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五彩缤纷的路
作者: 斯琴高娃   来源: 民族文艺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革命   努力奋斗   领导人   艺术形式   排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建设工程   音乐舞蹈   史诗   大型  
描述: 五彩缤纷的路
壮锦图案简论
作者: 于立华   来源: 民族艺术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几何纹样   自然形   适合纹样   图案纹样   工艺美术品   单位纹样   壮族人民   花纹图案   国际友人   斑布  
描述: 壮锦,是壮族民间工艺美术品,采用五彩缤纷的丝绒和棉纱织造而成,以别致的图案,绚丽的色彩和结实耐用而驰名中外。据史载,明代就有织着龙凤花纹图案的壮锦作为贡品,也曾一度远销日本,越南等地。解放后,壮锦作为广西出口的工艺美术品,更是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据考证,壮锦是在古代织物,如斑布、白緂,(纟束)子等土布的基础上,吸收其它织锦(如蜀锦)的技艺逐渐发展而成的。斑布,远在汉代广西就有织造,南北朝时已具相当
傣家艺术拾缀
作者: 宋自华   来源: 民族艺术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傣语   裙边   使人   水傣   尖塔   银泡   红绿丝   美满幸福   滇南   花腰傣  
描述: 居住在滇南哀牢山麓的元江傣族,分为水傣和花腰傣。他们用美的艺术美化人体、服饰及其它,是个爱美的民族。花腰傣的服饰花腰傣的服饰一身花,一身色,象天上五彩缤纷的彩虹;象地上开屏的孔雀
壮族图腾遗风的新发现——原始神奇的“蚂(虫另)舞”简介
作者: 于欣   罗仁德   来源: 民族艺术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千多个   民族学家   宏伟壮观   南丹   民族民间舞蹈   图腾舞蹈   皮鼓   鼓面   东兰   拟兽舞  
描述: 壮族,是广西最古老的土著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铜鼓和花山崖壁画就是壮族古老文化的主要代表。特别值得注意和认真思考的是:宏伟壮观的花山崖壁画,一千多个人物图象的造型,其基本特点是蛙形姿态,广西出土的铜鼓鼓面上,塑有立体浮雕,有不少是青蛙造型;在东兰、南丹等县的壮族地区,还保留着“埋蚂(虫另)”(葬
台湾土著艺术的一般特点
作者: 韦兰春   来源: 民族艺术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排湾   非洲黑人   中国钱币   太平洋地区   垂直状   木梁   部分词   图腾柱   组合图   立体形  
描述: 非洲黑人的艺术常是三维的,而太平洋地区的艺术是两维的。台湾艺术,甚至木雕,也不例外。在我们的例子里,有些立体形的雕刻人物,但我们已经知道它们是晚期发展起来的。所有早期传统雕刻意于在二维的表面的限度里表达三维的形式。它们的大多数没有赋予强烈的情感,甚至那些很突出的浮雕。台湾的雕刻要从正面看,它象一幅图画。(多数排湾族房柱的正面有浮雕图案,台湾大学收集的一个木柱,有完全相同的正面画面,在它的四边各有一个站立的人物,可以做为说明这个观点的一个好例子)
《菲利浦·约翰逊》专集前言
作者: 菲利浦·约翰逊   张钦哲   来源: 建筑学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庭   拉斯金   空穴   “少就是多”   菲利浦   农神   大教堂   约翰逊   巴特   雕塑  
描述: 今年初,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约我撰写《世界著名建筑师丛书》中的《菲利浦·约翰逊》专集。我因在美期间对约翰逊的理论及作品多有接触,故欣然从命。 今年五月,我收到了约翰逊为其专集撰写的前言,概括地论述了他在进行设计构思时所考虑的主要方面。实际上,这些思想在七十年代中期已经形成,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得以坚持和发展。为有助于我们对约翰逊本人及美国当前建筑思潮的了解,特将这篇前言先行翻译发表。
建筑的新装点
作者: 徐迟   来源: 建筑学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巴黎   大壁   教授   法国   点象   雕塑家   现代雕塑   西非   艺术学院  
描述: 琵亚特丽斯·喀莎台苏斯,巴黎艺术学院师范系造型艺术教授,应文化部邀请,来我国讲学。她在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讲了课,介绍了法国现代雕塑的新流派,并打开了幻灯机,放映了一些雕塑作品。她首先介绍马赛尔·梵·蒂埃伦,一位动态雕塑家,放映了一些运动的雕塑,并对之赞扬备至。讲课完毕,湖艺学生给她看一本书, 《法国,一个春天的旅
GRC建筑塑像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知识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轻质高强   山东省   威海市   小动物   材料   防火性能   美容师   GRC   建筑   动物雕塑  
描述: 当您来到山东省威海市,看到耸立在公园路西侧的12属动物雕塑时,您一定会认为这些小动物十分可爱,可您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他们是用一种轻质高强、防火性能好、造价低的GRC材料制成的,再经"美容师"们的一番经心装饰,就变得如此生动
试论审美意识觉醒之途径
作者: 阮卫   来源: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感受美   生活中   审美实践   发现美   审美意识   当今社会   实践活动   情感因素   写作者   首要任务  
描述: 一个写作者,应该是具有强烈而独特的审美意识的人。这样,他才能够敏捷地发现美,深刻地感受美,艺术地表现美;才能在对现实进行审美把握的基础上创造更高的艺术美,因此,唤醒自身沉睡的审美意识,是摆在每个写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只有越过了这道阶梯,展现在眼前的才能是一片五彩缤纷的世界。当今社会,人们各方面的特性和需求都得到了充分的承认和尊重。在物质财富逐渐丰富的情况下,对精神方面的追求日益成为社会的普遍规象,成为人们的迫切愿望。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每个人的理想和追求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得以实现。同时,社会也为人们追求自身审美意识的觉醒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作者主体的审美意识,是通过其自身不断进行的审美实践活动而逐渐觉醒、逐渐积累和完善的。个人的审美实践大体可以分成两方面:一是直接投身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
建始县发现桥形钮錞于
作者: 建始县博物馆   邹待清   来源: 江汉考古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桥形   春秋战国时期   建始县   云纹   暴雨时   青铜   台地   椭圆形   青花   战争  
描述: 建始县青花乡石柱河南侧二台地反洼坡上发现一件器形别致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桥形钮錞于。重4公斤,通高370厘米,空径170厘米,上大下小,状如碓头,顶端上铸有椭圆形盘。盘中立一桥形铜钮,以作悬挂之用,钮高20厘米,钮部刻有羽状叶纹及对衬形云纹。这件器物是1983年7月一次暴雨时坡地崩塌而暴露出来的。社员曾令安、曾令品先后发现,都疑是坟内什么物,怕拣回家
< 1 2 3 ... 115 116 117 ... 125 126 1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