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艺术之窗·走近刘海粟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美术教育   造化   艺术理论   创作   中国画   国内外   油画  
描述: 刘海粟(1896~1994-),原名盘,字季芳,号海翁。祖籍安徽风阳,生于江苏常州。擅长油画、国画、美术教育。七十余年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对中国画、油画、书法、诗词和艺术理论都有精深造诣,学贯中西、艺通古今。国画创作博取传统精英而不泥古,注重写生,师造化而又欺造化,擅山水、花鸟、走兽,喜作泼墨泼彩法。画风豪放奇肆,苍莽劲拔,醇厚扑茂,多彩多姿,卓然自成一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牡丹
作者: 信丙坤   徐帅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牡丹画   工笔   自然流畅   绿叶  
描述: 这是一幅工笔牡丹画。其特点是:笔法精谨细腻,线条自然流畅,叶筋花脉,清晰醒目。青枝绿叶,润秀清雅,桃红牡丹,各具美姿,中间一朵,硕大亮丽,光艳照人,引来彩蝶,双双飞舞。整个画面,富丽堂皇,栩栩如生,弥散着花香,洋溢着刮青画意,令人赏心悦目,陶然神往。
文化现象五彩缤纷 公众评点众说纷纭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众   评点   文化生活   文化现象   革故鼎新  
描述: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各种文化现象五彩缤纷。而伴随着这些文化现象一起登场的,还有来自各个阶层的声音。这些评点或充满理性,或富于激情,或革故鼎新,或激浊扬清,让人久久回味。下面一组选文,但愿能在带你领略时下多种文化现象的同时,给你以思想之启迪。
一剑掠长空
作者: 李正丽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作文   《一剑掠长空》   语文  
描述: “嘭”地一声巨响,五彩斑斓的火焰带着梦想与希望直冲云霄,划破静谧的天空,留下一道道灿烂的轨迹。
爱心是比天空更博大的字宙
作者: 李阳海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地   水墨画   爱心   世界  
描述: 爱心是什么?爱心是神奇的颜料,它滋润蓝天,天会更蓝;它滋润大地,大地会更加葱笼。如果世界是一幅水墨画,爱心会让切五彩斑斓;如果世界陷入严冬,爱心便是火焰,驱走冬日的严寒。
艺术之窗·走近傅抱石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系   《江山如此多娇》   美术史论家   中国画家   《潇潇暮雨》   中国美术家协会   傅抱石   中国美术史论  
描述: 傅抱石(1904~1965)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原名长生、瑞麟。江西新舍人。早年留学日本,学习东方美术史,工艺美术,雕塑,毕业于东京帝国美术学校。回国后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擅长山水、人物,在传统基础上融合中西画法,并师法自然、崇尚革新。作品笔圣豪放潇洒,淋漓酣畅,情感强烈、真挚,画风雄健。代表作有《潇潇暮雨》《九歌》《江山如此多娇》(与关山月合作)等。亦长于书法、篆刻,并长期从事中国美术史论的研究,著述丰富。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画院院长等职。
打阳伞的女人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流派   代表人物   青年画家   印象派画家   印象主义   女人   19世纪60年代   展览会  
描述: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又称为“外光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1874年4月,一群青年画家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展览,在展品中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的标题被一位保守的记者在文章中借用作为嘲讽,称这次展览是“印象派画家的展览会”,“印象派”由此而得名,莫奈也成为了印象派代表人物。印象派的著名画家很多,还有:马奈、西斯莱、毕沙罗、雷诺阿、德加等。
呐喊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国   内在世界   题名   自然派   印象派   表现主义   相区   外在表象   马蒂斯   油画  
描述: 表现主义,最初是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茹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来与自然派和印象派相区别。表现主义使用颜色和狂乱的线条来表达自我,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
罗丹:三点启示
作者: 刘再复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启示   作家   茨威格   全神贯注   创作状态   文艺理论家   思想   罗丹   雕塑  
描述: 当茨威格还年轻的时候,他赢得了一个机会见到罗丹.那时他正在法国诗人维尔哈伦家作客,诗人听到他热烈地赞颂罗丹后就说:"你那么喜欢罗丹,就应该和他亲自认识认识.我明天就要到罗丹的创作室去.如果你觉得方便,我带你一起去."
浓妆淡抹各相宜:《红楼梦》第三回王熙凤、林黛玉肖像描写比较谈
作者: 诸定国   来源: 语文天地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黛玉进贾府   创新意义   红楼梦   文学塑造   人物性格   重要手段   王熙凤   肖像描写   曹雪芹   人物形象  
描述: 肖像描写是文学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也是小说中最困难的一部分(马卡连珂语)。《红楼梦》中的肖像描写极富特色,绘形传神,富有创新意义。中学课本所选《林黛玉进贾府》一回,是众多主要人物亮相登场的重头戏。作者调动多种手段,进行大量精彩的肖像描写,或工笔雕琢,或虚笔写意;浓妆淡抹,各具佳妙,给文学画廊增添了光彩夺目的群芳谱。
< 1 2 3 ... 1192 1193 1194 ... 1218 1219 12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