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328 条
-
评“中国瓷器史论丛”
-
作者:
史学通
来源:
历史研究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产力
封建社会
清代
雍正
劳动人民
康熙
唐英
成就
书业
中国瓷器
-
描述:
"中国瓷器史论丛"是童书业先生的论文集,其中有不少的缺点.由于这本书的撰书我曾参加过一部分劳动,了解的此较详细,因此,我愿对它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一方面是就正于童书业先生,一方面也是进行自我批评.是否有当,还请童先生及治瓷器史的先生们予以指教.
-
超音波机床试制
-
作者:
黄光耀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音波
磁致伸缩
超音频发生器
科研工作
机械加工
磨粒
换能器
振幅
机床
加工表面
-
描述:
超音波机床是超音波机械加工的设备。超音波机械加工能解决金属切削加工在某些方面不能解决的困难。特点是能加工高硬度材料和脆性材料,如碳化钨一类的硬质合金、淬火钢、合金钢、模子钢、金刚石、陶瓷、玻璃、石英、水晶、宝石、钨、锗、钛、铍等等。加工形式为加工形孔、制模、挖槽、刻印、加工深孔和小孔、制浮雕、切胚片等等。精度可达到8公微以内,光浩度可达到???8级。一九五八年八月以前,
-
机掘坑探的组织管理经验
-
作者:
胶东一队玲珑分队
来源:
探矿工程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粗工
机掘
组织管理
工人参加
发动群众
生产积极性
压风机
坑探
党支部
勘探手段
-
描述:
胶东一分队在玲珑矿区的勘探任务是探明O2级以上黄金储量,O2级以上黄铁矿储量,普查云母、压电石英产地和金矿的后备基地。为完成上述任务,所采用的勘探手段是机掘硐探、手掘硐探和地表揭露的槽井工程。
-
设计国庆用瓷
-
作者:
桂英
来源:
陶瓷简报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茶具
设计
国庆
艺术水平
餐具
构图
青花
粉彩
瓷器
任务
-
描述:
为了迎接国庆十周年,我所设计室接受了国庆用瓷的设计和制作的任务,其中包括(石由)上粉彩和(石由)下青花的餐具设计,粉彩茶具的设计。由于这些瓷器是中央首长在国庆时用来迎接贵宾的,要求瓷胎质量好,在艺术上也要求具有中国特有风格,以代表中国的艺术水平,从这里我们深深感到任务的艰巨和光荣,感到这一次任务只能完成得
-
陶瓷制品变形和开裂的原因
-
作者:
A·M·阿黑扬
来源:
陶瓷简报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形
缺陷
陶瓷坯体
半制品
加工过程
陶瓷制品
陶瓷泥料
不均匀加热
加热制度
开裂
-
描述:
变形和开裂是陶瓷制品在其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外貌缺陷中最大的缺陷。按照自古以来在陶瓷工作者中所流传的看法,则认为上述缺陷是由于陶瓷坯体在干燥和焙烧时加热不均匀所致。但是,若是这些现象仅与不均匀加热有关,那么,在连续干燥炉或在隧道窑中向同一方向移动的制品,也即是说,使制品处于同一加热制度下,为什么同样出现
-
成化官窑彩瓷的鉴别
-
作者:
孙瀛洲
来源:
文物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水
彩瓷
天字盖罐
鉴别
釉上彩
色彩
成化官窑
明代
青花
瓷器
-
描述:
如一。成化窑的釉上彩瓷器,常见到的有下列几种: 斗彩(南窑笔记称填彩)——在胎上用青料勾出轮廓,上敷白釉,入窑烧成后,再按轮廓填上应有色彩,然后入彩爐烧成。也有把彩施在轮廓线以外的,如24页图1的海水
-
瓷器浅说(续)
-
作者:
冯先銘
来源:
文物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永乐时期
釉上彩
孔雀
造型
釉下彩
成化
明代瓷器
宝石
颜色釉
-
描述:
(四) 明代青花瓷器我国瓷器在明代二百八十年間,无論是顏色釉方面或釉上、釉下彩绘方面,都有新的发明創造与极大的进展。颜色釉方面,有鮮艳的"鮮紅",有近于宝石的"宝石红",有似孔雀羽毛色的"孔雀藍"和"孔雀綠",有色泽甜润的"甜白"。釉上彩繪有"五彩"、"填彩"、"斗彩"、"三彩"和"加彩"等多种,釉下彩繪則继承宋元两代傳統的"青花"和"釉里紅"。这許許多多的品种在明代各不同时期里曾各极一时之盛,如永乐时以"鲜紅"和"甜白"著称;宣德时以"宝石紅"见长;成化时又以"填彩"和"斗彩"最名
-
康熙雍正的五彩与粉彩
-
作者:
李辉柄
来源:
文物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雍正时期
彩色
提高与发展
清代瓷器
色彩
故宫博物院
康熙
明代
性能
粉彩
-
描述:
五彩与粉彩都是在施过釉的器物上用各种彩色绘制经爐火烧造而成的。在晚近的说瓷书中,很少专谈粉彩,可能是把它列入五彩范围的缘故。但也有这种记载,例如: 陶雅:"康熙彩硬,雍正彩软。" 所谓"硬"软",陶雅解释说:"软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红为淡红,绿为淡绿,故曰软也。惟蓝、黄亦然。" 饮流斋说瓷也说:"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彩色甚浓,釉傅其上,微微凸起。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
-
十四世纪青花大盘和元代青花瓷器的特点
-
作者:
冯先铭
来源:
文物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图案
牡丹
灵芝
菊花
竹子
花卉
元代青花瓷器
卷枝
特点
石榴
-
描述:
故宮博物院所藏十四世紀青花瓷器有卅多件。其中有四件大盘的器形和装飾图案是屬于一个类型的,它們的装飾图案在传世的十四世紀元代青花瓷器中是极为罕見的。这四件大盘的形状和紋飾为: 第一盘:折沿,沿面画卷枝紋一周,线条較粗,盘里画牡丹、石榴、菊花等四季花卉各三朵,盘心为四个如意头組成的菱形框,中心画竹子、石头和灵芝;框外四面填以卷枝紋。盘外部口下也画卷枝紋一周,盘身画纏枝菊花八朵,足上有蓮辦紋一周。口径46厘米,底径26.7厘米,高8.1厘米。
-
我对早期青花原料的初步看法
-
作者:
孙瀛洲
来源:
文物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产
东南亚
原料
造瓷技术
青花瓷器
永乐
明代
元代
早期
成化
-
描述:
我国釉下繪的青花瓷器萌芽于宋代,成熟于元代,极盛于明代。明代在傳統的基础上,造瓷技术有很大的提高并有不少新的发明創造。永乐、宣德、成化时期的造瓷技术,可以說是工則良巧、色则美备,器則精全了,如永乐时創制的白釉脫胎瓷器与宝石紅釉;宣德时大量燒制的青花瓷器;成化时燒制的多色彩瓷都超越前代,故有"官汝之次称宜成,历代愈降制愈精"的評語。(清高宗御制詩四集壬辰卷之一) 从各种文献記载上看,永宣时期的釉下繪青花原料是由东南亚输入的苏泥勃青(一作苏麻离青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