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史纲】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区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以江西区域文化为例
-
作者:
李松杰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
江西
区域文化
-
描述:
高校德育教学的共性影响到德育教学实践,进而削弱德育教育的影响力,而区域文化的融入恰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江西有大量优秀人才和丰富的红色文化,将这一历史资源合理运用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能调动学生
-
简讯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民族美术
日至
油画学
中华艺术
中国美术史纲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杂志
徐悲鸿纪念馆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展览"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展于2015年4月30日至8月2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办。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华艺术宫联合主办,大展的基本宗旨是:研究历史,继承传统,关注当代,放眼未来,展现中央美术学院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和"央美油画学派"的建立中所具有的历史担当。本次展览以中央美术学院收藏的20世纪具象油画珍品为主体,以及中国美术馆、
-
油画艺术市场的异军突起
-
作者:
林松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亚洲金融危机
油画艺术
艺术市场
金融动荡
宫廷
史纲
中国美术史
书画
发展
中国油画
-
描述:
。笔者曾提到,讫今为止的中国美术史著作中,极少有术及美术鉴藏的问题。2000年我院博士研究生梁江同志的毕业论文《中国美术鉴藏史纲》,对中国美术鉴藏史艰辛地进行系统的探讨和研究,本刊曾将其先秦和明清部分先行
-
景德镇历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刍议
-
作者:
蔡定益
来源:
黑龙江史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
景德镇历史文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描述:
景德镇历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具有可行性,符合重要文件精神,有利提高学生兴趣,便于实践教学。景德镇历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可资利用的资源有陶瓷历史文化、革命历史文化、建设改革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立体化教学模式探析
-
作者:
蔡定益
来源:
沧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体化教学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采用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依据符合中央文件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便于加强实践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行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主要有指导学生调研红色资源并撰写报告、指导学生创作历史剧并表演、指导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并写作观后感。
-
中国近现代瓷业史在《纲要》教学中的尝试运用及意义——以一般工科艺术类院校为中心的考察
-
作者:
詹伟鸿
来源: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实践
一般工科艺术类院校
近现代瓷业史
-
描述:
自古以来,瓷业的发展总是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结合一般工科艺术类院校教学实际和“国运兴、瓷业盛”这一国器的特征,按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三个篇章的结构,可以相应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法探讨
-
作者:
常成玉
来源: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方法
课程属性
教师水平
-
描述:
本文从认识《纲要》的课程属性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并从加强对教育的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为人师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认真研究教材的体例、学透吃透教材等三方面切实提高任课教师水平。
-
柳亚子南明史料的奇遇
-
作者:
黄恽
来源:
文史天地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明史料
柳亚子
王瑞丰
《南明史纲》
-
描述:
南明史料是指南社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在抗战中潜心写作《南明史纲》的手稿和相关史籍资料。1939年夏,柳亚子愤于日寇全面侵华,决心以死相抗。他有感于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与南明的历史有着诸多
-
略谈我国古代的雕塑和叠石艺术
-
作者:
常学丽
来源:
文史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明史料
柳亚子
王瑞丰
《南明史纲》
-
描述:
略谈我国古代的雕塑和叠石艺术
-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审美之运用
-
作者:
蔡定益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理论课
教学效果
语言美
近现代史纲要
历史人物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历史研究法
行为美
悲剧美
历史叙述
-
描述:
为提高学生兴趣、加强教学效果,审美可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得到充分运用。审美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体现在三个方面:用史实体现美、用语言展示美、用文艺传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