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变】搜索到相关结果 3547 条
-
盆景艺术“三美”
-
作者:
世杰
来源:
中国花卉盆景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盆景艺术
姿态美
欣赏
季节变化
色彩美
自然美
树木
意境美
有机结合
艺术美
-
描述:
盆景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结合。自然美是盆景的第一“美”,人们欣赏盆景,首先是欣赏它的自然美。树木的自然美包括根、树干、枝叶、花果和整体的姿态美.以及随着季节变化的色彩美。根的外露,龙盘虎踞之势;树干
-
娇艳迷人的变色月季
-
作者:
王耘
来源:
中国花卉盆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色
光照
变色月季
三色月季
-
描述:
您知道变色月季吗?它又称三色月季。属灌丛型丰花月季,适合庭院和阳台盆栽观赏。它的花朵很特别,受阳光照射后会改变颜色。蓓蕾初放时为淡黄色,第二天受光部分会出现红晕,第三天就可变成艳丽的玫红色
-
向您推荐一组齿瓣茶花品种
-
作者:
高继银
来源:
中国花卉盆景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扦插
花瓣
性状
经营者
花朵
锯齿状
突变品种
五彩缤纷
茶花
边缘带
-
描述:
近年来我国从国外引进的茶花品种中,有少量品种花瓣的边缘带有不同形状的锯齿,这一性状无疑又给五彩缤纷的茶花锦上添花了。花瓣边缘呈锯齿状是我国传统茶花品种所缺少的性状,细腻奇特的齿边把花朵打扮得更加迷人、也正因此,众多的茶花爱好者和经营者对齿瓣品种情有独钟。据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培育出的齿瓣茶花品种只有36个,而在我国安家落户的已达25个之多。现从中挑选10个介绍如下:
-
四季恋歌--仿真花花篮插花
-
作者:
齐放
来源:
中国花卉园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季节变化
仿真花
花篮插花
插花艺术
-
描述:
精美的仿真花,色彩,形态甚至质感上,几乎可以乱真。仿真花插花,不但弥补了鲜花插花相对观赏时间较短的缺点,也给对花粉过敏的人打开了一扇绚丽斑斓的窗。《四季恋歌》是一组以节令时序为题材的仿真花花篮插花作品,让我们随着季节变化的音符,拉开春,夏,秋,冬的帷幕。倾听四季的五彩旋律。
-
高海拔优化‘金三角’水仙
-
作者:
苏亚北
来源:
中国花卉园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瓣
物理诱变
校对
花朵
新品种
无性繁殖作物
金三角
水仙
化学
花冠
-
描述:
为无性繁殖作物,栽培过程中一般不能产生变异新品种。20世纪80年代,漳州农校对水仙花进行化学和物理诱变,开展了漳州水仙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并进行了田间群体筛选。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从几十万粒水仙群体中筛选出新的品种——‘金三角’,该品种具有以下特征:
-
图像的背后——写在“当代新工笔邀请展”之后
-
作者:
游江
来源:
中国花鸟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播工具
工笔
思维方式
贡布里希
图像时代
变革发展
图像信息
个体语言
-
描述:
在贡布里希强调我们生活在一个“书籍的时代”之后,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深切地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各种图像的时代,进入现代人头脑中的图像信息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前辈,其传播
-
当代工笔画十题
-
作者:
郎绍君
来源:
中国花鸟画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变形
风格化
工笔画
艺术家
西方现代艺术
格调
艺术创作
当代
作品
-
描述:
去年秋,我参加在杭州举办的南北工笔画对话展座谈会,写了一篇《浅谈当代工笔画》,认为当代工笔画有极大的生长余地和不可限量的前途。同时,就工笔画的名称、材料、写实与表现、风格与格调等问题,谈了一些浅见。前不久,我在参加中国工笔画会主办的第七届工笔画大
-
冬季来了 依然“不花妆”
-
作者:
茉莉
来源:
中国化妆品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冷空气
室内外
妆容
皮肤
分泌量
气温上升
气温变化
冬季
-
描述:
冬季的室内外气温变化很大,这个季节对皮肤真是一大考验!因为当皮肤刚刚适应了冷空气后,突然一热,皮肤油脂就会分泌异常——每当气温上升1℃,油脂分泌量至少会增加10%!早上画好的精致妆容不到中午就变成
-
五色香水塑身术
-
作者:
Warmer
来源:
中国化妆品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美感
香料
改变
肥肉
五色
转运
服装品牌
神经中枢
香水
世界
-
描述:
丰腴,有人娇小,香水改变你挣扎已久减肥无效的体态,让人闻闻就能瘦,不可不信!在这个世界上,最奇妙的色彩哲学,马上为您呈现。
-
小香水瓶见证大时代变迁——访香水瓶收藏家崔绍松
-
作者:
林婕
来源:
中国化妆品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家
变迁
香水瓶
松
玻璃窗
-
描述:
不可及变成了现在的触手可得,从原来的唾而弃之变成了现在的炙手可热,并成为了时尚焦点与品味象征。这是时代的变迁,更是一种文化的改变。 崔绍松觉得,这种变化全因“美的吸引力”,香水并不是达官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