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Daniel 】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无所遁形:爱德文·斯瓦克曼、刘建华对话
作者:
林昱
Daniel Nieh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华侨城
艺术家
被遗弃的
青白瓷
艺术品
德文
瓦克
日常
场景
描述:
在景德镇的昌河,几百年间各个窑炉所产生的碎瓷片就那样一层层地堆积在河滩,犹如一个关于生产的考古现场。潮汐的涨落冲刷着它们、淹没了它们、有时又让它们暴露出来,像是反复进行的水葬。不过,文化怀古并不是刘建华的视角,他把景德镇的废瓷垃圾场移植到上海浦江华侨城由外国建筑师设计而成的商业地产环境中,和把一整集装箱的义乌小商品倾倒在美术馆空间一样,谋求的是量的堆积所带来的冲击。但比起《义乌凋查》(2006)的直接宣泄,《遗弃》(2011)用了更加多的细密的修辞。
我们从未参与: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
作者:
鲁明军
Daniel Nieh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七十年代
物质形态
社会关系
艺术中心
“参与”
双年展
雕塑
深圳
描述:
深堋OCT当代艺术中心SHENZHEN OCT 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2014.05.16~2014.08.31博伊斯的"社会雕塑"是"我们从来参与: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策展人马克·丹尼尔思考的起点。在他看来,"社会雕塑"拓展了雕塑的概念,它超越了物质形态,开始介入社会关系,并开启了"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一互动、合作式的参与性实践。时至今日,依然甚嚣尘上的关系艺术和参与艺术可以说都是脱胎于"社会雕塑"。不
郝量:幽邃之地
作者:
孙冬冬
Daniel Nieh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文化
全球化
焦虑
现代主义
中国画
民族国家
隐蔽
描述:
相比于作为媒介的"水墨",郝量近期的绘画实践也许更适合放在"中国画"的范畴内讨论。虽然,"中国画"这一定义本身所凸显的民族身份源自一种文化身份的焦虑。而无论是在当下的全球化视野中,还是追溯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现代性路径,这种焦虑实际上面对的又是同一个文化他者。如果忽略这种文化上的焦虑,回到绘画的内部,我们则会发现无论是在所谓的西方的油画,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