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310 条
-
冰心肖像(油画)
-
作者:
王晖
来源:
十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
养成习惯
现实生活
陶罐
酗酒
少女
衬托
-
描述:
冰心肖像(油画)
-
浅议我国煤炭装车方式
-
作者:
尹红
来源:
铁道运输与经济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车列
闸门
平面开采
跨线
贯通式
年运量
煤炭装车
装车设备
装车线
环线
-
描述:
煤炭是我国铁路的大宗货物,其运量占铁路货运量的40%以上。煤炭的开采,除国营煤矿外、还有一大批地方小煤窑。铁路运煤的装车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贯通式煤炭装车线和环形煤炭装车线。
-
油画艺术教学和油画特质
-
作者:
洪瑞生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质
视觉性
油画艺术
创造力
艺术态度
审美情感
艺术规律
基本功
艺术教学
审美能力
-
描述:
本文拟就以下三个问题:油画艺术教学的艺术态度、审美情感、油画特质,谈谈粗浅的看法,以期引起讨论。 艺术态度是艺术教学的关键 艺术教学需要明亮的太阳来驱散非艺术的阴影。这太阳就是艺术态度。 艺术态度是现在人们广泛讨论的有关审美能力、创造力、想象力、主动性、艺术规律、基本功等问题的灵魂。油画艺术教学中的艺术态度即是:艺术的视觉性和对油画特质价值的把握。这两者均对油画作品的视觉质量有着极大的作用。
-
万曼与中国现代壁挂艺术
-
作者:
肖峰
蔡亮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80年代
20世纪
编织技巧
艺术家
现代艺术
壁挂艺术
艺术史
艺术形式
现代壁挂
油画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一种古老而又新颖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复兴了,这就是现代壁挂艺术。 十年前,艺术壁挂在中国还是一门比较陌生的艺术,现代艺术壁挂也只有少数艺术家了解它,还没有人专门从事这种艺术形式的创作和研究。我国虽然是编织艺术的古国,有着优秀的传统,但壁挂艺术却未能传承下来。在欧洲艺术壁挂历史悠久,现在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国际艺坛,但长期以来它未能象西方的油画、雕塑那样被及时地介绍到中国并得到发展。 翻开西方的艺术史,编织艺术虽然始于远古,但能够保存至
-
新日本画运动:论日本明治时期传统绘画的变革
-
作者:
刘晓路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西方绘画
民族
浮世绘
传统材料
大和绘
洋画
油画
明治时期
日本画
-
描述:
日本画这个概念,是明治维新(1868)以后才广泛使用的。其时,随着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的大量倾入,日本兴起了“洋画”;与之相对,就有必要将基于传统材料和技法的民族绘画称为“日本画”。作为概念,日本画具有区别外来画种和画风的意义。 从明治维新前后的美术界看,由于西方绘画的倾入,日本画受到猛烈冲击,一度萎糜不振。日本画系统的大和绘、浮世绘、圆山四条派、狩野派纷纷衰落,各派绘师都各自改换门庭,学洋画以趋时髦。
-
一个参展者的思考
-
作者:
王征骅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社会
画家
观众
男人和女人
现代艺术
性意识
绘画
作品
人体艺术
创造因素
-
描述:
“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轰动,一时间成为首都的热门话题,人们在寒风雪地里排着长队购票,报刊和新闻社争相采访报道,这出人意外的情景,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我作为这次展览的参加者也想谈谈个人的一点想法。
-
人,人体,人体艺术:一个持画笔的人的断想
-
作者:
韦启美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笔
地球
《跳水》
宇宙中
人的存在
人体艺术
《童年》
生存方式
魔术师
人体绘画
-
描述:
我有三幅画《魔术师》、《跳水》、《起舞》在“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展出,《大展作品集》还载有我另一幅画《童年》。我问自己:在创作这四幅画过程中,我想了些什么?这些画表现了什么?我发现,作为作者,我未能(也不可能)在作品中充分地体现我所构思的;作为第一个观众,我阐释的和联想的远远地超出了我在画中所表现的,甚至全然不是我在创作时所意识到的。
-
马纳西埃:从宗教内容到政治内容
-
作者:
马蒂娜·马丹
徐伟民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部世界
纳西
画家
政治内容
宗教信仰
双重性
相似性
耶稣基督
作品
耶稣受难日
-
描述:
根据巴黎第一大学美术史学报《评沦—欣赏》(《Ecrit-voir》) 主编埃里克·展艺科(Eric JANICOT)先生的建议,本刊将从这一期开始与其建立交流关系,互相发表对方10篇论文。将在《评论—欣赏》上发表的本刊论文为:《油画传入中国及其早期的发展》,水天中;《油画今昔与教学》,闻立鹏;《淘尽黄沙始见金——论贾又福》,杜哲森,《美术史系三十年》,薛永年;《论齐白石在艺术上的革新精神》,朱丹;《我的老师除悲鸿》,冯法祀;《近代美术的先驱者李叔同》毕克官;《忆蒋兆和先生》,韩国榛;《陈抱一和中国早期的油画运动》陈端林;《选择,立足于我们的脚下》,皮道竖。这10篇论文将作为专号同时发表。本刊将陆续发表《评论—欣赏》杂志推荐的10篇论文。
-
印象主义的太阳——艺术史和艺术史志
-
作者:
克罗隆·弗隆提兹
关键
曾培根
梁韶敏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文艺复兴
太阳
蒙娜丽莎
印象主义
艺术史
克罗德
绘画
作品
莫奈
-
描述:
被窃油画之谜 1985年10月27日《日出·印象》从玛莫唐博物馆不翼而飞。令人震惊的是,克罗德·莫奈这幅名画被人轻而易举地窃走,而有关方面的反应却如此平平,就连报界也缺少应有的热情。1911年,《蒙娜丽莎》失窃案曾轰动德国,震惊世界,难道今天的人们见怪不怪,已经麻木到对一切都无动于衷了吗?抑或是他们对莫奈这幅作品的评价远低于达·芬奇的“永恒的徽笑”? 实际上把这两位画家联系起来,除了因为他们都受崇拜之外,并非纯粹出于历史的偶然。这种联系有两个方面,一是历史的,二是专就绘画而言的。在近代史初期,达·芬奇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
-
《陆海丝路》的创作体会
-
作者:
李林琢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陆海
李林
丝路
-
描述:
《陆海丝路》是我与林凡、杨李菁、林天苗合作,为珠海国际贸易大厦展览厅创作的一幅木浮雕,尺寸为2.5米×21米,用160多个人物,塑造了海上和陆地的丝绸之路。仅以此文谈一点创作的体会。 构思与构图 作品之所以采用木雕,我们主要考虑到以木雕作为室内装饰,在环境上容易与室内气氛协调,木质的装饰在室内能给人亲切感。就作品表现的题材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