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陕西铜川清代炭窠碑刻
作者: 禚振西   卢建国   来源: 文物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煤窑   清代   碑刻   人民群众   劳动人民   同官县   煤炭业   资本主义萌芽   陕西铜川   采煤  
描述: 铜川旧称同官,位于陕西"渭北黑腰带"的中心。这里煤矿蕴藏丰富,"煤称上品,实冠西北"。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进行了开采。为研究这里古代煤炭业的发展,铜川市中心文化馆和陕西省文管会,近几年对该地区的明清炭窠(煤窑)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除发现一些采煤竖井、采煤工具、矿工尸骨坑和窑神庙外,1975年又在雷家坡中学(原窑神庙旧址)发现有关清代炭窠碑刻六通。这六通碑刻为:
清代的珐琅彩瓷器
作者: 王莉英   来源: 文物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办处   古月轩   景德镇   雍正时期   清代   瓷胎   画面   珐琅   康熙时期   瓷器  
描述: 在过去的藏瓷家和古玩商中间,古月轩瓷器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品种。其实,"古月轩"只是一种俗称,它的正式名称应该是"瓷胎画珐琅",清官档案和原来的收藏标志上就是这样写着的,今天的研究者则称之为珐琅彩瓷器。这种瓷器是康熙时期的新产品,胎质具备薄、轻、坚、细四个特点,画面精致,彩色瑰丽;同时由于烧制难度较大,产品很少,所以从它问世之日起,就是皇帝的专用品"内廷秘玩",而且从来不肯分赐大臣。直到咸丰年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宫内的宝玩有一部分流散出来,珐琅彩瓷器才为外界所逐渐了解。由于它既精又少,所以是属于清瓷中最烜赫、身价最高的品种之一。珐琅器的传入和制作的时间在明初,珐琅彩瓷器的烧造则晚了三百年。它是在白瓷
试探青花瓷器的起源与特点
作者: 赵光林   王春成   来源: 文物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要课题   青花瓷器   景德镇   中国陶瓷   制作方法   纹饰   省博物馆   明代   釉下彩   特点  
描述: 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枝奇葩。它色泽清新悦目,纹饰优美多采,长期来深受国内外人们喜爱,历久不衰。这种美丽的瓷器是怎样出现的,它起源于何时,在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又有什么特点,这些都是陶瓷研究工作者多年来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一青花在制瓷工艺上属于釉下彩,其制作方法是先把青料在素胎上绘成各种花纹图案,然后上釉在高温下(1200℃以上)一次
关于德化屈斗宫窑的我见
作者: 李辉柄   来源: 文物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文化堆积   时代   景德镇   德化   福建   青瓷器   元代   建国以来   我国古代  
描述: 福建德化窑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德化境内新发现的古代窑址就达一百八十余处(图版柒:3)。屈斗宫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窑址位于距县城约一公里的潯中公社潯中大队宝美村的破寨山上,范围广
DSJ-1型计数器
作者: 暂无 来源: 电子测量技术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晶体振荡器   研制成功   设计要求   工厂企业   技术指标   可靠性   调查资料   系列型谱   电子计数器   生产单位  
描述: 根据四机部电子计数器系列型谱调查资料的反映,许多工厂企业、电站、邮电及科研部门急需要我们整机厂提供低速可靠性好的计数器,为此,我们厂研制成功了DSJ-1型计数器,经有关计量,科研和生产单位的鉴定,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用泥灰岩为原料生产水泥
作者: 王惠孚   桂金生   来源: 水泥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膏   石灰石   生料成分   工业性   泥灰岩   立窑   有效办法   实验室试验   化学成分   熟料成分  
描述: 前言关于泥灰岩作水泥原料的问题,在许多文献上已有所叙述。本文通过实验室试验和工业性试产,对泥灰岩的基本特性和在立窑煅烧中的反映,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指出泥灰岩配制的生料,料球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热稳定性。煅烧此种生料,立窑表现上火快、通风好,烧结性能良好、热耗低等特点。作者认为掺入少量石膏是提高泥灰岩配制生料氧化钙含量不足的有效办法之一。同时石膏的掺入起了
拆卸高压加热器顶盖的锤击工具
作者: 王昌富   来源: 华东电力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千斤顶   顶盖   锤头   锤击   工具   运转初期   绳圈   高压加热器   拆卸   提升高度  
描述: 我厂二台机均配备JG-200型高压加热器。试运转初期即发现U 管漏水,必须拆开头部顶盖。由于直径大,重达600公斤,卡得非常紧,当时虽配备4名工人,先在上部用八磅大锤振击,而后用50吨千斤顶的顶力,结果仍然未拆开。针对上述情况,我厂老师傅们商议制作了一只简易锤击工具,锤头重量将近600公斤。使用时,先固定好滑辺架,然后利用行车将锤头吊起100~400毫米(视卡紧的情况决定提升高度),用人力轻拉绳圈,锤头脱钩下
三十年来陶瓷考古的主要收获
作者: 冯先铭   来源: 文物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青花瓷器   墓葬   三十年   景德镇   磁州窑   文物考古   青瓷   建国以来   出土  
描述: 我们发表一组笔谈,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这里回顾了建国以来文物考古工作的若干方面(以稿件收到先后为序),并没有企图对这一时期的工作作全面论述,但是无疑也说明了一个事实: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保证,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是过去任何历史时期所不能比拟的。若不是林彪、"四人帮"给国家造成了一场浩劫,发展还应该更加可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文物考古战线的同志们,将为发掘、整理、研究、介绍伟大祖国的文物遗产,作出新的贡献。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松竹梅纹瓶
作者: 由志奇   来源: 文物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烧制   青花瓷器   景德镇   雍正时期   清代   御窑厂   故宫博物院   釉里红   梅瓶   作品  
描述: 在故宫博物院陶瓷馆第三层室里陈列着一件清代雍正时期的青花釉里红松竹梅纹瓶。此瓶系清代景德镇御窑厂所烧制,是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典型作品。瓶高26.7、口径8.9,底径儿厘米。圆唇,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瓶身略仿明永乐梅瓶式样,只是口部稍大。通体施白釉,釉中微微
陕西耀县出土明嘉靖酱釉描金孔雀牡丹纹执壶
作者: 王明皋   卢建国   来源: 文物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陕西耀县   嘉靖   牡丹   喇叭口   孔雀   描金   壶身   瓷器   出土  
描述: 陕西耀县寺沟1959年底出土的一件酱釉描金孔雀牡丹纹执壶(图版壹),是明代嘉靖时期江西景德镇彩瓷中金彩瓷器的典型佳作。这件执壶分壶身与壶盖两部分。壶身为喇叭口,直唇,细长圆颈,扁腹,圈足。颈与腹间安有对称的细长流和扁把。盖有子口,顶部隆起,盖纽为一蹲坐小兽,作回首张望状。此壶通高30、口径5.9、足径8.8厘米。
< 1 2 3 ... 6 7 8 ... 43 44 4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