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擦擦”的佛塔主题
作者: 周安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塔   艺术   擦擦   佛意  
描述: 藏地佛塔林立,形态多样的塔建筑为脱模浮雕艺术擦擦提供了制模的原形,同时也刺激了擦擦的发展,不仅有丰富多变的内容与样式,而且从古至今广泛流传。擦擦模拟着塔的外形,同时也容纳了塔的实质意义,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及信仰的需要而不断的发展变化。
周安平油画作品
作者: 周安平   来源: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   油画  
描述: 周安平油画作品
佛教艺术传播的统一性——麦积山、炳灵寺早期造像的比较
作者: 周安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一性   佛教传播   麦积山   炳灵寺   造像  
描述: 麦积山与炳灵寺石窟遗迹是古代丝路佛教艺术成就最有力的见证之一,这两个相距近五百公里且分属不同民族政权的石窟的早期造像中竟然存在着诸多的相似因素,究其来源,应在于分裂政权对佛教信仰和中原文化的双重选择以及因民族迁徙、融合而带来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同时也体现出石窟艺术的一个共性,即渗透着传统艺术精神。
渗透着世俗化、地方化审美意识的佛教艺术:宋代大足宝顶山石刻
作者: 周安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合一   宝顶山石刻   世俗化   地方化  
描述: 大足宝顶山宋代石刻是别具特色的一处佛教造像场所,是在之前的石窟艺术的基础上与地方文化融合而演变发展形成的,是对中国古代艺术的继承与延续.在宋代社会政治背景的作用下,宝顶山石刻独特的以佛、儒、道三教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宗教形象,并大量采用取材于普通布衣生活内容的连环画式的叙事性图解手段,以通俗化对其宗教意义的诠释,从而便于宗教经典的宣播.在现存遗迹中今人所能解读到的是,宗教形象被赋予了更多的市民阶层的视觉特征和思想意识,将老百姓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几乎提升至与神同等的地位,世俗化、地方化的审美理想流露无疑,宗教法度和地位因历史的变革而发生的演变与衰落催生的却是无可争辩的民间艺术杰作.
“墓园拾零”(一) 珂勒惠支的雕像
作者: 周安平   来源: 世界博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衰老   纪念碑   柏林墙   工作室   雕像   母亲   普尔   比利时   雕塑   伊拉克战争  
描述: “墓园拾零”(一) 珂勒惠支的雕像
遗落在荒原上的恨——美国名诗人庞德追忆
作者: 克劳斯·多尔曼   周安平   来源: 世界博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咖啡   安太尔   庞德   意大利   威尼斯   美国文学史   音乐会   艾略特   荒原   老妇人  
描述: 幽居的老妇人我轻轻地按了按252号的门铃,楼上一扇窗户应声打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探头朝下望望,又把头缩了回去。不多时,门内楼梯上脚步声拾级而下,随即,一位纤细、柔弱的老妇人出现在我面前。她温和地冲我笑了笑,请我进去。门内是条过道,旁边的厨房内正飘出煮咖啡的馨香。过道里杂乱不堪,堆放着破旧的木箱、纸盒、地毯。卧室更显狭小。壁炉里燃着的木炭“劈啪”作响,红色的火光给这间昏暗的小屋增加了些许亮度。周围全是书,墙上挂的镜框里镶着埃兹拉·庞德,这位在美国文学史上有着卓越影响的杰出诗人的剪报照片。墙角立着一尊由庞德的好友、雕塑家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系列连载之四 修道院中最后的晚餐
作者: 周安平   来源: 世界博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修道院   古希腊   佛罗伦萨   古典精神   文艺复兴运动   人类与自然   晚餐   绘画   女性肖像   波提切利  
描述: 1452年4月15日,佛罗伦萨的公证员皮埃罗和农村姑娘卡塔丽娜在芬奇村寂静的橄榄园中产下一子。不久,皮埃罗抛弃了卡塔丽娜,从小失去了母亲的达·芬奇是在祖父的抚养下长大的。身为私生子的达·芬奇后来在绘制女性肖像时,常常加入记忆中的母亲的影像,因此,在他的笔下,女性往往被描绘得至善至美。幼时,达·芬奇即被父亲送入其密友委罗基奥的门下学习绘画和雕塑。当时和他同窗习画的还有波提切利。此人后来也成为以调和人类与自然、发掘古希腊罗马传统以恢复古典精神为宗旨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角。有出蓝之誉的达·芬奇曾为老师委罗基奥的《基督受洗》(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作于1473—1475)补画天使形象,今老师深叹不如,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