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9017 条
-
新媒体技术发展对艺术形态表达的影响:以装置艺术为例
-
作者:
张硕琪
高玉国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置艺术
新媒体技术
艺术形态
-
描述:
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已经使得艺术从单纯的绘画、雕塑、摄影到计算机艺术,多媒介融合的创作模式让艺术形态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根植于新的技术和新的思维,艺术进入了一个新媒体的时代,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为艺术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
-
从临摹到创作——以唐代佛教造像为例谈衣纹研究
-
作者:
尹远洋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衣纹
唐代
创作
临摹
佛教造像
-
描述:
本文笔者通过对中国佛教雕塑的实地考察到临摹的过程记录,采用比较、联系,由实践到理论的研究方法来思考当下雕塑创作的认识。在接受现代学院雕塑教育的同时,吸收传统雕塑的手法,并将自己实践的体会融入创作中。创作过程:从雕塑内容方面主要借鉴唐代佛教造像的衣纹表现特征,并将西方经典雕塑形式加以合理运用。从雕塑造型方面对雕塑的衣纹形式、技法、材料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本文对衣纹研究正是基于此目的。
-
将泥塑基础引入绘画基础教学研究
-
作者:
谢宏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学家
艺术院校
雕塑作品
绘画基础
雕塑专业
教学研究
形体结构
梁思成先生
艺术发展史
三维形体
-
描述: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教育家梁思成先生曾说:“艺术之始,雕塑为先”。雕塑的发展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雕塑基础的泥塑在当今各个艺术院校雕塑专业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它能否对绘画基础造型专业给予一定帮助,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泥塑基础教学,不仅仅是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艺术的培养。它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人,借助泥塑的方式表现对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理解。主观感受是对模特儿年龄、性格、气质等要
-
高校校园景观人性化分析:以玉林师范学院景观规划为例
-
作者:
王枭萌
韦学飞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校校园
景观规划
人性化
-
描述:
近年来,高校校园景观规划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通过对校园景观人性化从绿化、道路设计、环境设施、雕塑及景观小品、水景等方面的分析,来对玉林师范学院目前的校园景观规划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措施。以此来希望校园景观规划能够从人性化角度来设计,设身处地地为师生们提供一个优美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
古埃及壁画艺术与现代METRO风格的对比
-
作者:
李菡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埃及壁画艺术
程式化设计
metro风格
-
描述:
埃及艺术家数千前就已经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进行了认真地观察,并有独特的理解。其历史通过建筑物石板上的雕刻和写在纸莎草上的象形文字和绘画被保留下来。因此,他们的壁画艺术保留着特殊的风格和持续稳固的传统,成为延续千年的程式化法则。Metro设计风格以其简洁、返璞归真的设计语言成为当下流行的趋势,扁平化,无特效,仅使用简单元素,这些成为他们遵循的一种设计规则,那么他们的设计规则与古埃及的雕塑壁画中的程式化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本文将古埃及壁画艺术与现代metro风格进行对比并试图发现其奥秘。
-
古蜀国艺术文化的符号特点:以四川广汉三星堆为例
-
作者:
金磊磊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星堆
艺术符号
青铜雕塑
-
描述:
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相媲美的三星堆遗址里的青铜雕塑,惯用抽象、变形等方式加重雕像的神秘感与立体感。而它这种既具体又抽象,既写实又浪漫,既有力又神秘,既有人的真实感又有神的虚妄的艺术风貌让他成为这个时代里独立而完整的文化体系,一种具有特殊符号的文化区域。
-
跨界与融合:解读“2009年以来的中国新摄影”展
-
作者:
刘冬常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摄影
跨界
多元化
融合
-
描述:
当今时代是一个以视觉图像为中心的时代,摄影、电影、绘画、建筑、设计、雕塑、多媒体等都在互为激荡汇流。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摄影艺术可以除照片这一基本形式外,还可以以影像、多媒体、装置等媒介形式去呈现。更注重观念性和跨媒介、跨领域合作,呈现视觉、听觉、触觉相融合的跨学科交叉新面貌,使摄影产生更多可能性。
-
浅谈造型艺术中造型能力的重要性
-
作者:
胡琪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础造型
艺术
-
描述:
什么样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的作品,什么的人才能称之为艺术家。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绝不是偶然的发生,而是多种因素的成就。纵观世界美术史,就伟大的艺术家们而言,不谈他们所处的那段历史环境问题,在此就探知一下他们在美术绘画和雕塑创作中的那些共同的特点。基础知识和造型能力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对于当下学习美术的人来说,多多少少会有些帮助。
-
古蜀国艺术文化的符号特点
-
作者:
金磊磊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星堆
艺术符号
青铜雕塑
-
描述:
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相媲美的三星堆遗址里的青铜雕塑,惯用抽象、变形等方式加重雕像的神秘感与立体感。而它这种既具体又抽象,既写实又浪漫,既有力又神秘,既有人的真实感又有神的虚妄的艺术风貌让他成为这个时代里独立而完整的文化体系,一种具有特殊符号的文化区域。
-
传情达意:以石膏为主要创作媒介的作品:乔治·西格尔作品材料探析
-
作者:
连文莉
王新钢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材料
传统
现代语境
写实主义
石膏材料
综合开发
-
描述:
在现代雕塑的制作中,新材料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艺术创作者在为发掘新的材料语言或者综合性的材料语言不断实践着,以期获得更多维的表达空间和作品的独特意味。特别是在20世纪30、40年代以来。其中著名的艺术家乔治·西格尔以独特的理解和艺术的方式给传统材料——石膏赋予了以新的语言和新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