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昊美术馆:打造全艺术综合体
作者: ArtChina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产业链   策展人   设计中心   瑟夫   四年   激浪派   体验活动   学术定位   雕塑公园   伊斯  
描述: 舒适一日,艺术一天:打造艺术全产业链的综合体据悉,经过四年多的紧张筹备,坐落于上海浦东的昊美术馆(上海),将于2017年的5月17日正式开馆,开馆展拟定为“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x白南准”。昊美术馆(上海)将首创“夜间美术馆”的对外开放和运营模式,并致力于打造昊美术馆、万和昊美艺术酒店、昊设计中心、昊雕塑公园等艺术欣赏与文化体验活动融合的全产业链综合体。这一综合体总面积超过六万平方米,其中美术馆面积为七千平方米,雕塑公园占地三千平方米,
大家
作者: 焦兴涛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产业链   策展人   设计中心   瑟夫   四年   激浪派   体验活动   学术定位   雕塑公园   伊斯  
描述: 至今记得1994年的冬天,研一,一个难得的机会,跟随着系上的几位老师,从重庆来到同样阴冷湿寒的成都,参加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雕塑的泥塑放大,放大现场是在太平寺机场的一个机库里,已经搭好大泥的两组雕塑并列摆放在冰凉宽阔的地坪上,在顶棚数十盏灯光的倒映下,昨一进来,以为是停在机库里的两艘船。初具轮廓的巨大泥塑上,几十个若隐若现的人物形象在密集的钢管架和跳板之间隐约起伏,有些眩晕的体量,让我以为自己面对的是对峙的两座山。
相逢在五月(二首)
作者: 后金山   来源: 雨花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蔷薇   玲珑   冲淡   激浪   消融   时空   远古   背起   人流   浮屠  
描述: 相逢在五月(二首)
影像的传达与表现:白南准艺术论析
作者: 李宽   来源: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像   激浪派   活体雕塑   电视  
描述: 本文主要以现代观念艺术中的影像艺术的开创人白南准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与激浪派的关系和相互间的影响,以及激浪派在白南准的艺术中所起到的作用;分别以白南准的活体雕塑作品和电视影像作品为例,探讨了白南准
论“当代艺术”的反艺术性特征
作者: 黄小松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瑟夫   卡塞尔   布菲   文献展   激浪派   文化战略   如何向   哪一样   装置作品   伊斯  
描述: 从1960年开始有一种艺术兴起,它反绘画、反雕塑、反一切架上的艺术,它抛弃任何绘画的基础。一些本来与艺术毫不相干的东西被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渠道途径炒作成了主流文化,并称之为"当代艺术"。"当代艺术"的反艺术性特征到底是艺术的发展,还是艺术的阴谋?
白南准:晚期风格
作者: 李昊雯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robot   exhibition   创作灵感   artist   激浪派   拟人化   television   信息通讯   landmark   永远是春天  
描述: 1974年,韩裔艺术家白南准创造了"电子超级高速公路"一词,以此来形容新型信息通讯的飞速发展,它在今天依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此次展出艺术家1960年代至80年代的重要作品,重点呈现白南准晚期创作的影像雕塑、油画和素描,多数作品为首次展出。尽管有人认为白南准使用机器人和电视机为创作灵感和媒介已经过时了,但当人工智能逐渐占据
罗曼·西格纳:捕捉生命的瞬间——李振华访谈
作者: 本刊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邱志杰   museum   禅意   激浪派   Roman   罗曼   格纳   实验艺术   李振华   上海双年展  
描述: 《画刊》:提起罗曼·西格纳(Roman Signer),我们会联想到很多标签:爆破性、时间雕塑、行动主义或者实验艺术等等,你最初接触他的作品是什么时候?李振华:我最初看西格纳的作品,是2003年前后在德国的汉堡火车站美术馆(Hamburger Bahnhof museum)。有一个作品让我印象很深,是上世纪90年代他创作的《两个电风扇》(此作品后来展出于2015年"虚空:禅意之维"展览),一个通电的吹另外一个不通电的,这是美术馆的一件收藏。这引发了我的兴趣,我觉得他的作品不仅仅是爆破、影像,或者说行动主义(行为艺术,但不一定有艺术家或是表演者)。他有一
从博伊斯的创作理念观当代艺术与社会生活
作者: 孙轶凡   来源: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社会   当代艺术   激浪艺术   博伊斯  
描述: 博伊斯的创作理念消除了"艺术家"的概念,"人人都是艺术家"并不是指每个人都是画家或是雕塑家,而是指每一个体都拥有创造艺术的潜质,即我们所说的创造力。如果说仅以自己的生活作为创作源泉是对自我的释放和陶醉,是属于小众艺术的话。那么博伊斯的作品则具备了巨大的包容性和社会责任感,他将这份"生活"从个人扩大到社会整体的生活状态,也正因如此博伊斯的作品才会被艺术界乃至世界所认同。
白南准:激浪精神的践行者
作者: 陶蓓蓓   来源: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像装置艺术   激浪   白南准  
描述: 受到约翰·凯奇与激浪精神的影响,白南准对艺术的探索逐步从听觉走向视觉乃至多媒体的融合。几十年的时间里,从音乐行为与非音乐行为混合形态的"行为音乐",广播电视和视像的探索到采用激光为手段重塑新的雕塑
罗曼·西格纳:影像——1975-1989和现在
作者: 马克斯·韦克斯勒   来源: 当代美术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邱志杰   一段段   卡塞尔   文献展   激浪派   中央美术学院   学院美术馆   Roman   罗曼   格纳  
描述: 罗曼·西格纳(Roman Signer)1938年出生在瑞士,1976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1987年参加卡塞尔文献展,闭幕式项目成为经典作品,进入史册,1999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爆破性、行动主义、时间雕塑、录像方面最重要的艺术家。自80年代末期,罗曼凭借着出版物和录像被介绍到中国的艺术学院,并广泛的被接受。罗曼的工作涉及到火药、沙子、水和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