在不同造型、体积上进行描绘,这比雕塑的效果更好。而米开朗基罗没有直接回答绘画和雕塑间的优劣高下问题,他仅是委婉地指出绘画和雕塑实为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雕塑和绘画是在表现事物的不同侧面,表述的母题其实是一致的。我认为,米开朗基罗是对的,或者说,他对不同绘画材质的
-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天才:布鲁内莱斯基
-
作者:
王哲然
来源:
科学文化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文明
帝王将相
文艺复兴时期
发明
16世纪
艺术大师
艺术珍品
天才
-
描述:
意大利的15、16世纪是个群星闪耀、大师辈出的年代。在此之前,能够在人类文明中留名青史者,要么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要么则是思想巨擘、文坛翘楚,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这批巨匠们,却凭借着高超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一件件奇伟瑰丽的艺术珍品之上,流芳百世。文艺复兴的艺术大师有两个特点,一是虽崇尚古风,好以古人为师,以复古为己任,但又善于发陈出新,往往能引入新的工艺和技术,引领新的艺术风潮;二是一通百通,不拘一格,能在绘画、雕塑
-
公元5-6世纪中西宗教雕塑的比较研究
-
作者:
魏钦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6世纪
比较
公元5
宗教雕塑
-
描述:
公元5-6世纪,无论是中国南北朝还是西方中世纪时期的宗教雕塑,虽然在文化背景、观念意识、创作手段、表现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同样被视为世界艺术的瑰宝,同样散发熠熠光芒。比较分析二者具有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以及二者的时代和现实的意义。
-
感受尼泊尔的微笑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会展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尼泊尔
感受
印度教
加德满都
16世纪
人与神
19世纪
宗教神话
-
描述:
尼泊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多个王朝为其留下了光辉的遗迹。尼泊尔自称“神跟人一样多、庙宇跟房舍一样多”,笃信印度教的尼泊尔人占全国90%的人口,印度寺庙沿途皆是,最为典型的是加德满都三个杜巴广场,囊括了16世纪至19世纪的50座以上的寺庙和宫殿,反映宗教神话的雕塑,或隐藏在皇宫里,或隐藏在居民的居所里,反映尼泊尔人与神共生的态度理念。
-
清代外销瓷的历史背景以及收藏价值几许?
-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印度公司
外销
清代
历史
航线开辟
16世纪
中国贸易
收藏价值
-
描述:
16世纪起,东方航线开辟,欧洲各国相继成立自己的东印度公司,投身到繁荣的中国贸易中来。明代万历时期,中国的克拉克瓷就远销欧洲市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中国的青花
-
大航海时代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与交流:15~16世纪景德镇青花瓷外销调查之一
-
作者:
林梅村
来源:
文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西方
青花瓷
外销
文明的冲突
景德镇
调查
交流
16世纪
-
描述:
明朝开国不久,朱元璋就颁布了“片板不许下海”的禁海令,严禁中国百姓从事海外贸易。明朝海外贸易唯一的合法方式是“朝贡贸易”,也就是外国与明廷进行有时间、地点规定的官方贸易。外国商船载贡品、土特产来华,明廷收取贡品等物后,以赏赐方式回酬外商所需中国货物。各国贡期有三年、五年、十年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