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党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颤抖   日本军国主义   民族   南京大屠杀   觉醒   三角形   纪念馆   雕塑   侵华日军   遇难同胞  
描述: 又到了12月1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盼,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
雕塑的介入:博物馆、纪念场馆主题雕塑探析
作者: 毕振杰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滑田友   民族解放   中央美术学院   主展厅   毛泽东时代   艺术创作   抗日战争时期   吴为山   李象   侵华日军  
描述: "雕塑的介入"为话题,探析雕塑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多样形态及多学科间交叉的艺术呈现。一、园区雕塑与主题阐释走进国内各类博物馆、纪念场馆,诸多园区雕塑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
为她擦去眼泪吧 (外一首)
作者: 李瑛   来源: 诗选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字提示   陶埙   外一首   红高粱   采桑   给你   慰安所   相信你   利济   侵华日军  
描述: 报载:在南京利济巷一处侵华日军慰安所旧址上建立的“慰安妇”主题纪念馆A展厅内,有一块女性面容的浮雕,旁刻有一行中英文字提示:“请您为她擦去眼泪吧!”许多参访者来此,都拿起毛巾为她擦拭流下的泪水——我的头巾上洒满红高粱花的北方锄草的姐妹我的被露水打湿蓝围腰的南方采桑的姐妹一百个春天也唤不回千万受辱的冤魂
历史的惨案 带血的思考——参观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作者: 王文国   来源: 石油政工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片放映   石油管道   南京城   输油站   惨案   纪念馆   大屠杀   遇难者   侵华日军   遇难同胞  
描述: 去年10月,北方已秋风瑟瑟,而“火炉”南京城还残留着尚未退尽的炙热.一大早,我们一行30人就赶到“大屠杀纪念馆”,带着一种极其沉重的感情,走进纪念馆大门.“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6个苍劲
雕塑
作者: 王铁衡   来源: 石油政工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片放映   石油管道   南京城   输油站   惨案   纪念馆   大屠杀   遇难者   侵华日军   遇难同胞  
描述: 雕塑
中国雕塑院作品选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抗日   南京大屠杀   中国   纪念馆   雕塑   战士   侵华日军  
描述: 《胜利的号角》雕塑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纪念馆和平公园.抗日战士昂首挺胸,脚下踩踏着倭寇的弃甲和枪械,用力吹起冲锋号,充满了胜利的勇气和昂扬的斗志,仿佛掀起无数抗日战士冲锋的巨浪,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气势.
中国雕塑院藏品选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品   南京大屠杀   中国   扩建工程   纪念馆   雕塑   吴为山   侵华日军  
描述: 吴为山:逃难系列——祖孙(青铜2007)(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选)
雕塑
作者: 倪敏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品   南京大屠杀   中国   扩建工程   纪念馆   雕塑   吴为山   侵华日军  
描述: 雕塑
中国雕塑院藏品选
作者: 吴良镛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品   南京大屠杀   中国   扩建工程   纪念馆   雕塑   吴为山   侵华日军  
描述: 吴为山:逃难系列-小孙儿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选)
主题性雕塑艺术的新探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主题雕塑研讨会
作者: 邵大箴   袁运甫   安远远   吴长江   陈醉   奚静之   王镛   马鸿增   梁江   尚辉   丁方   顾森   翁剑青   吕品田   李晓峰   聂危谷   方宁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大历史事件   主题性   南京大屠杀   遇难   中国美术家协会   纪念馆   雕塑艺术   侵华日军  
描述: 大型纪念碑雕塑,特别是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的雕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也是我们理论研究者应该关注的现象。首先一点,雕塑家担负重要而巨大的雕塑工程,假如没有政府的委托和支持的话,是很难有所作为的。还有一点,一件雕塑,尤其是大型的、与建筑相结合的雕塑,它受到种种限制,雕塑家能不能拿到这项工程这是一方面,他还要受到建筑的限制。从世界范围来说,建筑师在设计建筑形象时,往往把雕塑作为一个点缀,这和他的修养、对艺术的认识、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以及对整个艺术的评判尺度有关系。而好的建筑师,大都能够宽容雕塑家、画家、艺术家,将创作组成一个整体。
< 1 2 3 4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