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自我感】搜索到相关结果 16 条
-
一真:“方格子的世界”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名称
艺术幻象
媒材
方格子
当代艺术
艺术创作
自我感
艺术空间
油画
世界
-
描述:
这里没有价格,这里崇尚性格;这里无限规格,这里追求品格;这里自由风格,这里就是方格。一真艺术创作的天地——"方格子的世界"。
-
某种存在
-
作者:
城户和子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沉入水中
进入到
里?
心向
渡船
深绿色
宇宙
可爱的人
自我感觉
工艺美术
-
描述:
在哪里都是一样,像渡船般漂浮或沉入水中。自己在哪里?不安定的安定,浮浮又沉沉。有时像置身高处,有时又像是在深绿色的海中。心向着遥远的宇宙那边飞去,因此,这种感受也进入到我的画面中。随着自我感觉的开阔
-
“爱好”将陪伴我一生
-
作者:
邱臻昌
来源:
企业文化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北戴河
爱好
领导
生活中
图画
满分
学时
自我感觉
油画
-
描述:
从小我就对图画特别感兴趣,上小学时图画一直是满分。五十年代参加工作后,领导发现我有
-
我做我说
-
作者:
马文甲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心智
胶手套
处理经验
自我感受
艺术作品
马文
艺术殿堂
社会生活
塑料制品
艺术学科
-
描述:
好久没提笔写东西,不是不擅长,而是习惯了以视觉形象的方式诉说,对文字失去了信心。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艺术也会有副作用?艺术有毒?随着人类心智的深化,每个人都需要艺术对于自己的精力和经验有所交代。我理解,真正的艺术是需要在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去捕捉精神和情感的触动的,所谓艺术学科基础和艺术的学术,实际上是对艺术表现和处理经验的研究和总结。准确到位地将自我感受和思考全盘托出是我初入艺术殿堂时的信念。社会的磨砺、自身的成
-
虚幻与真实
-
作者:
陈辉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心智
胶手套
处理经验
自我感受
艺术作品
马文
艺术殿堂
社会生活
塑料制品
艺术学科
-
描述:
经过二十多年的锤炼、升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陈辉的作品正逐渐进入审美理想的艺术追求。他的作品虽然屢获大奖,2013年第三届刘开渠杯国际雕塑大展作品《高山流水》获铜奖;2014年《高山流水》中国雕塑学会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2014年宁波地铁一号线公共艺术品设计获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公共艺术示范奖,但他的艺术并没有满足这些已有的荣誉,而是向更为广阔的现代文化走去。
-
大势之形
-
作者:
汪瑞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心智
胶手套
处理经验
自我感受
艺术作品
马文
艺术殿堂
社会生活
塑料制品
艺术学科
-
描述:
19岁之前没有离开过大兴安岭的鄂伦春,现在他生活在中国的文化艺术之都北京;直到中学毕业,他都还是一名不知雕塑为何物的牧羊人,如今他已是故宫博物院雕塑馆的展示设计者。那位来到大城市求学,却依然习惯穿着牧羊人的皮靴而被同学们称为“蒙古”的青年,现在已经获得过全国美展的铜奖。这样的反差是雕塑家冯崇利的真实写照,但今天你在他眼睛里看不到这些矛盾的痕迹。
-
英国青年艺术家介绍
-
作者:
洪荒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关语
性别问题
个展
种族问题
雕塑作品
审美
艺术家
自我感知
英国
fried
-
描述:
SarahLucas SarahLucas于1962年出生于伦敦,1987年毕业于Goldsmith学院。她的雕塑作品试图在原发性审美和视觉双关语方面诱发和激起对东方社会的性
-
从吴作人先生学做人
-
作者:
侯一民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人体
教师
光面
吴作人
手腕
自我感觉
李可染
三年级
油画
-
描述:
我们班的主课教师。我经过一、二年级,自我感觉在素描上已不太吃力,呼拉拉很快就画得很满。可是吴先生教了一段以后,我感到在他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可不怎么容易。他要求学生精练而扼要地表现对象,就是一条边线就要了劲。一条线里要体现人体的构造、形体前后的联系、光面的微妙变化、线本身的贯穿、用笔的感觉。
-
创作遐思
-
作者:
程亚男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庭园设计
构想
石膏
人民群众
生活中
硬质材料
自我感觉
作品
雕塑
石头
-
描述:
创作总是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所感受,非表现出来不可,并且想去感染别人。但艺术的高低成败,终归不凭自我感觉如何,而是由人民群众来评判。 过去很长时间,我们搞雕塑主要和泥巴石膏打交道,近几年逐渐向硬质
-
左起第一……
-
作者:
刘建平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建平
神性论
我一
历史感
我自己
凭什么
自我感觉
聂荣臻
军用产品
夜巡
-
描述:
最近,在发送写生画展那几对人像的图片时,为了方便编辑辨别,我把题目写成《京郊左一》和《京郊左二》或者右一右二等等,其实就是把我自己觉得合适放在一起的几对颜色和形象放在一起,不至于错乱,于画册有利,也于展览有利。还有利于编辑同志的辨别和组织,并且能够尽量简捷地交换意见。由此,我想到了我们辨别一幅群像合影中或甲或乙的那种方法,前排左起第一或者其他种种,在我们还不识得几个字的幼年,就跟随着这种方法辨认人物、琢磨人物。其中有时,也会有些片段的思想,比如那些比较伟大的人物为什么不一定老在中间——按照我们传统的全家福,长辈总是坐在中间的,又有左手右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