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缤纷澳门
作者: 石以   来源: 今日四川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耶稣会士   德国古典哲学   中国近代科技   客观社会效果   传教士   儒家经典著作   中西文化   澳门   葡萄牙人   天主教  
描述: 离开香港我们动身去久闻盛名的澳门。船过零丁洋,我们的目光立刻被这片陌生的岛屿牵动着。连日靠集红细雨将秋日的尘埃冲洗无余。沿岸绿树绕堤翠带飘舞。成片的亚热带植物覆盖全岛绿色为主;间以红色和深紫色有时还搀着蓝色和青色这些五彩的植被都倾斜着躺在山坡上,从船上看去活像一幅幅艺术挂毯贴在蓝天和绿水之间。这就是美丽的澳门。澳门是个小城,除本身的狭长半岛外还包括路环和的仔两个小岛,形势所至,岛间极尽娇嫣,顾盼流连。初见澳门的美景引人入胜。不过当我走进澳门找感觉最切看到的景致其实只是~次真正美丽的旅行的序幕。在澳门的三天时间里找一天一天地走过去,再洒洒脱脱逛回来,手中相机的快门几乎没何停过,摄入镜头的既有现代
人類的文化遺產——敦煌藝術
作者: 段文杰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魏   敦煌石窟   彩塑   本生故事   中亚   塑像   中西文化融合   西域民族   敦煌莫高窟   印度  
描述: 介紹了著名古代藝術——敦煌莫高窟雕塑和壁畫的成就和特色,也展示了中西文化融合的歷史側面。
张远林作品
作者: 张远林   来源: 画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观众   抽象符号   钟鼎文   作品题材   中国古文   甲骨文   中西文化   中国文字   油画  
描述: 的眼睛只好在似是甲骨文,又或钟鼎文的抽象符号之间穿梭,在文字的碎合之间感受着时空中的悲欢离合,感受着艺术家那灼热而飘逸的东方心灵。这种把中西文化共冶一炉的独特热力,显然征服了法国观众。
中国美术馆吴为山雕塑艺术展(2006年7月4日-11日)作品选登
作者: 暂无 来源: 画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不合   文化   国学   辜鸿铭   艺术展   西文   吴为   雕塑   美术馆  
描述: ~~
老子在法国
作者: 杜青钢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法国人   道德经   道家   米修   基督教   译本   中西文化   气韵   符号学  
描述: 夜深人静,巴黎已入眠。翻开《道德经》,静静释读、把味,感受颇为新奇。读书似乎也讲究一个地气。在异国读老子,浸润的是泾渭分明、五彩缤纷的景物和文化气韵,“惚兮恍兮”、“天地玄黄”的感觉远不如在国内雄浑厚道。然而,在这陌生的气韵中,往往更能撞见身系庐山难以目睹的博大精深、丰姿丰彩。念及此,再进一步,法国人对老子的关注,他们从《道德经》里摘取的南橘北枳就更引人注目了。
老子在法国:[《道德经》翻译]
作者: 杜青钢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法国人   道德经   道家   米修   基督教   译本   中西文化   气韵   符号学  
描述: 夜深人静,巴黎已入眠。翻开《道德经》,静静释读、把味,感受颇为新奇。读书似乎也讲究一个地气。在异国读老子,浸润的是泾渭分明、五彩缤纷的景物和文化气韵,“惚兮恍兮”、“天地玄黄”的感觉远不如在国内雄浑厚道。然而,在这陌生的气韵中,往往更能撞见身系庐山难以目睹的博大精深、丰姿丰彩。念及此,再进一步,法国人对老子的关注,他们从《道德经》里摘取的南橘北枳就更引人注目了。
万里写入胸怀间
作者: 梁守锵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作者   学术研究   法国   写入   雨果   诺曼底   法兰西文化   大学出版社   雕塑  
描述: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海外文化之旅·圣母院的钟声》,以巴黎为中心,沿着塞纳河和卢亚尔河,进而西北到达诺曼底,南迄天蓝海岸,从圣母院的钟声中漾出了法国的悠悠古迹,多处名胜犹如江水万里,泻入胸怀,流出笔端。作者程厚曾教授是研究雨果的专家,为学术研究多次赴法访问,他的法国之行正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此书则是这一旅行附带长出的一束鲜花。但该书并不局限于探访雨果的遗踪,而是广泛涉及建筑、雕塑、艺术、文学、历史、
该说说赛珍珠
作者: 宋安群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美国人   赛珍珠研究   中国通   外国人   中西文化交流   长篇小说   中国人民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农民  
描述: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附近的青山农场。浓密的蔽日榕荫下,一座洁白的大理石墓碑格外引人瞩目。观其型制与其他美国人的墓碑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只是碑上的铭文刻的不是英文,而仅仅是大大的“赛珍珠”三个篆体中文字。这位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892年生,1973年逝世,就葬于已被列为美国国家级文化遗址的她自己购置的这片农场里。20多年过去,如今,这农场一方草坪上,有一座雕塑——赛珍
“点犀”传递真诚祝福 茶具沟通中西文化:留学生为威廉王子定做结婚贺礼
作者: 暂无 来源: 都市家教:上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茶具   威廉   留学生   结婚   中西文化   王子   William   祝福  
描述: 刚从英国斯旺西大学毕业的朱小菊一个月前收到了威廉王子的回信,随即她就开始准备这套特别的结婚礼物。在拜访很多老师以后,确定这套茶具用中国传统的六角壶,画以梅兰竹菊四君子,同时以玲珑雕刻William和Kate名字,结合中西文化元素。这套茶具被命名为“点犀”,英文名daisy(雏菊),意义如下:
中西文学理论镜子喻之价值
作者: 陈飞亚   来源: 读书文摘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严羽   古镜   范温   中西文学   《沧浪诗话》   镜子说   潜溪诗眼   言有尽而意无穷   文学理论   中国文论  
描述: 中西文学理论毫无例外的把文学比作镜子的现象十分普遍,这说明了文学的基本功能,用认识论的观点来说,就是文学的反应论。首先看中国文论: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义多规镜"。司空图《诗品*洗炼》:"古镜照神
< 1 2 3 ... 11 12 13 ... 19 20 2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