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8263 条
-
克拉克瓷繁华没落之后的华丽蜕变
-
作者:
赵未眠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克拉克瓷,作为畅销国外的瓷器,一度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国瓷”,短暂繁华之后的没落,使克拉克瓷的绚丽身姿归于沉寂。但随着其后各处水下沉船的重见天日,尤其是近来“南澳一号”的发掘,克拉克瓷神秘的真容,逐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这种曾经风靡亚洲以及欧洲等地的瓷器,记载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世界陶瓷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不只是美丽传说 克拉克瓷,是对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外销瓷的一种统称,这种瓷器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外销青花瓷之一,也包括少数五彩器。其质地细腻,画工精美,胎体轻薄,釉水明亮,发色雅致,颇受欧洲贵族厚爱,几乎畅销整个十六世纪后期和十七世纪,几乎成为这一时期出口瓷器的唯一样式。1602至1603年,葡萄牙曾有两艘名为“圣·迭戈号”和“圣达·凯瑟琳娜号”分别在非洲海岸的圣海伦娜附近与马来西亚东海岸的帕达尼亚附近被荷兰人截获。船上数万件的货物最后在荷兰被拍卖,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中国青花瓷,这次拍卖在欧洲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由于葡萄牙人的船只在荷兰被称作“克拉肯”,因此不知瓷器产地的欧洲人便将这种瓷器成为“克拉克瓷”。 在收藏界,克拉克瓷也是在近年来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
汪友棠“人面桃花相映红”姐妹壶与“羲之爱鹅”瓷板堵评议
-
作者:
肖兴义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边饰均有描金(图1:“人面桃花相映红”姐妹壶)。壶的正面画的是桃树下一位容貌姣好的女子手拿香包,微目含羞地在想着心事(图2:“人面桃花相映红”姐妹壶局部观)。在画面左上角写有“柳村氏”字样(图3:汪友棠
-
探秘五毒纹
-
作者:
王家年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人们常把各种坏事都做的现象称为“五毒俱全”。然而,明淸瓷器中纹饰繁多,其中有一种就被称为五毒纹,五毒纹它有什么含义呢?我们以明万历五彩人物五毒纹盘为例,该盘高1 9厘米,口径10 6厘米,足径6 6
-
克拉克瓷年代\窑口研究
-
作者:
欧阳希君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克拉克瓷的得名及特征 克拉克瓷在国外研究较早,且有多种解释。1681年温斯顿(Winschooten)对其解释为:克拉克是一种巨大的轮船,在荷西战争中荷兰人掳获了它,出于纪念的目的,就把最古老最精美的瓷器叫克拉克瓷。1701年马林(P•Marin)对这个词作了一个简单的解释:克拉克瓷是最古老又最精美的瓷器,其名称是出于纪念从西班牙和葡萄牙手中掳获的船只,因为这些船装载的瓷器是最早被常到荷兰的瓷器。1967年沃特伯格(W•von Wartburg)认为克拉克瓷这个术语起源于荷兰的“Kraakporselein”,而前缀词“Kraak”可追溯到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里,表示一种小的商船“caraca”,而“caraca”又是来源于阿拉伯的“harraqu”(一种小船)。也有观点认为:这种瓷器在17世纪初来往于荷兰与塞兰德的海盗船从葡萄牙商人那里掳获的货物中被发现,于是用荷兰语叫它“Kraken”(克拉克);克拉克瓷并非来自葡萄牙人的船名,而是出自荷兰语“Kraken”,是裂缝或破损的意思,弗兰克(Franck)、泰尔(woordenboek der Nederlandsche Taal)均持这一说法;“克拉克”就是精美瓷器,荷兰最精美的瓷器叫克拉克瓷,因为荷兰最早的瓷器就是克拉克瓷;拉斐斯(G.E.Rumphius)认为来自中国当代精美瓷器叫克拉克瓷;“克拉克”就是形容了陈列青花瓷的弗里斯兰(Friesland)架子。
