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用】搜索到相关结果 17 条
-
苏氏古建筑泥塑意象图式的民俗意蕴及其渊源
-
作者:
朱年
来源:
古建园林技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中用
社会
过程
内涵
大自然
发展
概念
拼搏
创造
-
描述:
建筑,作为人类社会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不断地同大自然作顽强拼搏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物质形态发展至今,已远不是人们概念中用以“遮风避雨”的栖身之地,而是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
-
“中”为“洋”用
-
作者:
徐淦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艺术家
蒙德里安
中国艺术家
缅因
西方现代艺术
现代美术
东方色彩
“洋为中用”
雕塑系
中国美术
-
描述:
近十年来,不少中国艺术家大胆借鉴西方现代艺术,“洋为中用”,使中国美术的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殊不知,一些西方艺术家也象我们一样,对于从不同文化的艺术中吸收滋养,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教过的一些学生
-
《聚瑞盈香》
-
作者:
常玉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材
艺术家
题材
西方
西体中用
50年代
-
描述:
您看,那一浅口青花四方盆中,一株五色缤纷的万寿菊开得多么娇艳。花朵累累,满布枝头,好一幅喜庆的景象。这是常玉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巅峰之作——《聚瑞盈香》。无论从媒材还是题材上,此画都可说是“西体中用
-
徐玄德:画如一首诗,一首歌
-
作者:
梅囡
来源:
文化市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融合
浪淘沙
诗
当代艺术
洋为中用
民族传统文化
油画创作
玄德
-
描述:
在当代艺术的油画创作出中坚持中西融合,洋为中用,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上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成长洗礼的。徐玄德先生正是沿着这样的路口默默地耕耘着。
-
徐悲鸿的绘画思想
-
作者:
许经文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绘画思想
现实主义
康有为
新艺术
写实主义
洋为中用
中国画
造型艺术
徐悲鸿
-
描述:
徐悲鸿的作品,无论是油画、国画还是素描,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
-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
-
作者:
郭晓波
来源:
科教导刊(电子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用中学
学中用
真实情景
生活情景
-
描述:
五彩缤纷的生活是语言的源头,又是运用语言的沃土。课堂生活化教学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在生活中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生活意识,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它是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桥梁。
-
探析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与徐悲鸿的画马艺术
-
作者:
张彤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郎世宁
中国画家
艺术作品
油画技法
东西方艺术
宫廷画家
西体中用
中体西用
画中
中国绘画
-
描述:
作为留洋西学的中国画家,将西画系统的引入到中国绘画中,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们二人将"西体中用"与"中体西用"完美的运用在中国绘画中,而"画马"做为他们绘画中的代表,在表现上也是各有特点,对中国绘画有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