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城市雕塑漫笔
作者: 刘开渠   来源: 旅游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服饰   哈尼族   哀牢山   哈尼梯田   红河县   民族文化   梯田文化   雕塑家  
描述: 城市雕塑漫笔
赞哈尔滨新雕塑
作者: 一泓   来源: 旅游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服饰   哈尼族   哀牢山   哈尼梯田   红河县   民族文化   梯田文化   雕塑家  
描述: 赞哈尔滨新雕塑
长寿大型雕塑“凤姑娘”
作者: 华名扬   段美强   来源: 旅游天府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摄影   秋天   享受   旅行   温泉  
描述: 长寿大型雕塑“凤姑娘”
希奥岛的屠杀图片说明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译丛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婴儿   侵略军   土耳其   希腊独立战争   德拉克   图片说明   屠杀   创作   希腊人   油画  
描述: 德拉克罗瓦发表于1824年的《希奥岛的屠杀》,取材于当时希腊独立战争的一个插曲:土耳其侵略军在希奥岛上掠夺、屠杀手无寸铁的希腊平民。希腊长期受土耳其统治,于1821年兴起独立战争,博得全欧进步人士的同情和支持,德拉克罗瓦也以这种精神创作了这幅油画。画中表现的情景十分凄惨:被迫害的希腊人,奄奄一息地匍坐在地上;婴儿在昏迷的母亲胸前挣扎;而侵略者则戎装鲜丽、气势骄横
如何观赏雕塑
作者: 赫伯特·里德   沈弘   来源: 文化译丛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体感   连带关系   欣赏   建筑物   正面   幻觉   塑像   艺术家   雕塑家   遮挡物  
描述: 欣赏雕塑,首先该欣赏的是它体积或块面的质感,即它的立体感。浮雕给人以物体占据空间的幻觉,而雕塑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通常是指圆雕。这样,一件雕塑品就不应该单从一个角度看。我们要么绕着雕塑看,要么就让雕塑自身旋转。对于上述规则往往会有许多例外,因为雕塑跟建筑有连带关系。假如它雕刻在一座建筑物的正面,那就只能从正面的角度来看。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雕塑家就认为无须对塑像的背面也象正面那么精雕细刻。但假如塑像周围没有遮挡物,并且不一定要以某个特定的建筑物作为其衬托的背景时,艺术家
特洛伊木马的故事
作者: 《康普顿百科全书》   来源: 文化译丛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伦   真马   特洛伊木马   里面   拉奥孔   雅典娜   统帅   雕塑家   希腊人   战士  
描述: “我们已经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了,牺牲了希腊最勇猛的战士,”奥德修斯(即乌利西斯)说,“但该城仍未攻陷,墨涅拉俄斯要讨伐劫走海伦的特洛伊人的目的终未达到。”想到家乡希腊的伊塔克岛上王国,他忧虑地摇头叹息着。“奥德修斯,快制定一项袭取该城的良策吧,我们的妻子儿女等得时间太长了,他们都望眼欲穿了,凭您的足智多谋是一定能想出一个挽救我们大家的办法的。”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恳切地说。于是,在雅典娜女神的的帮助下,奥德修斯想出了那条著名的木马计。他让一个希腊雕塑家做了一具比真马还大的空心木马,里面足可容纳一百名
雷诺阿作品欣赏
作者: 闻立鹏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内容题材   法国   观众   西方艺术史   色彩   印象派   普通人   日常生活   作品欣赏  
描述: 距今一百一十年前,在法国巴黎一个摄影师的工作室里,一群艺术青年联合举办了一次展览会。画家们的作品,一反当时宗教神话等概念的题材,一反几百年来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他们直接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经常在外光中写生,用明亮的色彩把浓荫下的女人体、草地上聚餐的人群、灯光下的舞女等等展现在观众面前。人们的眼睛一时不能适应,保守的学院派们的脑筋更是转不过来,一时间舆论哗然、嘲笑指责之声四起。一位批评家看到莫奈的《日出印象》,就讽刺这批离经叛道的画家们为“印象派”。这就是西方艺术史上著名的印象派的名称的由来。印象派以前,欧洲艺术的内容题材大都有一定的规格与模式,在油画技法上重素描,画面基本上是棕褐单色素描效果,色彩基本上是
《名作欣赏》一九八三年总目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作品选   素描   书法作品   国画   原作   颜真卿   总目录   油画   艺术特色  
描述: 《名作欣赏》一九八三年总目录
千古不朽的《清明上河图》
作者: 水天中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汴梁   画卷   张择端   故宫博物院   古代绘画   繁荣景象   清明上河图   作品   绘画空间   北宋  
描述: 每到秋高气爽的季节,首都故宫博物院就要把我国古代绘画珍品陈列出来。人们置身晋、唐、宋、元名作之林,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但其中最吸引人的作品,当首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图卷完美的构思,高超的技艺和它所表现的生活景象的丰富多采,往往使观赏者叹为观止。《清明上河图》描写北宋首都汴梁(今开封)汴河两岸“物阜民丰”的繁荣景象。原画绢本工笔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这样的长卷,看画的人不可能一览无余。古人看长卷,通常从右端开始,边展边看,这样,就使静止的绘画空间增加了一种流动和变幻的时间因素。《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以巧妙的章法将繁冗复杂的景象组织得和谐统一,远、中、近景穿插掩映,错落有致。使作品耐人寻味,引人暇思。如果说欣赏一般山水画象读一首精练的短诗,那么《清明上河图》就象是一篇波澜起伏,文笔曲折尽致的散文。画家带我们进入清明时节熙熙攘攘的汴梁街市,它的每一个段落都有足以使你掩卷叫绝的情节和人物。画卷右边开端处,是宁静的田野和村落,赶集的乡人和驮运的骡马在田间小路上渐次向城里集中。那些开始萌发枝茅的树木既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又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穿过一丛苍劲的老树,来到城郊的街道,...
《红楼梦》欣赏琐拾
作者: 李延祜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贾政   欣赏   玲珑   作者   红楼梦   薛宝钗   人物性格   贾宝玉   象征意义   大观园  
描述: 玲珑山石有深意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贾政带着宝玉和众请客来到一处,这里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正如贾政说的:“无味的很”。这地方就是后来薛宝钗居住的蘅芜院。众人刚一进门: 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围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作者把这块“山石”安排在蘅芜院门内,恰到好处。山石一遮,使人无法一下子领略庐山真面目。蘅芜院内一切隐而不露,突出了一个“藏”的意境。如果我们结合这里的
< 1 2 3 ... 102 103 104 ... 128 129 13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