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潘天寿与林风眠的“合系”论争
作者: 范美俊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实造型   中国传统绘画   潘天寿   防御性   《宣和画谱》   中国画   西画   林风眠  
描述: “中国画”一词在西画传入中国之前并不存在,而是在西画涌入之后的一种防御性名称。中国画一般依内容分科,北宋《宣和画谱》画分十门,元代汤垕《画鉴》中分为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 “西画”一般指油画、素描、粉画、版画等,主要以光影写实造型为主。对看惯了先线条后敷色平面造型的中国传统绘画之人来说,西画自然新奇而摩登。
早期意象作品亮相北京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实造型   中国传统绘画   潘天寿   防御性   《宣和画谱》   中国画   西画   林风眠  
描述: 日前,“1980——张雨方早期作品展”在北京翰海当代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只展出了8件油画作品,均为艺术家、收藏家张雨方创作于1980年的作品,艺术家从那个时候起开始采用柔性的曲线去表达生命的流动特征。他并非仅仅直接描绘作为生命存在的人,更多的是描绘被赋予灵魂的万物。他认为,被描绘的对象也是整个世界绵延的生命存在。
捻条画艺术:百年传承,历久弥新——初论捻条画艺术
作者: 吴建堂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天成   纸页   廖静文   潘天寿   油画笔   竹笔   条画   白德松   张大千   徐庆平  
描述: 捻条画是用一种不同于毛笔的“捻条”(用纸页折叠而制成的纸束条)蘸墨、蘸色所作的国画(乃至油画)。屈指算来,一百多年过去,除我祖父在清代研创折纸艺术外,我父吴道悲开创捻条工具于国画,他是捻条水墨画的创始人。本人继承、革新了捻条画并创立了“捻条油画”,百年来均无其他人侵权,故国人常称之为“吴氏捻条画”。
深沉静韵·独领唯美风骚:研读工笔花鸟画一代宗师李长白
作者: 李小白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院体   潘天寿   陈之佛   南京艺术学院   艺术研究所   白描花卉   淡墨   工笔花鸟画   李长   一代宗师  
描述: 李长白李长白,1916年5月1日出生浙江兰溪,是明代戏剧家、文学家李渔之后第十二代孙。1933—1939年求学杭州国立艺专,学制六年。师从林凤眠,潘天寿,张光。1944年潘天寿任国立艺专校长,聘李
一朵家园丹青花
作者: 陈林干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潘天寿   个人画展   画家   艺术成就   文化建设   绘画评论   应野平   宁海县   民族文化艺术  
描述: 学的血脉地,国画大师潘天寿的故乡,具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祖祖辈辈生息繁衍,为我们积淀了深厚的底蕴,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明,哺养出不少乡贤名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
诗书画印四能者谁?:林锴
作者: 林阳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锴   陆俨少   王叔晖   诗书画印   任率英   潘天寿   人民美术出版社   艺术成就   李可染   人物形象  
描述: 、人物亦有所成,"笔如使剑任纵横,纷纷点画寒芒里",兼取潘天寿结构之雄强、李可染墨色之凝重、陆俨少笔线之灵动,绘水骨山筋,成独特之风貌。不仅如此,林锴在水彩画、油画等西画方面也有所涉猎,其学养之全、之奇,足令后辈追怀。
邓白:写心传神铸经典
作者: 黎丹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临本   潘天寿   岭南画派   陶瓷艺术家   石窟壁画   中国美术学院   艺术精品   中国美术史   工笔花鸟画   陶瓷美术  
描述: 岁末的岭南不像北国一样寒气逼人,阳光照耀的东莞城四处都飘散着隐隐约约的花香。“向经典致敬:写其心·传其神——邓白艺术回顾展”在莞城美术馆揭开帷幕之际,展厅里流光溢彩的陶瓷、绘画、书法、石窟壁画临本等艺术精品,让流连往返的人们早已忘却了冬季的寒冷,而沉浸在温暖迷人的艺术世界里。上个世纪初出生在莞城的我国著名的陶瓷艺术家、工笔花鸟画家、书法
意在黑白横竖间:论王怀庆的现代建构
作者: 贾方舟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潘天寿   中国传统艺术   文化内涵   理性精神   吴冠中   结构主义   作品   怀庆   林风眠  
描述: 王怀庆走的是一条极高明而又中庸的路,在平面处理中见出空间的深度,在具象表现中见出抽象精神,在感性错觉中见出理性的原则,在西方的表现技巧中见出东方的文化内涵。在当代中国画坛,王怀庆已属中年辈画家,并且进入了他的成熟时期。早在70年代,他就以准确生动的造型、流利清爽的线条所作的插图闻名于世,1980年,他以八幅油画作品参加同代人画展,《伯乐》、《初雪》等作一时流传甚广,他以一个油画家的身份一举成名。之后他又创作了以北方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秋玉米》、《黄河水》、《搏》等作品。1985年,他赴黄山参加全国油画艺术研讨会后,又到绍兴写生。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梁架结构的古老建筑以及这建筑空间所呈现的特有文化氛围,深深启动了他的艺术心灵,他由此一点点扩展开去,由屋宇到家具,以黑白为母语、以木结构为母题,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建构性力量的杰作,标志了他艺术上的成熟与成功。作为一个中国油画家,不仅面对着一个巨大的西方,而巨面对着一个巨大的传统。王怀庆的选择表明,他在这两个无形之大象面前,已准确无误地找到了自己的切人点。这个切人点便是结构。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和木结构家具给了他无穷的启示与灵感,从那些...
拍市快递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潘天寿   石湾   快递   书画  
描述: 2008北京拍卖季落幕;中国嘉德去年成绩不俗;首个佛教书画专场受捧;华辰给瓷杂书画办鉴藏活动;潘天寿佳作夺魁朵云轩;南京显现雕塑买气;石湾公仔岭南创佳绩; (共2页)
中西之辩——许江访谈
作者: 张公者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绘画   潘天寿   文化主体精神   中国画   中国绘画   文化消费   林风眠   油画  
描述: 许江,1955年生于福建。198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至1989年赴德国汉堡美术学院自由艺术系研修。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出版有《许江作品选》、《纸·棋·艺——许江、施慧作品选》、《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丛书·许江》、《具象表现绘画文献集》、《当代艺术与本土文化:许江》、《一米的守望》、《视觉那城》、《远望:许江的绘画》等。
< 1 2 3 ... 8 9 10 ...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