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汉】搜索到相关结果 2563 条
-
“挺拔灵动”的西汉军马俑雕塑艺术研究
-
作者:
赵金成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俑
西汉
雕塑艺术
-
描述:
马是古代雕塑中常出现的形象之一,本文通过对秦、汉、南北朝时期的军马俑从雕塑艺术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说明西汉时期的艺匠以还原一支护卫墓主的强大部队和营造墓室肃穆氛围为出发点。军马的造型在继承秦代
-
汉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
作者:
柳恒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特点
汉代雕塑
汉惠帝
牵牛织女
精致细腻
外师造化
青铜雕塑
西汉前期
超现实主义
霍去病墓
-
描述:
雕塑造型是雕塑作品的外在表象,相对于其核心灵魂所表现出来的深层次语言,更加具有表现力。一件雕塑作品的造型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雕塑的形体,二是雕塑的空间,
-
从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略论秦汉时期的审美差异
-
作者:
鄢彬彬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差异
肖像雕塑
汉代雕塑
审美风格
雕塑作品
秦汉时代
雕塑艺术
霍去病墓石雕
审美标准
马踏匈奴
-
描述:
本文以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为立足点,从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审美风格、儒道美学思想的体现等几个方面比较分析了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特点及其存在的审美差异性。审美标准的概念,就是我们在进行审美评价的时候,采用遵循自己的心理标准或者公共标准去
-
浅析西汉石雕群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
作者:
王清亮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维表达
雕刻作品
造型风格
西汉王朝
石刻造像
与民休息
霍去病墓
马踏匈奴
大象无形
汉赋
-
描述:
西汉的大型石刻造像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同于中国封建王朝的任何一个朝代的雕塑,"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汉继始皇,四海统一,治理天下约四百年,可谓极盛一时。汉代之时,又外结四方友好,内与民
-
河南济源地区出土汉代陶俑的审美表现
-
作者:
张玲丽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雕塑
审美表现
绿釉
鼓腹
中原腹地
考古工作者
济水
考古发掘
西距
地方历史
-
描述:
济源地处中原腹地,愚公故里,因是济水的发源地而得名,北靠太行,西距王屋,南临古都洛阳,制陶历史悠久,尤其是汉代陶俑在济源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屡有出土,其数量之多,造型独特颇受考古工作者的瞩目。这些陶俑
-
彬县大佛寺石窟艺术试探
-
作者:
罗延焱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佛教石窟
彬县大佛寺
艺术博物馆
汉传佛教
中心柱
僧房窟
犍陀罗艺术
炳灵寺石窟
大佛寺石窟
-
描述:
彬县大佛寺石窟,是汉传佛教在陕西的重要遗存,也是陕西省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其中,以大佛洞最为著名,石窟两侧的千佛洞和罗汉洞作为主要石窟洞也保存有部分造像和壁画,同时还有唐宋以来的大量碑刻题记。大佛寺石窟是集建筑、雕塑和书法于一体的艺术博物馆,为研究古代文化、社会、宗教和艺术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挺拔灵动”的西汉军马俑雕塑艺术研究
-
作者:
赵金成
来源:
芒种(下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俑
西汉
雕塑艺术
-
描述:
马是古代雕塑中常出现的形象之一,本文通过对秦、汉、南北朝时期的军马俑从雕塑艺术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说明西汉时期的艺匠以还原一支护卫墓主的强大部队和营造墓室肃穆氛围为出发点。军马的造型在继承秦代
-
关汉卿剧作版本的比较和选择
-
作者:
马欣来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汉卿
-
描述:
关汉卿,是元朝初期杰出的剧作家,也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末明初的贾仲明极力称道关汉卿:“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忒惯熟。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
-
汉画与中国戏剧的起源
-
作者:
张春丽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
起源
汉画
-
描述:
戏剧是由文学、音乐、舞蹈、雕塑、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融合而成的综合性艺术。汉画中的乐舞、傩仪等都是戏剧的因素而不能称为戏剧,其中的角抵百戏是融诸多艺术而成的、具有更强戏剧因素的艺术形式。因此,汉画反映了中国戏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研究汉画对研究中国戏剧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
简论邵兴国的砖刻艺术
-
作者:
朱廷波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青铜器
艺术展
艺术价值
古钱币
精研
甲骨文
民间艺术
装饰艺术
南阳汉画
-
描述:
了其艺术价值、社会意义及其经济价值。邵兴国酷爱艺术,对书法、篆刻、绘画、雕塑等有很深造诣。他曾到万里长城、北京四合院、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南阳汉画像馆、洛阳古墓博物馆等处实地考察,他精研古陶纹、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