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0002 条
-
让个性语言放飞互动的课堂
-
作者:
董洁玲
来源:
华章(教学探索)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师
课堂
表达
尊重学生
文本
言语
引导学生
学习方式
互动
-
描述:
课堂上,学生的感受多,说得也多,这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但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对生活产生独特的视角,加强言语独特性的培养,又要引导学生以独特的学习方式对文本、对生活、对心灵进行自由的剖析和描述,使他们的言语流光异彩、五彩缤纷,使他们的表达更顺畅、更规范、更准确、更有条理。
-
端午节话粽子
-
作者:
徐小风
来源:
华中建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端午节
传统习俗
粽子
-
描述: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南朝《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古人惟恐屈原的遗体“为蛟龙所窃”,便在做筒粽时,用“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至今在我国一些地区包制粽子时,还常见有五彩线呢?
-
论建筑环境竹景观的虚景设计
-
作者:
刘海燕
吕文明
来源:
华中建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环境
虚景
竹子
-
描述:
竹子以独特的自然美感和人文内涵而具有丰富的景观效应,中国园林可以说“无园不竹”。竹景观中虚景的营建更使建筑环境具有自然天成、空灵生动的氛围。综合众多建筑环境竹景观实例,该文主要从竹林天籁与竹影玲珑两方面分析竹林虚景的设计手法,为现代建筑环境竹子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
菊
-
作者:
齐鲁
来源:
华中建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指
玲珑
宁静
阳光
女子
逼近
落叶
衣衫
脚印
西风
-
描述:
菊
-
精神的纯创造——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与绘画和雕塑探讨
-
作者:
齐宛苑
矫苏平
来源:
华中建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勒·柯布西耶
精神的纯创造
绘画
建筑
雕塑
-
描述:
对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与绘画和雕塑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在精神意蕴与情感表现方面,其建筑与绘画和雕塑创作相一致,都是“精神的纯创造”,在造型方面,相互贯通和影响,绘画和雕塑创作经常成为新建筑探索的先导。
-
格式塔视知觉理论与城市雕塑环境空间的设计原则
-
作者:
江昼
王娜娜
来源:
华中建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
城市雕塑
视知觉
城市雕塑环境空间
-
描述:
该文在提出了我国当前城市雕塑摆放空间普遍设计水准不高的现状后,时“格式塔心理学”的视知觉理论进行了简要的阐释,运用其理论对城市雕塑环境空间的设计问题进行探讨,归纳出五个原则,并对城市雕塑环境空间设计实践进行指导。
-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现代化中的城市雕塑建设》(编号:04SJB760001)
-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中建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天地
建筑
雕塑
-
描述: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现代化中的城市雕塑建设》(编号:04SJB760001)
-
湖北工业大学第六教学实验楼设计评述
-
作者:
程国志
来源:
华中建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实验楼
方案设计
校园建筑文化
-
描述:
湖北工业大学第六教学实验楼由湖北省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设计,该楼位于校园中心,建筑面积为43900m~2,包括:机械、物理电工、计算机、外语、工程实训等实验室,高度为主体六层及部分架空层,一切都顺其自然,不失大气与雕塑美之风采。
-
极少主义艺术与景观照明设计
-
作者:
张玉芳
马剑
来源:
华中建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极少主义艺术
作品理性
景观照明
-
描述:
极少主义起源于19世纪,这种哲学思想对于艺术界影响颇深,影响了雕塑界、建筑界、园林设计、室内设计等很多领域,其主题是以尽可能少的手段与方式感知和创造,即要求去除一切多余和无用的元素,以简洁的形式客观性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该文通过挖掘极少主义的艺术内涵,分析了景观照明设计的极少主义趋势和极少主义艺术本质,这类理性的艺术创作思想和作品对于当前中国的景观照明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城市文化对城市雕塑创作的影响
-
作者:
袁华祥
李铭超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文化
非物质文化
城市雕塑
物质文化
-
描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雕塑也逐渐兴起,城市雕塑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鱼目混珠的现象.为了找到正确的方向来指导城市雕塑创作,应该深入认识城市文化对城市雕塑的影响.城市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在对城市雕塑创作的影响上,物质文化表现为城市环境、城市雕塑创作的材料和城市雕塑制作的技术;非物质文化表现为城市环境法规、城市居民的传统观念、城市居民的审美心理、城市的精神和城市居民文明素质等.这些因素一起共同作用于城市雕塑的创作,它们为城市雕塑的创作划定了一个范围,雕塑家要在此范围内找到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