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蒋碧微:爱恨都已倾城
作者: 伊北   来源: 读书文摘·中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明节   广场   纪念碑   周总理  
描述: 蒋碧微是那个时代出走的娜拉,她以十几岁的年纪,同徐悲鸿私奔去日本,辗转反复,最终拿官费去欧洲求学—蒋碧微人生的起步,一方面靠她的胆识,一方面可能靠她的直觉。年轻英俊、才华横溢、身世波折的徐悲鸿,引起她的同情和钦佩,一瞬间的决心,成全了这场刻骨铭心的出走。 蒋碧微太亮烈,她的世界,没有回头路。她似乎从不懂得退一步每阔天空,她是爱情疆域的女战士,身披铠甲,手握长矛,长驱直入。当年撕心裂肺的婚变里,蒋碧微的表现可谓剽悍:她见到徐悲鸿、孙多慈并存画中的台城月夜图,当即没收,声称只要她在世一天,此画便不能公之于世;孙多慈送枫树苗给老师,蒋则当机立断,让人把树砍了作柴烧:徐悲鸿为孙多慈印画册、做宣传、谋求留学的官费,蒋便写信给负责留学的中方代表,横插一杠子。十几岁她就陪他流浪天涯,直至功成名就,在蒋碧微看来,徐悲鸿应该完完全全属于她一人,怎能与人分享。 1938年7月31曰,徐悲鸿曾在广西报纸上刊登了一则两行小字的广告:“鄙人与蒋碧微女士已脱离同居关系。彼在社会上一切事业概由其个人负责。特此声明。”哪知登了广告,他仍未能和孙女士共结连理,反倒被孙老先生骂得狗血喷头。再回首时,蒋碧微依然怒火中烧。
礼仪中的美术
作者: 巫鸿   李军   郑岩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美术史研究   中国艺术史   纪念碑性   中国美术史   十八世纪   美术作品   雕塑   二十世纪初   新石器时代  
描述: 二○○五年七月,借《礼仪中的美术》一书面世之机,作者巫鸿与郑岩、李军三位学者,就中国古代美术研究领域的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进行了探讨。巫鸿曾追随张光直教授专攻人类学,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作为一名艺术史学者,他对于如何在当代学术中展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想起了欹器
作者: 陈四益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读卖新闻   欹器   西安碑林   民族文化   明代中叶   闭关锁国   日本   优劣论   舆论调查  
描述: 我曾向一位画家吐露过站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那些汉唐雕塑前的心情:“何以那时恢宏雄浑的气度今日不复再现?”他沉吟片刻,说道:“艺术,总是熔铸着时代的心态。” 我想,他是对的。明代中叶以后的闭关锁国,滋长
德兴近年出土宋代饶州碑刻考论
作者: 王德荣   许永福   来源: 中国书法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致仕   代表人物   文化   宋代   碑刻   考论   志文   出土  
描述: 近年出十的德兴碑刻有《安静阁记》《宋故通直郎致仕董鸿墓铭》《宋五世祖彦明董公之墓》等,志文内容广涉德兴经济、历史、文化、习俗,相关述写人物包含张潜、熊本、董鸿、李纲、汪藻、徐通仕、程正思、张由、张
【能臣廉相狄仁杰】之五 范仲淹与狄仁杰
作者: 郭天印   来源: 预防职务犯罪专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狄梁公碑》   中国历史   能臣   忧国忧民   狄仁杰   吏治腐败   范仲淹   兴修水利  
描述: 的时候,几乎整个饶州城空,几万人夹道相送,成为难得一景。就在这次由饶州转赴润州路经彭泽时,这1立狄仁杰的崇拜者参明了狄仁杰祠堂,面对着自己心中的偶像、理想的标杆,大文豪心潮澎湃,文如泉涌,再也控制不任心中的激睛,挥毫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唐狄梁公》。
世界名城标志
作者: 暂无 来源: 电器工厂设计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首都   伊拉克   厄瓜多尔   巴格达   名城   标志   哥本哈根   比利时   雕塑  
描述: 日本广岛市标志是慰灵(好似马鞍形的抽象雕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标志是38个油篓子与一个少女的雕塑。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标志是一座小男孩撒尿的雕塑。埃及首都开罗标志是狮身人面铜像。意大利首都罗马标志是母狼哺乳两个婴儿的雕塑。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标志是海的女儿铜像。厄瓜多尔首都基多标志是赤道纪念碑
文之国脉 精华再现:人文纪录片《国脉——3D版》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 暂无 来源: 电视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里程碑   人文   中华文明   中央电视台   立体化   纪录片   文化价值   完美结合   文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  
描述: 地总结经验,为同行提供借鉴,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国3D电视试验频道、中视协3D委员会等部门共同举办了研讨会,会议总结了该片的里程碑意义,并展望了3D技术电视应用新未来。
万里长空为忠魂 著名雕塑家、学者刘巽发专访
作者: 陆君玖   来源: 创意设计源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木雕技法   上海市   画品   创作   雕塑家   小型雕塑   作品   城市雕塑   工艺美术  
描述: 人走过一段旅程,就会留下一段足迹,是深是浅,是曲是直,自有足迹在,本不需要人去说话的,然而昨天的足迹会慢慢远去、浅淡以致化为乌有,这时若能回眸一瞥很有必要,如此方能弄清昨日走的何路?今日身在何处?明日又将足踏何方?——摘自《刘巽发雕塑自选集》前言陆君玖:刘老师您好!您在雕塑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是一位著名的雕
旧日足迹
作者: 霍鹏飞   来源: 创意设计源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木雕技法   上海市   画品   创作   雕塑家   小型雕塑   作品   城市雕塑   工艺美术  
描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当代具象雕塑在国际艺术舞台上显得更加成熟,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当代具象雕塑创作在创新的同时应该把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语言的元素作为创作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其它表现形式上的创新,这就是中国雕塑语言表达的新内容。在形式上不限于东方或者西方、在创作手法上也不拘泥于材料的多样性,而是在不摒弃传统元素的同时进行创新。
开栏语
作者: 许正龙   来源: 创意设计源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木雕技法   上海市   画品   创作   雕塑家   小型雕塑   作品   城市雕塑   工艺美术  
描述: 入门初学时,先生们是那么教的:雕塑——凝固的艺术,坚硬厚重,是固定不变的。二战时期,亚历山大·卡德尔率先使用轻盈材料,造型比较灵巧,采用悬吊方式,微风掠过,作品动起来了。之后,学科间在快速交错与融合。雕塑界呈现开放状态,在造型过程中,塑造、雕刻、构造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谈及具象,对应的是抽象与意象,三者怎么划分?实际并不泾渭分明,没有明确界限。划分基础是现实参照系,其理论根源是柏拉图的"镜子说"、"模仿论"。意象并不全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意象有时是悬在空中、飘忽不定的。言及具象,我只想说一句,"具象雕塑与用具象手法创作的雕塑不是一回事"。
< 1 2 3 ... 66 67 68 ... 100 101 10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