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岳立天中
作者: 李庚香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教文化   少林寺   嵩阳书院   法王寺   “三教合一”   中国禅   文化内涵   历史与文化   高峰体验   太室山  
描述: 嵩山像一幅油画一样悬挂着,成为一种或浓或淡的风景。我所挚爱的嵩山,依然保持着一种乐雅的平凡。巍巍嵩山,雄居五岳之中,带给人的是令人心悸的“天心地胆”之叹。雄伟、奇特、险峻,山是“望望不可到,行行何盘曲”。幽深、秀丽、敞旷,水是“瀑布墨浪飞九天”。特别...
道教与景德镇瓷器纹饰
作者: 曲永建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老学派   “三教合一”   古代巫术   五斗米道   道家思想   道教   纹饰   景德镇瓷器  
描述: 道教是道家的支流和变种。它源于古代巫术,后以秦汉时神仙巫术和黄老学派的道家思想为主。以东汉张陵五斗米道为端,经历了趋炎附势的魏晋道教,政教合一的隋唐道教及"三教合一"的宋元道教。历代道教均奉老子为教主,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因而老子的
闲话罗汉写实
作者: 马晓乐   来源: 档案管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交融   现实主义   三教合一   闲话   古代中国   罗汉   佛教造像   写实  
描述: 东汉佛教的传入,无疑影响了之后中国雕塑的发展,石窟雕像、禅林彩塑等如雨后春笋,占了古代中国雕塑的大半壁江山。在不断的历史、文化交融里,“儒、佛、道”最终三教合一,佛教也至此完全被汉化,与本土现实生活相结合,变得世俗化。
渗透着世俗化、地方化审美意识的佛教艺术:宋代大足宝顶山石刻
作者: 周安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合一   宝顶山石刻   世俗化   地方化  
描述: 大足宝顶山宋代石刻是别具特色的一处佛教造像场所,是在之前的石窟艺术的基础上与地方文化融合而演变发展形成的,是对中国古代艺术的继承与延续.在宋代社会政治背景的作用下,宝顶山石刻独特的以佛、儒、道三教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宗教形象,并大量采用取材于普通布衣生活内容的连环画式的叙事性图解手段,以通俗化对其宗教意义的诠释,从而便于宗教经典的宣播.在现存遗迹中今人所能解读到的是,宗教形象被赋予了更多的市民阶层的视觉特征和思想意识,将老百姓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几乎提升至与神同等的地位,世俗化、地方化的审美理想流露无疑,宗教法度和地位因历史的变革而发生的演变与衰落催生的却是无可争辩的民间艺术杰作.
谜样的三教合一铜人像
作者: 李秋焘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合一   铜人像  
描述: 本文论述了铜仁城市名称的由来及城市名称与三教合一龛铜人像的紧密联系,三教铜人的来源、归属及在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
“人文平台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合一   铜人像  
描述: “人文平台
架上,再度回归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合一   铜人像  
描述: 架上,再度回归
“三教合一”对中国传统宗教建筑的影响
作者: 李忱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建筑   三教合一  
描述: 本文简述了儒、释(佛)、道三教在中国历史上从对立、争斗、融合到最终走向合一的重大历史进程,并通过对中国传统宗教建筑结构、布局、雕塑形象和祭祀人物的分析,阐述了"三教合一"对中国传统宗教建筑的影响。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