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081 条
-
五彩缤纷的冰灯摄影
-
作者:
王淑云
来源:
大众摄影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微距镜头
微距摄影
享受
乐趣
事实
世界
-
描述:
五彩缤纷的冰灯摄影
-
?阳城址初步考察
-
作者:
周振华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初步调查
豫章郡
地理志
狮子山
天然屏障
确切位置
鄱阳湖
城址
腹径
都昌县
-
描述:
据《汉书·地理志》记:豫章郡系高帝置,当时领县十八,(?)阳县是十八个县之一。又据《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五记载:(?)阳城,府城(注:饶州城)西北百二十里,汉初置县,刘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省。从上得知(?)阳县从建县至废时间长达六百余年。为了弄清它的确切位置,1981年冬鄱阳湖退水的季节,我们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查,找到了该城址位置在都昌县城东南40公里的周溪公社泗山大队大屋场村以南60米的湖洲上(图一)。从这里的地貌看,西北有王家山、鹞咀山、狮子山、座山、石虎头等作天然屏障;南有城头山,紧靠城头山下有横港河,面临鄱阳湖。中部开阔平坦,城址就座落在城头山以北纵横一公里的范围内,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在该城址西部鹞咀高家村和北端大屋场
-
介绍一首疳证验方——化疳散
-
作者:
王春生
来源:
江西中医药杂志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使君子
五谷虫
清代
经验方
脾胃
介绍
土炒
望月砂
白术
姜汁
-
描述:
(炒)60克,使君子(去壳、煨)60克,白茯苓(乳蒸)30克,白术(土炒)30克,雅连(姜汁炒)15克,共研极细末,萆薢煎浓汁调下,每服1—3克,日服三次。
-
鄡阳城址初步考察
-
作者:
周振华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豫章郡
屋场
底径
花纹砖
阳城
汉初
腹径
筒瓦
都昌县
地理变迁
-
描述:
据《汉书》地理志记:豫章郡系高帝置,当时领县十八,(枭阝)阳县是豫章郡十八个县之一。又据《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五记载:“(枭阝)阳城府城(注:饶州城)西北百二十里,汉初置县,刘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省”。据此得知(枭阝)阳县从建县至废时间长
-
“佛印”者,何许样人?
-
作者:
凌文凯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宋神宗
中学语文
翰林学士
旁通
描写
弥勒
船头
统编教材
江西
-
描述:
中学语文统编教材第三册所辑《核舟记》一文,其中写到“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这里,对于“佛印”其人的描写可谓相当具体而传神,非常逼真生动。“锦印”为谁?他是江西饶州府浮梁县人,姓谢名端卿,表字觉老,幼习儒书,通古今之蕴;旁通二氏(释道二教),负博洽之声。为应举到京。当时已为翰林学士的苏东坡闻其才名,每与谈论,甚相敬爱。常作诗酒之游,遂成莫逆之交。后宋神宗因天时亢旱,准
-
创新要以传统为基础
-
作者:
王伯敏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有法
潘天寿
《历代名画记》
中国画家
石涛
墨法
艺术创造
墨彩
黄山图
-
描述:
有人一再地说:“要创新,就要痛痛快快的创,可以撇开传统,另起炉灶。”说这些话的同志,他的根据是石涛的论点。石涛说过,古人未立法之前,不知古人法何法。石涛又说,古人未立法之前,未知有法,故法自我立。因此,“另起炉灶”的说法者,便以为自己的说法可以成立了。我认为“另起炉灶”的说法是脱离实际的,脱离历史实际的。石涛说的意思,提倡创造,要画家不受古人的成法所约束,可以持之成理。
-
油画的传统技法
-
作者:
全山石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尼德兰
传统技法
油画笔
绘画技法
油画技法
伦勃朗
威尼斯画派
鲁本斯
绘画形式
卡拉瓦乔
-
描述:
油画过去被称作西洋画,它是从西方传来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和任何画种、任何画法一样,是随着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在西欧尚未采用油画工具之前,人们在绘画方法上已作过多种探索。古时候的胶彩画,罗马时代的腊画,中世纪的湿壁画,镶嵌画,玻璃画,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鸡蛋清胶粉画等,都是当时最成功的尝试。它们从材料、工具到绘画技法,虽然与油画很不相同,但他们却为油画的产生作好了各方面的准备。
-
全山石新疆油画写生画展观感
-
作者:
谭永泰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工作
伊犁河畔
油画家
油画艺术
油画写生
全山石
风景写生
兄弟民族
民族大家庭
教学活动
-
描述:
近年来,全山石同志曾带领研究生到新疆深入生活,后来又应新疆美协及艺校的邀请,为他们办训练班,三次赴疆从事教学活动,培养了不少新疆少数民族美术干部。在忙于教学工作的同时,他利用时间画了大量的油画写生作品。吐鲁番盆地,帕米尔高原,伊犁河畔……吸引着画家,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各少数民族的人物形象,在他的画笔下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他怀着对边疆兄弟民族的深厚情感,挥动画笔,为我们祖国团结友爱的各民族大家庭里的边疆英雄人民——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的兄弟姐妹们传神写照。这些画都是画家在海拔四千多米高
-
全山石新疆油画写生展览座谈会
-
作者:
本刊记者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任务
油画艺术
少数民族地区
体验生活
油画写生
美术学院
艺术创作
新疆各族人民
作品
座谈会
-
描述:
全山石同志是我国中年一辈的著名油画家,是浙江美术学院副教授兼油画系主任。近几年,为了教学的需要,他曾三次到新疆去。天山南北、伊犁河畔、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部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在那里胜利地完成教学的任务,为新疆培养了油画艺术骨干;在教学之余,又深入体验生活,画了大量的油画写生。1982年9月3日至16日,在浙江美术学院陈列馆举行了“全山石新疆油画写生展览”,展出作品一百余幅。9月10
-
米勒素描的魅力
-
作者:
钱景长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美术
变体画
美国画家
画中
艺术语言
播种者
油画创作
色粉画
拾穗者
普桑
-
描述:
一据说,法国画家米勒(1814—75)生前由于贫穷,买不起颜料,因而常以铅笔、钢笔或自制的木炭条作画。这样,他固然绘出了《播种者》、《拾穗者》、《晚钟》等举世闻名的油画,但他留世之作中数量更多的是素描,总共约有两千五百幅(不包括色粉画)。这些素描包括速写、默写、创作稿等,既为他的油画创作积累素材,也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而获得了独立存在的权利,并被公认为世界素描艺术的珍品。米勒是怎样绘成这些素描的?他的创作方法和美学观又是怎样的?要绘制一幅好的图画,有没有现成的“艺术规则”可以照搬?对于这一为许多初学者所感兴趣的问题,画家是这样回答的:“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凝视大自然的人……,他的感受可以导致表现。人不能给狗以嗅觉,而只能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