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塑绘双清 一代名家
作者: 罗充然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代名   潘天寿   教授   国画   书画家   刘开渠   雕像   碑林   雕塑教育   雕塑艺术  
描述: 朱培钧教授是著名的雕塑家、书画家和艺术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他出生于广西桂林地区恭城县,七岁开始学画、十二岁所作的《百蝶图》交誉艺林,中学时代崭露头角。 1935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其国画工笔和写意花鸟曾师从张光、戚维新以及潘天寿教授,深得这些大师们赞赏。当时潘天寿教授所领导的书画研究会,年轻的朱培钧受到潘教授的赏识,得到他的亲传,打下了国画基础。20岁所作的《墨石图》就得潘老的欣赏,并题
最后的防线(雕塑)
作者: 石向东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家   形式和内容   特等奖   思想   国体   天地   作品   并没有   雕塑  
描述: 最后的防线(雕塑)
飞翔(雕塑)
作者: 张鸣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家   形式和内容   特等奖   思想   国体   天地   作品   并没有   雕塑   张鸣  
描述: 飞翔(雕塑)
创造光明的人(雕塑)
作者: 黄月新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家   形式和内容   特等奖   思想   国体   天地   作品   并没有   雕塑  
描述: 创造光明的人(雕塑)
坚强的后盾:雕塑《最后的防线》创作谈
作者: 石向东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守门员   观众   作品完成   国脚   感到难过   中国国家足球队   钢铁   雕塑  
描述: 每当看见足球,不知不觉地想起一些情景:从学生时代到现在,作为足球迷的“我”从不会放过一场足球电视节目,特别是我们中国国家足球队的比赛;只要中国队一上场我和周围的“足球迷”就对着电视机大声地为自己的国脚们加油助威,为祖国的荣誉而呐喊;然而十四届世界杯足球亚洲区外围赛,和25届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的黑色“3”分钟、“9”分钟把我们从声音的震荡中打入了一片沉默,然而我想这不只是我一个人感到难过,
回到艺术的位置:石向东雕塑艺术座谈会发言补记
作者: 刘新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础体系   雕塑艺术   座谈会   现代雕塑  
描述: 单一的基础教学对个性的窒息 中国传统美术的基础教育体系造就了独特的中国绘画和雕塑,现代工艺美术理论的产生对现代艺术建构自己的基础体系也有所启迪。但随着西方画潮涌入中国之后,尤其是经过徐悲鸿的努力和苏俄美术的渗透,以西方写实理论为核心的基础体系长期成为中国美术殿堂前的一道窄门——欲登堂奥,必由此进。
作为思想载体的现代艺术:从《最后的防线》谈起
作者: 龙开民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奴隶》   现代艺术   作品   雕塑  
描述: 《最后的防线》与《维纳斯》、《拉奥孔》、《奴隶》、《大卫》、《思想者》等表面上多么不同,但它无疑是一座雕塑、一座获得《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特等奖的雕塑,并光荣地被送往洛桑奥运村永久陈列。 人类文明史上不同的时期所产生的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是与欣赏者思想意识的变化紧密连系在一起的。在山村姑娘不管方便不方便也爱穿上高跟鞋,老头子穿上花T恤也不足为
现代装饰壁雕“八桂风物”创作谈
作者: 何镇海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侗族   芦笙   下半部   装饰   广西   民族艺术   项圈   对外交流   绣球  
描述: 一九九二年四月,我和同行们一道接到了上级领导交给的重新设计装修人民大堂广西厅的的任务,雕塑组由我负责。该组主要负责厅内的装饰壁雕。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厅内的现代装饰系列壁雕《八桂风物》,为广西厅增添了一份光彩。 广西厅是广西人民代表议论国家大事,参政议政,对外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广西在北京向全国和全世界对外交流开放的一个窗口。厅内的装饰壁雕怎样体现广
用美去拨动每一个学生的心弦:记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高景丽教师的美术教学思想与实践
作者: 刘南一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思维   纸版画   教师   思想与实践   美术教学   东城区   教育系统   立方体   劳动模范   艺术评论  
描述: 几千件中学生的美术作品琳琅满目,绚丽多姿,展示在人们面前。有素描、色彩写生,纸版画,动物纸造型,图案纹样设计,京剧脸谱,乒乓球人物造型,雕塑等等,构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艺术世界。这一件件孩子们的美术作品,充满着童趣与智慧想像,透发出他们纯真向上的美好情感。这些业绩是不平凡,的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美术教师——高景丽老师几十年来用自己的心血与汗水浇筑而成。她在中学美术课的讲台上,默默无声辛勤耕耘三十个春秋,每一节课求实求效,真正触及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并成功点燃了他们的智慧火花。
机器人·青铜器·飞翔的翅膀:观《最后的防线》断想
作者: 周楷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节性   机器人   废旧钢铁   青铜器   油画肌理   具象艺术   抽象艺术   雕塑家   作品   大卫  
描述: 一 青年雕塑家石向东的新作《最后的防线》,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作品通过一个足球守门员的艺术形象,表达了广大中国人民对中国足球早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关注和期望,进而反映了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奋进的心态和进取精神。青年雕塑家面对这样一个重大主题,放弃了传统的形式,而大胆采用抽象的表现手法。他在废旧钢铁中
< 1 2 3 ... 54 55 56 ... 148 149 1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