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碑】搜索到相关结果 1020 条
-
打猪草(雕塑)
-
作者:
凌春德
刘混源摄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195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
中国
城市雕塑
百年丰碑
艺术评论
-
描述:
打猪草(雕塑)
-
雕塑艺术的巨大成就,阶级斗争的有力武器
-
作者:
程允贤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196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
中国
城市雕塑
百年丰碑
艺术评论
-
描述:
雕塑艺术的巨大成就,阶级斗争的有力武器
-
关于重庆歌乐山烈士群雕纪念碑的创作
-
作者:
江碧波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重庆歌乐山烈士群雕纪念碑
雕塑
艺术评论
-
描述:
关于重庆歌乐山烈士群雕纪念碑的创作
-
刘开渠艺术作品选
-
作者:
刘开渠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朝阳区
人民英雄纪念碑
刘开渠
文化艺术
艺术创作
历史价值
建国以来
-
描述:
正值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0周年之际,十五回系列艺术专题回顾展回望·反思·重读经典第三回展《塑人民英雄立民族丰碑——一代大师刘开渠的纪念碑艺术》,于2008年4月29日至6月8日在北京朝阳区酒厂
-
谈布德尔的雕塑艺术
-
作者:
洪峰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建筑物
艺术风格
艺术家
形体结构
雕塑造型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作品
雕塑艺术
-
描述:
“艺术不在和平中绽放,艺术是一种永恒的战争。艺术,是无日不在的激情;艺术,是坚持不懈的争斗。只有在激战中,灵魂遍体鳞伤并且死过千百次之后活下来,艺术家才能迫使世人去听他的声音……” ——布德尔 被誉为近代雕刻三大支柱之一的法国雕塑家布德尔是一个有非凡气概的艺术家,他从他那个世纪走来,带着在那个世纪所升起的、现代艺术的崭新光芒,仿佛是一座闪光的虹桥,把中世纪或更古老一些的雕塑艺术,和20世纪的现代雕塑连接起来。如果说罗丹终结了一个如现实主义绘画那样更加注重写实和心理刻画的雕塑的时代,那么可以说,布德尔则开创了一个更加独立于绘画之外,带着雕塑所独有的宏伟、刚健、凝重、概括之风,和富有四度空间的线与造型的形式美,且具有独特魅力的雕塑时代。 布德尔的雕塑作品具有鲜明的建筑感,纪念性很强。艺术形式上的大胆创新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不追求他的老师罗丹深入发掘人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和痛苦、思索感情这一侧面,而是强烈地表现雄伟、刚劲、充满无穷潜力的行动。布德尔的作品让人振奋,令人敬畏,因为他的作品特别富有雕塑的内在形体结构在空间所产生的强烈的建筑感。布德尔喜欢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雕塑,认为雕塑皆从建筑出发,从雕塑中可以看出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形式特征。
-
吉乐作品欣赏
-
作者:
吉乐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佳作
艺术教育
纪念碑
英雄
作品欣赏
-
描述:
特市中心公园,《畅想草原》《威宁门》《纪松龄英雄纪念碑》《礼宾之地》《三泉丽人》《拓跋·狩猎图》等作品被多地采用。多篇论文发表于专业刊物。
-
繁荣和提高的里程碑——北京市美术展览会观后
-
作者:
孙冶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里程碑
民间艺人
生活指导
首都
工农兵
作用
优秀作品
美术展览会
美术创作
北京市
-
描述:
为建国十周年献礼的北京市美术展览会开幕了。这里集中了近几年来的一部分美术创作,有国画、油画、版画、漫画、雕塑、工艺美术等作品,共468件,作者400余人。其中有老画家和青年画家,有工农兵业余的美术爱好者也有民间艺人。这里显示了首都美术创作队伍的壮大,显示了美术作品反映生活指导生活的战斗作用。展览会中有不少气势磅礴、热情洋溢的优秀作品,给人以深刻难忘
-
志愿军烈士陵园纪念碑浮雕完成了
-
作者:
丁潔因
林家长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5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志愿军
总部
纪念碑
朝鲜
领导机关
工厂
浮雕
水泥
国际主义
委托制
-
描述:
中国雕塑工厂接受志愿军领导机关委托制作的两块浮雕,已于今年2月底完成,并将在6月25日以前按装竣工。浮雕每块高2.2米,长12米,质料是红色水泥,准备放志愿军总部在朝鲜驻地附近的志愿军烈士
-
造像碑(石刻浮雕,部分)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5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像碑
石刻
浮雕
部分
-
描述:
造像碑(石刻浮雕,部分)
-
创作随想
-
作者:
余积勇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设计竞赛
园林设计
上海市
合作设计
浮雕
五卅运动
设计方案
共和国
实施方案
-
描述:
建立《五卅运动纪念碑》是为了纪念65年前发生的震撼世界的“五卅修案”,为了缅怀那些为了共和国的今天在黎明前倒下的先烈,同时,也为了憧憬美好的未来。 设计方案是自1984年起,经过二轮设计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