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邓莱普是如何雕塑背肌的
作者: 许京   来源: 健与美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体   健身健美   侧记   集训   工厂   运动员   比赛   雕塑  
描述: 邓莱普是如何雕塑背肌的
从新加坡的鱼尾狮谈到吴文化
作者: 王文钦   来源: 江海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来人   新加坡人   几何印纹陶   多元文化   象征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   太湖流域   海洋文化   吴文化   百越族  
描述: 从新加坡的鱼尾狮谈到吴文化王文钦在新加坡河口的安德逊桥堍,竖立着一尊美仑美矣、造型奇特的鱼尾狮雕塑。这是新加坡已故雕塑家李浪新于1972年8月完成的一个杰作。人们都说,它是新加坡的标志。有人说,鱼尾狮是新加坡的“国家图腾”,而且猜测,这个貌似丹麦美人...
戏剧学与思维学的辩证互补关系
作者: 程宏宇   来源: 江海纵横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维规律   分支学科   戏剧学   直观性   思维学   生理学   思维方法   过程性   戏剧史料   思维形式  
描述: 戏剧学与思维学表面上是两门风马牛不相及的学科。戏剧学是研究戏剧实践现象,理论现象及其戏剧史料的学科,而思维学是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学科。这是两者定义上的差别。从学科建立基础看,戏剧学的主体实践是建立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建筑、雕塑等多种学科的基础之上;而思维学的主体是建立在生理学、创造学、脑科
教育中的语言美学
作者: 高桂喜   朱其录   来源: 江海纵横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美学  
描述: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各自不同的媒介交流手段。绘画雕塑借助色彩造型诉诸观众的视觉,以可感的形象传导意蕴;音乐借助音响诉诸听众的听觉,以旋律节奏传达情感;而教育则主要是依靠语言媒介来进行教学。语言实在是教育的第一构成要素。意大利著名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语言本身就是艺术,美学实际上就是语言学。他强调研究美学,首先必须研究语言学。由此可见,作
油画色彩的观察与表现
作者: 王小宝   来源: 江汉大学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调   色块   色彩   和谐   油画  
描述: 油画色彩的观察与表现有着共同的规律和步调:首先,要努力观察、思索,准确地.找出总体色调;其次,要比较局部色块的种种性能、作用、位置及其关联;然后,使局部色块在画面上有序地排列结构,使之与总体色调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
论湖北著名油画家刘依闻
作者: 公度   力行   来源: 江汉大学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现实主义   刘依闻   绘画创作   油画  
描述: 我省著名油画家刘依闻先生在抗日战争中学习成长,时代促成他形成进步的世界观与现实主义文艺观。56年的教育生涯,60年的从艺道路,使他桃李满天下,佳作累累。通过对他的分析评介,清晰展现出我国第二代油画家的艺术之路与特点风貌。
介绍一面与佛教有关的汉代铜镜
作者: 翟玉莘   来源: 江汉考古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俞伟超   西王母   早期传播   佛教   浅浮雕   东王父   画像镜   地方特色   汉代铜镜   莲花  
描述: 介绍一面与佛教有关的汉代铜镜翟玉莘湖北省荆州博物馆馆藏一面东汉神人画像镜。该镜铜质、呈茶绿色,直径19.9厘米.厚0.6厘米,镜面微鼓,背面中央为半球形钮,连珠钮座,主体纹饰为浅浮雕环绕式神人画像带,以四乳间隔分为上、下、左、右对称的四区,乳钉周围饰...
浅议石家河文化雕塑人像
作者: 周光林   来源: 江汉考古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原始宗教   发掘简报   浅浮雕   陶塑   相对年代   新石器时代遗址   石家河文化   人面像   雕塑  
描述: 浅议石家河文化雕塑人像周光林石家河文化是分布于江汉地区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在石家河文化的遗存中,陆续发现了一批不同质料、不同手法制成的雕塑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雕塑人像。这些人像体态各异,特色鲜明,是我国原始社会雕塑艺术的精华之一。本文对该文化雕...
谈谈文学翻译中的语言风格
作者: 陈葵阳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等值   "神似"   语言风格   文学翻译   "形似"   心理状况   篇章结构   回文诗   文学语言   诗歌翻译  
描述: 所谓风格,从语言学的观点上看,主要是通过字词句法篇章结构的巧妙配合而形成的,或者说就是作者遣词造句、表达情感的手法。我们翻译一篇作品,要从“形”到“神”,通过原作品中的字词句法篇章结构的形式去细心体会全篇的风格神韵,然后融会贯通,运用恰当的文学语言将原作品的“形美”与“神美”尽可能充分地表现出来;做到“形似”“神似”,使译文成为符合原作思想、感情和语言风格的另一件艺术品。正如茅盾先生所说:“文学翻译是用另一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象读原作~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别林斯基曾经这样评价几位文学大师的作品:“假如读荷马,你会看到充分可能的艺术完整,但这艺术完整并未占据你全部的注意……,那比一切更使你注意的是充沛在荷马诗中的古希腊人的世界观和古希腊的世界,你处于奥林卑斯山的群神中,你处于战场上的英雄们中间……;读莎士比亚时,主要也不是那个艺术家,仿佛你已经默认了;在拜伦的诗中,首先令你惊讶的是巨大的人格、超凡的勇敢及其思想和感情的傲岸……;在普希金的诗中,你首先看到的所有诗的媚态武装起来的艺术家。他的诗一方面是古代的雕塑和严格的单纯,一方面是浪漫诗歌的音韵的美妙交错……。它像海波...
雕塑曲面造型技术分析
作者: 张晓东   周鹤法   耿南平   来源: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B样条   (雕塑曲面)   计算机辅助设计   造型  
描述: 剖析了复杂表面形体雕塑曲面造型技术的基本原理,其本质是若干个截面沿着一条指定的且与之垂直的轨迹线拟合而生成雕塑曲面。构造了雕塑曲线生成算法,重点分析其轨迹线、轨迹线上坐标架和截面线的生成方法。并通过应用实例,讨论了该方法的应用情况。
< 1 2 3 ... 250 251 252 ... 264 265 266
Rss订阅