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曾经征服世界的中国瓷器
作者: 金鉴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人   清代   人物故事   仕女   康熙   竹林七贤   中西文化交流   外销瓷   粉彩   中国瓷器  
描述: 中国清代外销瓷展在首都博物馆举办时,有幸参观,192件套琳琅满目、蔚为壮观的外销瓷器,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国瓷器曾经称雄世界两千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最大发明与贡献之一,早在东
在东方和西方之间
作者: 舒南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七十六   传统山水画   油画家   照相写实主义   心象   超级写实主义   作品展览   赵无极   中西文化交流史   中国美术馆  
描述: 探索,彼此交融,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艺术长路上坚实地跋涉和探索,成就斐然。七十六岁的陈建中被誉为继赵无极、朱德群之后,为中西文化交流史做出贡献的第三代海外华人艺术家代表者之一。陈建中是一位接受过国内严格的学
吴为山雕塑评论辑录
作者: 高全喜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群体   人神和谐   个性表现   中西文化传统   评论   “离形得似”   佛教雕塑   吴为   外来艺术形式   雕塑艺术  
描述: 吴为山的雕塑,主要来源于两个传统:欧洲自古希腊以来,一直到罗丹的雕塑传统;中国古代“以形写神”和尚意的艺术传统。融会贯通,而后自成一格。 他的大部分作品,介于几何形与意象(吴自己称之为映象)之间,既非写实,也非抽象,但却独具东方神韵。它们似虚似实,似真似幻,似古似今,让读者的思绪随“机”而自由飞扬,再次领悟人的存在真谛,而这,一直是吴为山所执迷的课题。 ──陈孝信美术评论家 原载《中荷红、白、蓝艺术》一书 由荷兰国家基金会出版 吴为山的雕塑创作是在坚实的写实训练基础上,吸取西方当代流派的艺术思想,注意到原始艺术的质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自然地在他的血液中流淌。如汉代泥俑的浑厚、雄阔、深沉;佛教雕塑在接受外来艺术形式并使之民族化过程中的世俗化,以至在传统绘画中的写意,这些都丰富了他的雕塑艺术。 ──林树中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现代灵魂在汲取人类艺术史所有精华的基础上,在历经了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和思想变革的背景下,将雕塑艺术的精神与形式方面的追求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上,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式追求、主义标榜和流派衍变后的喧闹声已逐渐清静,取而代之的是人类灵魂对人神和谐的向往、对历...
2014年广东第5届当代油画艺术展
作者: 许钦松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展   广东   变革与创新   当代油画   人才辈出   发展格局   中西文化   中国油画  
描述: 广东是中国油画的发源地。由于中西文化交汇的地域渊源与人才辈出,广东的油画发展历程可谓是中国油画百余年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在中国油画历史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广东油画在岭南这个有着文化变革与创新
植根中国文化的当代创造:文楼访谈录
作者: 郅敏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香港   艺术家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化艺术   中西文化交流   雕塑家   民族风格   城市雕塑   中西文化交融  
描述: 20世纪的中国美术有一个怎么绕也绕不过去的话题,即中西文化的融合。对于这个话题,从道理上做出清醒的认识判断原本并不困难,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它却困扰了好几代人,让无数文化上的英雄豪杰为之付出了终身
图片新闻
作者: 张晓军   徐虹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片新闻   现有人口   中西文化差异   风景区   花岗岩   钱绍武   雕塑公园   雕塑艺术   怀柔县   上海双年展  
描述: 雕塑艺术走进山野 由雕塑艺术家钱绍武、包泡、隋建国发起筹划的山野雕塑群落——怀柔山林雕塑公园,于1996年5月11日奠基、揭幕。 这个山野雕塑群落座落于北京市怀柔县八道河乡交界河村,距北京三元桥80公里。该村位于慕田峪古长城东侧;村南紧接神堂峪,雁栖湖、红螺寺,东边以大山为界,是青龙峡、幽谷神潭、云蒙山风景区;北边有本乡的濂泉响谷风景区、西栅子民俗度假村等。全村总面积15.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70人。村内山峰叠翠、泉水淙淙,有大量的花岗岩可作雕塑材料。雕塑林园的发起单位为
当代艺术如何对话东西文化
作者: 玲珑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西文化   发明创造   榫卯结构   生活环境   中国传统   当代艺术   文化对话   物质资源  
描述: 瓷器、印刷术、火药、榫卯结构等是中国古人的发明创造,太湖石、园林、古典家具是中国传统生活环境中的典型物质资源,这些发明创造及物质资源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而当艺术家将中国这些传统的典型元素融入其创作时,其作品便成为古今、东西文化对话的创造性艺术语言。
中西绘画融合大乘
作者: 梁阿兴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化   中西文化   油画   意象油画  
描述: 油画传进中国,为中西文化的碰撞、融合带来了机遇。油画在民族化的进程中,与中国传统的写意融合产生了意象油画。意象油画有自己的创作理念,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开创了新的技法,丰富了中华文化。意象油画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更新,也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玉柱玲珑的白衣寺塔
作者: 杨忠勇   王伟   来源: 丝绸之路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寺塔   须弥座   艺术韵味   兰州市区   建筑特色   中西文化交流   塔身   塔刹   建造结构   佛教建筑  
描述: 玉柱玲珑的白衣寺塔
犍陀罗美术研究的现状
作者: 宫治昭   李茹   来源: 丝绸之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犍陀罗美术   佛教美术   化妆盘   东西文化交流   佛像  
描述: 犍陀罗是印度次大陆西北部今巴基斯坦北部白沙瓦所在周边地域的一个古地名,此地曾因出土了大量犍陀罗佛像而闻名于世。犍陀罗美术相对于之前的佛教美术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雕刻了数量众多的佛像,还创造出了完整的佛传浮雕图像。本文集中于对犍陀罗及其佛教表现形式的介绍以及对其美术研究现状的总结。
< 1 2 3 ... 16 17 18 ... 19 20 2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