-
长江石的精神
-
作者:
刘一泓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四川盆地就象个巨大的聚宝盆,把长江源头沱沱河流经途中冲刷出来的鹅卵石都聚集到了四川境内的长江河段,特别是泸州一带沉淀了无数的花卉、鸟兽、山水图形和人物等丰富的长江画面石,泸州人从赏石爱石的乐趣中,更体验到了石头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和甘于奉献的高贵品格。 长江里有五彩斑澜的雨花石,晶莹剔透的黄蜡石,雍容华贵的牡丹石,还有如苍松翠柏般的水墨画面石,无不栩栩如生,给人以智慧和力量。但更多的是被岁月浸蚀得早已没有了色彩的鹅卵石,他们与众多的长江石一样拥有石头的精神和品格,是长江的骨头。 几万年前甚至更远的蛮荒,长江石来自于金沙江。甚至更远的唐古拉山。为了承接上苍降下的甘露,孕育了黄河和长江,成长为一座座巍峨雄伟的大山挺立在世界的屋脊。
-
唐三彩的辉煌历史及真假辨伪之管见
-
作者:
翼云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唐三彩誉满古今,驰名中外,是由于它继承了历代工艺品的优良传统,吸收了绘画、石刻、雕塑等艺术优点,广泛采用了印花、堆贴、刻划等形式的装饰图案,汇成了一种新奇的民族工艺,创立了唐代陶塑艺术的独特风格。其特点是造型浑厚丰满、雕工细腻、线条流畅、色彩瑰丽、潇洒奇特。这些精湛的技艺,显示了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像塑马、骆驼等,骨骼健壮而不笨拙,肌肉丰满而不臃肿。侍女、乐伎、舞伎的塑造更是丰肌秀骨,体态婀娜。更重要的是釉彩上使用了我国独有的流串工艺,使其以斑斓的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华贵的造型著称于世,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灿的明珠。本文将就唐三彩的历史发现、各种艺术造型、工艺特征以及唐三彩的真假辩伪等予以详细阐述,希望以一管之见给唐三彩收藏爱好者带来有益的启迪。 大唐辉煌艺术——历史的耀眼名片 大唐盛世不仅创建了政治的开明、经济的繁荣、政权的稳固,而且开放门户,促进了唐朝与东亚和西域各国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唐三彩陶瓷艺术正是在这一国泰民安、物产极大丰富、对外交往频繁的国力强盛时期应运而生的。唐三彩既是五彩斑斓的陶瓷艺术品,同时又是反映唐朝政治经济和民俗文化历史的艺术瑰宝,更是大唐盛世辉煌历史的耀眼品牌。
-
磁州窑红绿彩瓷的鉴赏与鉴定
-
作者:
刘志国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红绿彩瓷器是磁州窑瓷器艺术的经典之作。根据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目前具有铭款的磁州窑红绿彩作品上的文字记载,红绿彩技法形成于金代后期。金代贵族属游牧民族,似乎非常偏爱红、绿等色。金早期崇尚生活俭朴,但到金中晚期时,女真统治者及贵族生活趋向奢侈豪华,并极为推崇厚葬风俗,红绿彩技法即在此背景下出现,成为金磁州窑最富成果的装饰技法之一。 美仑美奂的艺术 磁州窑红绿彩瓷器系在一次高温烧制的化妆白瓷釉面上,以红、绿、黄等低温颜料彩绘出纹样,再进行第二次低温彩烧。绘制金彩者,则还要进行第三次彩烧,称之为红绿彩加金彩。还有先施黑彩,烧成后再做红、绿、黄彩彩绘,有高温黑彩,又有低温红绿彩,高、低温彩绘相媲美,可称之为最早的斗彩。由于红绿彩主要颜色为红,故过去也称赤绘。红绿彩描绿点红,鲜艳夺目,艳而不俗,丽而不躁,多装饰于碗、盘、杯、瓶及瓷佣上。考古发现,生产红绿彩产品的窑场,遍及山西、河南、山东等地。邯郸磁州窑的观台窑、彭城窑都有生产。目前资料证实,磁州窑的临水窑口出土的红绿彩作品,不仅造型种类丰富,数量多,质量最好,制工亦最绚丽、精美。 20世纪70年代,峰峰临水窖藏曾经出土过一组红绿彩加金彩释迦牟尼、文殊、普贤等佛象。
