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义民】搜索到相关结果 25 条
-
西方现代雕塑的转折点——奥古斯特·罗丹的雕塑艺术
-
作者:
赵炎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世纪
库尔贝
奥古斯特
一九
“现代主义”
艺术风格
十九世纪
象征意义
转折性
加莱义民
-
描述:
在西方雕塑史上,奥古斯特·罗丹(一八四○—一九一七)是一个转折性的人物,他的艺术风格首先继承了"古典主义"雕塑的传统,被誉为十九世纪"古典主义"雕塑最后的大师,但同时他也被称之为"现代主义"雕塑的开拓者,在"古典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许多新的方向,为二十世纪的雕塑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罗丹,一八四?年出生于巴黎的一
-
金色的秋天 金色的记忆———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综述
-
作者:
梁黎
牛志男
许鑫
来源:
中国民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题材
少数民族文化
民族文艺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
描述:
举办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举办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对巩固和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举办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集中
-
司徒乔《义民图》研究
-
作者:
董帅
来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竹笔
义民图
司徒乔
-
描述: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幅表现了48个义民的竹笔长卷,这就是近现代著名画家司徒乔创作的《义民图》。它是画家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最富时代特征和感情色彩的作品之一。作为一名极具特色的画家,司徒
-
图说纪念性雕像
-
作者:
付玉竹
贾思睿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主题范围
牛久大佛
战斗场面
物质实体
历史事件
马耳叙阿斯
贝尔尼尼
泰坦尼克号
加莱义民
-
描述:
雕像是一个独立的三维物质实体,可以把纪念性雕像看作是具象艺术。一座纪念性雕像是能够从各方面被观看的,因此一座雕像比一座浮雕作品在主题范围的选择上有更多的限制。雕像倾向于描绘个体和有限的群体,而浮雕则可以更自由地描绘人群、战斗场面、历史事件、建筑背景等复杂内容。
-
罗丹雕塑《思想者》中的理智与情感
-
作者:
王舒蕊
来源:
人文天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主义时期
青铜时代
奥古斯特
地狱之门
理智与情感
狄亚
十九世纪
思想者
加莱义民
天顶画
-
描述: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他一生作品林立,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是继菲狄亚斯
-
浅析罗丹雕塑的审美倾向
-
作者:
杨金成
来源:
美与时代·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观念
地狱之门
艺术创作
当代艺术家
布德尔
加莱义民
精神需要
艺术语境
欧洲艺术
审美倾向
-
描述:
雕塑在19世纪欧洲艺术生活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它既是实用的又是审美的。雕塑家除了满足人的道德观念与理智的美以外,还满足了人的精神需要,人的最优美的感情,甚至人的模糊的理想。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不少的雕塑家,但其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应首推罗丹,他是法国19世纪下半叶最杰出的雕塑大师,也是继菲狄亚斯、米开朗基罗之后欧洲雕塑史上第三座高峰。他的影响至今不衰。罗丹为何受到人们如此推崇呢?在纷繁嘈杂的当代艺术语境下,重新解读和诠释罗丹作品的审美特征与倾向,对当代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
失败的荣耀:罗丹之《巴尔扎克像》
-
作者:
朱晓云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巴尔扎克
《青铜时代》
《加莱义民》
雕塑艺术
罗丹
现代雕塑
失败
-
描述:
如果说,罗丹的事业始于《青铜时代》,成熟于《地狱之门》《加莱义民》,乃至《维克多·雨果纪念像》,那么标志其问鼎西方雕塑艺术巅峰的则非《巴尔扎克像》莫属。这件世纪之交的雕塑,是罗丹花费7年创作,19年
-
领导干部如何走出空谈误区
-
作者:
饶志华
来源:
当代江西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打击报复
实话
社会主义民主
领导干部
言论自由
现实问题
误区
建言
奖惩机制
讲真话
-
描述:
一般来说,"实干"比"空谈"容易理解得多。如何走出空谈误区,是当今领导干部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通常情况下,领导干部走出空谈误区必须做到"三忌"。一忌把所有"谈"都看作"空谈"。有些领导干部认为"谈"就是动动嘴,就是"空"的、"虚"的,与扎扎实实干是对立的。古人也推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说"、"谈"流露出一种轻视的态度。其实,空谈与
-
重识罗丹——朱尚熹雕塑日记
-
作者:
朱尚熹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从众现象
造型特点
滑田友
布朗库
卡普尔
钱绍武
曾竹韶
本体语言
布德尔
加莱义民
-
描述:
去年正值罗丹大展在国博的尾声。应《雕塑》杂志之约,需要一篇关于雕塑本体语言的文章,我选编了去年在国博临摹罗丹作品期间所写的体会,将议论雕塑语言的短文集中于此,供广大读者阅读。目前,我国雕塑界呈现出多元的状态,多元的价值观并存,少了许多以往的从众现象,多了许多理性思考。雕塑本体的研究开始受到部分人的关注,这对于我国现当代雕塑的发展提供
-
马蒂斯的雕塑:被抓握与被看
-
作者:
威廉·塔克
尚晓风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朗库
抓握
空间性
立体主义
体量
塞尚
马约尔
贾科梅蒂
马蒂斯
加莱义民
-
描述:
马蒂斯对于雕塑传统的根本性反思(不是排斥)和他的雕塑作品,今天对于我们来说依然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谜题。马蒂斯关于视觉和物质存在的思考挑战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理解。当我们谈及雕塑的"空间性"时,一般来说我们能想到的是起始于立体派的线条和块面的建构,然而马蒂斯1909年的作品《蛇形》(Serpentine)实际上才是第一件这种类型的作品,即,将被雕塑影响和暗示出的空间看得与雕塑实体所占有的空间同样重要。然而马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