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布达拉宫有多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宗教文化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交融   拉萨市   西藏   统治   参观访问   布达拉宫   古建筑   政教合一  
描述: 布达拉宫是我国有名的古建筑。位于西藏拉萨市西北角布达拉山上。布达拉宫原为西藏农奴主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内有宫殿、灵庙、佛殿、经堂和庭院等。建筑高达十三层,依山垒砌,体现了汉藏文化交融的风格。宫内藏有大量壁画、雕塑等。凡到拉萨的人没有不想到布达拉宫参观访问的。
论文化交融与设计创新
作者: 赵娟   郑铭磊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交融   文化   设计创新  
描述: 设计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化交融有利于设计创新。
铁肩担道义 妙手绘丹青
作者: 高为华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风雷激荡   热爱生活   文化交融   戴着镣铐跳舞   油画家   布面油画   审美价值观   中西文化碰撞   人生的思考  
描述: 中国的油画,来自于西方,但中国的油画家们对西方油画不仅仅是学习和继承,一代代油画家带着难以磨灭的理想主义,对世界文化精神的诠释,进行着创新和探索。在这种中西文化碰撞、古今文化交融的风雷激荡中,创造出一批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代审美价值观融为一体的好作品,也涌现出一批敢与担当,勇于创新的油画大家,冉劲松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劲松先生勇于直面当代,直抒胸臆,直击时弊,他不仅仅是一个油画家,更是一个思想家。油布之上,思想家所崇拜和敬畏的是:人类的尊严,时代的使命。他的价值观,从来不以功利为目的,而是以国家、以民族、以普世为出发点,以人道主义、苍生情
从代尔夫特蓝陶看中西方瓷器文化交融
作者: 宋军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交融   青花瓷   中西方   文化交流   荷兰   中国   风格特色   瓷器  
描述: 代尔夫特蓝陶是一种产于荷兰南荷兰省代尔夫特的陶器,颜色为白地手绘蓝花,类似中国的青花瓷。尽管荷兰蓝陶源自中国青瓷的模仿却独具一格,创出自己的风格特色。仅就追溯代尔夫特蓝陶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便可从中窥得中西方陶瓷文化交流的相互影响及其相互交融。
浅谈油画风景创作对中国画形式美的借鉴
作者: 李俊杰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交融   形式美   风景油画   民族化   中国画  
描述: 风景油画是油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欧洲自17世纪开始即逐渐涌现了许多杰出的风景画家和优秀的风景作品。而在油画传入中国一百多年后,国内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风景油画家。由于本土文化的渗透,东西文化的交融,许多油画家在风景油画创作中借鉴了中国画的形式美,使得风景油画蒙上了一层中国色彩,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风景油画。
闲话罗汉写实
作者: 马晓乐   来源: 档案管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交融   现实主义   三教合一   闲话   古代中国   罗汉   佛教造像   写实  
描述: 东汉佛教的传入,无疑影响了之后中国雕塑的发展,石窟雕像、禅林彩塑等如雨后春笋,占了古代中国雕塑的大半壁江山。在不断的历史、文化交融里,“儒、佛、道”最终三教合一,佛教也至此完全被汉化,与本土现实生活相结合,变得世俗化。
论“开光”装饰的艺术价值——从开光的产生、发展、演变谈起
作者: 蔡花   费飞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交融   开光   艺术价值   传统装饰  
描述: 本文沿历史的脉络,梳理了“开光”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阐述了“开光”这一装饰手法的艺术价值;论述了这一传统装饰手法在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特殊意义。
从代尔夫特蓝陶看中西方陶瓷文化的交融
作者: 宋军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方   陶瓷工艺文化交融   代尔夫特蓝陶  
描述: 代尔夫特蓝陶(荷兰语:Delfts Blauw)是一种出产于荷兰南荷兰省代尔夫特的陶器,颜色为白地手绘蓝花,类似于中国的青花瓷。尽管荷兰蓝陶源自对中国青花瓷的模仿,但却独具一格,创作出了自己的风格特色。本文试着就其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分析,从中西方陶瓷工艺文化交流的角度来阐释中欧不同风格的陶瓷器是如何互相影响进而相互交融的。
元代景德镇青白釉碗类之造型鉴赏
作者: 范世峰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交融   青花瓷   白釉   景德镇   蒙古人   新品种   元代瓷器   海外贸易   造型   青白瓷  
描述: 1279年,在海上飘荡的南宋朝廷被元军消灭,全国统一。这是一个蒙古人统治的朝代,是一个疆域广阔、多民族融合、文化交融的大时代。蒙古人在统一全国的前一年即至元十五年(1278年)便设立了专门掌管烧造瓷器的官府机构“浮梁瓷局”,元代景德镇还创烧了枢府卵白釉瓷、青花瓷、釉里红瓷等新品种。但从近几十年发掘的元瓷窖藏和元代纪年墓葬看,青白瓷在当时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且闻名十四世纪的卵白釉和为景德镇奠定瓷都地位的青花瓷,其母体也是青白瓷。尤其是在外销需求的进一步刺激下,景德镇生产的青白瓷在元代的表现尤为突出,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他的《岛夷志略》中列举用陶瓷进行海外贸易的记载有四十多处,其中,名为“青白瓷”的就有三处,如“贸易之货,用棋子⋯⋯青白碗、铁条之属”。 随着学术界和收藏界人们对青白瓷的日益重视,元代青白瓷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作为重要日常生活用品和外销商品的青白瓷碗,在近几十年发掘的江西高安、永新、内蒙古集宁市等元代窖藏以及海底沉船中有大量发现。从收藏角度讲,器物造型是展现其艺术风采的重要方面,景德镇窑青白釉碗在造型方面与宋代相比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一只元青花瓶背后的文化交融
作者: 郑晋鸣   来源: 南国博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交融   博物馆   青花瓷   元青花   花瓶   人物故事   景德镇窑   南京市  
描述: 青花瓷,源于唐宋、盛于元明,乃瓷器中的珍品,全国馆藏不过百件,绘有人物故事的更是难得.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就是一件举世无双的至宝.“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由景德镇窑烧制,高44.1厘米,底部直径为13厘米,口径仅为5.5厘米.小口丰肩,斜腹平底,造型优美,线条圆润,雍容华贵,给人以凝重的美感.白釉洁净莹润,青料浓艳幽雅,二者相互映衬.加之遒劲的拓抹绘瓷笔法,使画面有丹青之妙.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