-
旧藏物语:刻铭铜熏炉的鉴赏与探讨
-
作者:
李明贵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清点旧藏,其中的这件熏炉,古拙敦实,其貌不扬,但炉体上的八字铭文扑朔迷离,颇费思量,值得探讨。 中国使用香料的历史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早在新石器晚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已有在室内熏香的习俗。龙山文化陶熏炉的发现,将熏炉的历史推到4100年前。 在战国时期和汉朝的皇室和贵族中熏炉就已经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器物,它反映出了古人的精神生活,生活质量和审美情趣。 熏炉一直延续到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久盛不衰。 熏炉造型玲珑精美,它不仅实用,也是一种高档陈设品和装饰品,品味典雅,极富生活情调。被认为是贵族居室文化的一部分,为达官贵人所钟爱的奢侈品。 熏炉具有熏香、除秽、熏衣、洁室、洁身、取暖的功能。熏炉在使用时将香料放在炉内点燃,缕缕香烟通过盖上的镂孔飘散四方,如丝如缕,弥漫不绝,满室馨香,去浊消毒,贻神健体。每逢大事,沐浴焚香,则更是体现了人们的时尚和虔诚。 因为熏炉是用炭火来熏香料的,有时候会有炭火渣掉出来,而汉代都是席地而坐、席地而卧的,地上铺的是席子,为了防止火灾,所以就在炉的下面做一个圆盘,里面放上水,承接溢漏出的火星。从而,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和防火安全意识。
-
高足炉还是高足灯
-
作者:
欧阳希君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过去见到过一类高足瓷器,福建所产多为八角敞口平折沿、圆形折沿上跷,高足与炉底以鼓圆或圆饼形物相连接胎而成,少数为覆莲高足,部分有一周钜齿纹装饰(图1),一般都将其定名为“炉”。笔者并未过多考证,亦将
-
浅论磁州窑雕塑艺术
-
作者:
张树云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陶瓷雕塑是磁州窑瓷器的重要品种。此前在河北省邯郸市的观台、彭城等磁州窑产地,出土了大量的陶瓷雕塑及陶瓷标本。还出土了许多用于制作雕塑作品使用的母、范。母胎为实物造型、陶范亦即模型;许多经过素烧的雕塑素烧半成品作品。如有摩蝎、小花篮等圆雕作品及浮雕及镂空等雕塑作品。磁州窑雕塑艺术,真实反映了我国北方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与鲜明的时代特点。如磁州窑红绿彩瓷佣中的人物佣,大都塑造得体形丰满,姿态优美、仪态丰韵,她们身着当时最为流行、精致而色彩艳丽的服装与左妊服饰。手中有的抱子、有的持扇、有的捧果,确为当时物质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了使雕塑作品绚丽多彩,使用了很丰富的釉色与颜料进行彩饰。 较之磁州窑传统的白地黑花装饰技法,无论是磁州窑黄、绿、褐三彩,还是红绿彩,它们的制作都使用了更加复杂的工艺和技法(字型设计与制胎、制模;釉色装饰需要低温颜色釉的研制;二次烧成时则需要高温素烧、低温釉烧等);从其使用场合来看,则多为皇家园林、宫廷建筑用品或陈设品。因此,磁州窑三彩雕塑及红绿彩雕塑作品,似乎属于一种奢侈的高档艺术品。 磁州窑雕塑作品主要分为三彩与红绿彩两大品种。 磁州窑三彩雕塑 磁州窑三彩装饰过去称之宋三彩,系将低温铅釉作为主要釉色装饰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