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封面介绍
作者: 滕元明   来源: 福建史志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向东   金山寺   妈祖   1934年   文昌阁   福州市   封面   规模   1983年  
描述: 金山寺:位于福州市西郊建新乡洪塘村,建在闽江下游乌龙江中。寺规模不大,小巧玲珑,但却有砥柱中流之势。原与江岸有桥通行,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拆除。金山寺始建何时,无史料明确记载,传说在宋朝绍兴年间就已存在,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民国23年(1934年)重修,1983年再修。寺坐西向东,主要建筑有妈祖殿、石塔、文昌阁、厢房。塔为石构,楼阁式,八角,七层,实心,原名金山塔。金山寺,最初也因此叫“金山塔寺”,后简称金山寺。妈祖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左厢名“借借室”,
浅绛彩瓷器漫谈
作者: 郑莲珍   来源: 福建乡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勾画轮廓   彩瓷   陶瓷生产   中国绘画史   中国画   黄公望   中国古陶瓷   粉彩   瓷器  
描述: 中国古陶瓷源远流长,在八千多年陶瓷生产的历史长河中,陶瓷术由原始到成熟而后不断提高,至清代达历史高峰。浅绛彩即为其中重要品种之一,其清新淡雅的风格,一反传统的艳丽、厚重,一时间风行全国,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灿烂光辉的一页。"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在中国绘画史上,山水画在元代最风行,其画法一改唐、宋的青绿勾勒而水墨没骨法。"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对后代山水画影响绝
居住的梦想
作者: 林园   来源: 福建乡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环境   水生态环境   天堂   休闲广场   文化主题   大道   博鳌   住宅建设   居住文化   亚洲论坛  
描述: 人间天堂,这是居住文化的主题。在迈入2l世纪的中国广阔土地上。营造"人间天堂"已经成了人们梦寐以求的追求。而良好的山水生态环境是"人间天堂"不可或缺的要素。于是,人们开始不断努力建设一个山水城市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临山而居.依水而筑,进而演绎出一条最宜居的生活走廊。珠海、博鳌、西安、成都等地的住宅建设,正沿着这条思路,开创崭新的居住文化主题。珠海依珠江生情。作为一个新兴开发城市,带给人们最记忆犹新的,便是绵长壮丽的情侣大道。在大道沿江的一侧,是宽阔的绿化带,然后是休闲广场和雕塑群,以及美观的堤岸。夜晚时分,照明灯光全部打开,犹如一条神奇的巨龙,在江边飞舞。这种景致在西方国家很常见。而大道内侧,高尚住宅便应运而生,这些依水而建的住宅,成为这座城市美丽的装饰品。博鳌——概念独特的水镇。亚洲论坛使海南博鳌一夜成名。所有五星酒店及会议
荷家有女清如水——读莫也油画《丝巾莲荷》
作者: 劳夫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丝巾莲荷》   莫也   绘画评论   油画  
描述: 自古莲子喻生,荷花喻洁,于是,就有墨客骚人咏莲者络绎,画荷者不绝,世世代代,锲而不舍。 莲荷叶青如夜,藕白似月;其花夺目而不艳,其质出污泥而不染;又有传说中的芙蓉仙子,藕身哪吒为之添神加韵,更让历代长诗文者笔走浪 漫,善丹青者墨泼胸臆。 劳夫见识欠博,以为莲荷用西洋 油彩来画,似乎已不太多见,再加上 一块穗缕跌宕的丝巾,更又显出别致 的意韵来。于是一时间眼有所观,心 有所感,神差鬼使,权点评几句,以贻 方家。
对建立中国油画评价体系的再思考
作者: 黄文中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评价体系   九十年代   八十年代   前卫性   新媒体   油画展览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   艺术形式   油画创作  
描述: 油画,原产于西方,从引进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初具形态,形成气候。从近年的专项油画展览来看(如2003年的第三届中国油画展),至少说明在中国从事油画创作的队伍数量是如此之多,而且他们的手艺确实不低,如果暂不思考是否依赖照相机等新媒体因素的话。然而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如果说中国油画的强劲势头或日前卫性在八十年代还是如日中天,那么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油画的强势地位及其前
不为流行而流行——广东外销风景画的式微现象漫谈
作者: 陈宗光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材料   广东   创作题材   风景油画   岭南文化  
描述: 在中国西画的历史上,有着这样一群本土画家:他们几近无名,很少被人视为独立的画派进行系统的研究,他们的作品没有深厚的象征,没有雄伟的气概,历史的缘故使人们对他们的了解只是只言片语,甚至多数年轻画家根本叫不上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却在中国文人画几乎一统画坛之时,异军突起,成群地绘制中国油画;他们一反中国早期西画那种以西方的圣像和中国的皇族为内容的宗教气息和宫廷气息,把油画创作的范围推到了广阔的世俗社会之中,开启了中国西洋画的先河,这群本土画家便是清末岭南文化的先锋——广州外销画人。
郑征泉中国画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郑征泉   《嫩叶新村》   《柳岸》   中国画  
描述: 郑征泉1945年11月出生于福州长乐马头村。1965年毕业于福建艺术学院舞台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福建省画院副院长。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性画展。1980年磨漆画《镇邪女神》参加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福建漆画艺术展览”,1983年的油画《带洞箫的姑娘》参加中国美协和全国华联主办的“侨乡风貌”画展。
林启泉工笔人物画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个人简历   美术作品   林启泉  
描述: 并获奖。2005年,《当代著名画家技法与解析——林启泉工笔人物》一书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一段]
疏林月影 空谷泉音——谈林启泉工笔人物的写意性
作者: 邱长青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绘画评论   林启泉   写意性  
描述: 翻阅林启泉的画册,细细观赏一幅幅简约淳朴、澄澈空灵、脱俗超凡、如诗如梦的工笔人物画作.游离的目光渐渐淡定,浮躁的心境渐渐安宁,僵木的神经渐渐舒缓,浊重的呼吸渐渐清新。脚下未移半步,已然置身仙境。真个是烈日酷暑之下,扑面吹来阵阵凉风;口干舌燥之时,仰脖饮下杯杯甘泉。畅快之情,难以言叙。
抽象雕塑在中国
作者: 程俊华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设计   抽象雕塑   中国   雕塑生产  
描述: 抽象雕塑在西方始于上世纪初,到我国才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如果用“引进”一词似乎不妥,用学习和感悟比较恰当。由于文化背景、历史源流的不同。抽象雕塑到了我国之后,消化不良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没有太多具象的元素,抽象雕塑似乎成了不需要扎实美术功底就可以出作品的借口。于是乎抽象雕塑满天飞,一个个不锈钢球、一个个圆环、不锈钢柱,成了几乎每一个城市都能见到的所谓“抽象雕塑”,精明的商
< 1 2 3 ... 28 29 30 ... 716 717 71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