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汉】搜索到相关结果 2563 条
-
符号学视野下的雕塑艺术研究:以汉代雕塑为例
-
作者:
叶颖博
来源:
科教文汇(下旬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汉代雕塑
符号
-
描述:
符号学理论在三个层面得以界定,为雕塑艺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雕塑首先是一种图像式的、可以视见的符号形式,其次,作为一种标志性的符号,体现出对象之间的因果与时空关系,而雕塑的象征符号则与时代精神和约定俗成的观念相联系。通过对汉代雕塑的符号学分析,说明借助符号学理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雕塑乃至其他艺术品的理解。
-
小议汉代雕塑线条的审美特征
-
作者:
肖长生
来源:
科教文汇(中旬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雕塑线条
汉代
-
描述:
的表达。本文主要对汉代雕塑线条的审美特征的分析研究,探讨中国古代雕塑线条的特点。有意味的线条是中国古代雕塑同西方雕塑的主要区别之一,浪漫写意的汉代雕塑代表了我国雕塑史上写意的高峰,汉代雕塑的线条天然、粗犷、拙朴、灵动、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成为中国古代写意雕塑的一座高峰。
-
一个普通民警的17年
-
作者:
红荔
来源:
人民公安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派出所
打架斗殴
部队
热带丛林
汉正街
东方神韵
责任区民警
老花镜
治安案件
电话号码
-
描述:
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地有人在我耳边提起老何的名字,众口一词地褒扬一个他们熟悉又熟悉的人,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知道,人们对于自己身边的所谓先进人物,总是有些不以为然,就比如我们很近地站在一幅油画前,除了大片大片的色块,我们很难发现它的美之所在,倒是很容...
-
古琴台畔奏新声:记武汉市汉阳区检察院侦查活动监督工作改革探索
-
作者:
柴春元
来源:
人民检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侦查工作
检察干警
监督工作
检察院
侦查监督
汉阳区
改革
武汉市
-
描述:
武汉市汉阳区有座著名的“古琴台”,2000多年前,“高山流水”的古老琴声就是从这里响起,并流传出一段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如今,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秉承“立检为公,执法为民”信念的汉阳区人民检察院
-
微博
-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民文摘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字
神庙
发布者
大文明
用人单位
浮雕
耻感
激发
埃及
刺目
-
描述:
激发"到此一游"的文明耻感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刻着汉字"丁××到此一游"。近日,有人在微博上贴出这样一幅刺目的照片,发布者"无地自容"的心情,也成为很多网友的一致感受。神庙与汉字,两大文明竟以如此方式相遇,实在令人尴尬。
-
古代十大经典“拆字”趣闻
-
作者:
刘继兴
来源:
人生十六七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汉书》
古代
趣闻
十大
文字游戏
拆字
隐语
-
描述:
中华文字多奇趣,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玩味其中以为乐。如有一种文字游戏叫“拆字”,被广泛用于作诗、填词、撰联,或用于隐语、制谜、酒令等。正史中对“拆字”这种游戏有记载,如《后汉书》载:“献帝初,童谣云
-
伯党乡的“花木文章”
-
作者:
列来拉杜
来源:
民族画报(汉文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农业生产
花影
回汉
使人
回族乡
花卉基地
花丛中
县伯
花木种植
花木产业
-
描述:
来到河南省民权县伯党回族乡的花木种植园,路边写有"花木之乡,魅力伯党"的广告牌特别引人注目。几十上百亩连成一片的花木园里,由于花木的栽种时间与品种的不同,显得参差不齐,高低起伏。五颜六色的鲜花,阡陌相间,像一幅色彩艳丽的西洋油画。穿行在这花影婆娑、争奇斗艳的花丛中,芬芳四溢、沁人心脾,仿佛来到世外桃源、使人流连忘返。位于我国中原地区的伯党乡,根据当地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大量发展花木种植业,找到老百姓的致富路子。经
-
刘艳华的油画
-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画报(汉文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农业生产
花影
回汉
使人
回族乡
花卉基地
花丛中
县伯
花木种植
花木产业
-
描述:
刘艳华的油画
-
油画·布贴画
-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画报(汉文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农业生产
花影
回汉
使人
回族乡
花卉基地
花丛中
县伯
花木种植
花木产业
-
描述:
油画·布贴画
-
衣之色:青
-
作者:
李琳
来源:
民族画报(汉文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辨别能力
元青花
认知世界
生产劳动
郎德上寨
少数民族服饰
亮布
汉语语境
丽江古城
广西贺州
-
描述:
说起"青"这个词,每个中国人脑子里对应的颜色可能会非常不同:有人可能会想起"青苔"、"青山"、"青纱帐"这样的绿色;有人可能会想起"青天"、"青出于蓝"、"元青花"这样的蓝色;而有人想到的是"青丝"、"青衫"、"青衣"这样的黑色。在中国人的认知世界中,"青"可能是一个包含最多色相的词。有学者认为,黑眼珠的中国人对光谱中蓝一黑这一端的辨别能力较弱。这可能是用"青"来概括这么多色相的一个原因。仔细分辨这些关于"青"的词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