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榕塘牧牛图》
作者: 李文跃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历   榕树   牧牛图   水波   江南   气根   水牛   大师   工艺美术   粉彩  
描述: 二00九年为中国农历已丑年,岁次牛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先生特制《榕塘牧牛图》彩盘一帧,以为贺岁。画幅以江南古榕清池为地域风情,其树硕壮苍古,气根众垂;水波
当代意象油画大家:刘文进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艺术   批判   意象美学   意象性   电影美学   根本特征   电影工作   作品   油画创作   现当代  
描述: 刘文进,学画于鲁迅美术学院。1965年后从事电影工作,上世纪80年代潜心现当代电影美学理论著述、编剧等,有重要成果。早在1978年,曾创作前卫作品《广场上》,批判专制主义。1990年著文探讨中国意象美学,指出意象性
当代意象油画大家:刘文进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艺术   理论著述   意象美学   意象性   电影美学   根本特征   电影工作   专制主义   油画创作   现当代  
描述: 刘文进,学画于鲁迅美术学院。1965年后从事电影工作,上世纪80年代潜心现当代电影美学理论著述、编剧等,有重要成果。早在1978年,曾创作前卫作品《广场上》,批判专制主义。1990年著文探讨中国意象美学,指出意象性是中国艺术的根本特征。
邹琼辉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观察》   作品展   学术论文   《星岛日报》   中央美术学院   美国密歇根大学   艺术创作   重庆电视台  
描述: 》《明报》,雅昌艺术网、99艺术网等媒体平台的专访。此外,在重要艺术核心期刊《美术》《美术观察》等刊物上发表1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6本专著;并在国内外高校(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进行若干学术讲座和艺术交流,足迹遍布了美、英、法、德等20余个国家。
诺亚花园——邓国源和他的新装置艺术
作者: 贝阿特·莱安芬夏德   祝青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方向   中国传统绘画   装置艺术   “根”   空间   艺术家   中国水墨画   花园  
描述: 邓国源是中西两条传统线路的重要调停者,他早已谙熟中国水墨画,技法精湛,他的油画同样造诣深厚,色彩浓烈。现在他最新的创作方向是对空间占用的干预和装置艺术。实际上,无需抛弃艺术家身份的“”,邓国源的水墨创作早已从中国传统绘画模式中蜕变成一气呵成的景观空间。
抒情的本性:雷振华的画语
作者: 小彦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薰蒸   字根   抽象表现主义   学术生活   绘画   变疯   教学生活   梵高   油画   研究生  
描述: 每当我看到雷振华的巨幅油画时,我总是想说些什么,然而我始终没有说,虽然我们交往了有十几年,是同一届的研究生,是熟悉的老朋友。我想,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我没有去说
张曦的“私人空间”
作者: 陈孝信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联结线   私人写作   小酒馆   规线   直觉   黑根   私人空间   滞生   多年以前   油画  
描述: 天底下大抵有两类不同的画路:一类主要凭手艺;另一类主要凭才情、直觉。张曦属于后一类。 主要凭才情、直觉作画,难度大成功率小,而且不是常人所可为。张曦她却偏偏选择了这条路。多年以前在一位朋友家中见到她的画,虽然不多,却
新趋势的新平衡
作者: 王鲁湘   李晓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性   文化   全球意识   民族   角度   寻根意识   新趋势   耗散结构   艺术观念  
描述: 更新艺术观念的问题已为美术界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本期特刊发一组有关这一问题的文章。其中一部分作者是参加泾县油画艺术讨论会的油画家(本刊上期曾对这次会议作了报导,并刊登了詹建俊、周昭坎、谢意佳、沈佳蔚的四篇论文)。艺术观念的更新是有层次的,它包含着多方面的复杂内容。无疑,这些文章的观点难免有偏颇与不成熟的地方。因此,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作更深入的探讨。可以相信,随着讨论的深入,我们的思考会逐步明晰起来。
落叶如花——议金鸿钧的《榕根》系列
作者: 韩朝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榕根》   绘画语言   绘画技法   艺术风格   绘画题材   工笔花鸟画   金鸿钧  
描述: 是凋零和衰败的代言,但在金鸿钧的作品中,我分明看到了一种孕育和再生:盘根错节、缠绕攀升的榕野藤充满了生生不息的力量,落叶被描绘得竟如花般绚烂多姿,这在以前的工笔作品中是没有的,有的是苏轼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从木根雕刻到大型雕塑——访罗马尼亚雕塑家米尔恰·波尔·郭雷纽克
作者: 陈平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马尼亚   雕塑作品   米尔恰·波尔·郭雷纽克   木根雕刻   雕塑家   驻华大使馆   艺术形式  
描述: 2006年7月3日中午时分,罗马尼亚驻华大使馆官邸热闹非凡,题为“终身奉献给艺术——从木根雕刻到大型雕塑1966 -2006”的雕塑家米尔恰·波尔·郭雷纽克(Mircea Paul Goreniuc
< 1 2 3 ... 57 58 59 ... 110 111 1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